成都人和重庆人: 粉子文化之争(组图)

发表:2005-08-05 19: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凡某省除省会城市外若还有另一个可与之拮抗的大城市在,那么这两个城市间则难免有瑜亮情结,两个城市的人之间也颇不相得。沈阳和大连是这样,济南和青岛是这样,成都和重庆更是这样(我这里谈的当然主要是指重庆化为直辖市以前的情况)。

成都:红粉之城的粉子文化

1 成都美女名震全国

粉子,四川方言,意为漂亮女人。

“每一年春天,成都依然草木葳蕤正像我们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的白天美丽,她的夜晚湿润……”在中国引发40万人疯狂点击的网络第一热读《成都粉子》一书,对粉子作了最好的解读。该书被评为中国2003年度最热的网络长篇小说。

小说以成都为背景,交织着成都男人与成都粉子的爱恨情仇,文笔幽默深刻,具有川味小说的特有调侃和智慧。虽然文中有不少四川方言,但丝毫不影响该书在中国的影响力。作为2003年度最精彩的网络小说之一,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国的,从此,“粉子”一词在中华大地上更广泛地流行起来……

  美女?春熙路上一抓一大把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外地人对着刊物上的图片大叹成都女孩漂亮时,成都本地人却说:“切,这也算漂亮?春熙路上一抓一大把。”正是因为四年前《新周刊》让成都成为中国的“第四城”,成都还有了个让人心动的名号:红粉之城。


中国历史上,苏杭因“多美女”而美誉远播,现在,这个美誉属于成都。“不到成都,不晓得结婚太早”的坊间戏言,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成都女人不仅美,且有才,影视圈的人才一拨拨接踵而至,选秀、探星,搞得一浪热过一浪,一时间仿佛某个成都妹儿一不注意,就会成为明星一样。

成都女人被宠爱成了不争的事实。随着成都美女名震中国,《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成都粉子》《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等几部有关成都“红粉”的城市小说,通过互联网火遍全国,给“红粉之城”抹上了一层更具诱惑的文化色彩。

现在,成都成了一种颓废生活方式的标签、一个关键词了,这个城市的形象因而变得非常暧昧。

2 从三本小说想像成都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讲述的是城市人的困惑和迷茫,而成都传统俚语的大量使用让《成都粉子》成为三部小说中最能让成都人意会的小说,《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中一直强调的则是“新成都人”的特质。

《成都粉子》《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都是成都人自己在描画成都。常有外地朋友好奇发问,成都真是这个样子的吗?不然,为什么成都作者的笔下总有相同的情欲味道?


 情色小说的温床


作为大西南的首府,成都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非常平民化、市井气,它享乐、腐朽、安逸,很好酿造明清小说里那种浓腻的市井氛围,粉子资源丰富,生活闲适而富裕,是诞生情色小说的温床。

“城市小说”的兴起源于城市的兴起,它的写作和阅读都带有强烈的自我定位意识,强调人物、事件、行为的地域性,诸如“不成都”、“不上海” 的指责是对城市小说最有力的批驳。支撑“城市小说”差异性的是城市风格,建筑、街道、语言、习俗,还有城市人的性格特征,这些无形和有形物质的总和负责建构这种城市风格,构成了小说的想像基础。然而这种风格在全球化和大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是脆弱的,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有着趋同的倾向。

正如李洁非评论当代城市文学浪潮时所说:“‘城市’再也不是尽情抒写个人英雄历史的理想主义空间。”城市小说的想像空间已被城市自己给剥夺了,从王朔到石康,从王安忆到棉棉、卫慧,他们的作品都带着浓烈的城市气息。大量的物质象征以及混乱奢浮的生活,描画出城市生活的一幅浮世绘,一幅所有城市的浮世绘。

我们无法确定城市与城市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别,城市小说从一开始就这样被架空了,面临着同化的趋势。所以也有人说,把小说的成都背景拿走,这些故事不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城市?

3 粉子,从重庆流去成都

“粉子”这个词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四川美术学院,80年代末大量重庆粉子、“艺青”(艺术青年)以及“文青”( 文学青年)从重庆移居省府成都,这个词于是被带到了成都并发扬光大。

  重庆粉子的杂交优势


重庆盛产粉子,是全国闻名的。重庆美女几乎算是南北美女的融合,五官轮廓和身材是北方味的,眉眼和皮肤却是江南牌的,所以道地的重庆美女一旦走出山城,无论走南还是往北,都能在审美观上讨巧。

很多重庆人对某媒体评论成都是“红粉第四城”感到忿忿不平,重庆某大学的老师还找了很多证据写了很多文章来说明,由于人口的几次大迁徙,造成了重庆女人“杂交”后的优良品质,从五官分布到身材比例,都作了比较详尽的比较。后来据那家媒体当时操作这个专题的一个编辑说,评粉子之前他只到了成都,看到成都美眉已经让他走不动路,评完之后到了重庆才发现,自己的“肠子都悔青了”(四川话,形容后悔莫及)。

不过可惜的是,重庆粉子虽出名,但当地过于重工业化的城市文化导致它并不盛产都市情色小说,其“粉”被成都文人所借用,所以说成都粉子之“粉”其实是沾重庆粉子的光也不为过。

小粉、中粉、巨粉、军粉、老粉、资粉


在成都,除了对漂亮女人可称为粉子之外,还产生了大量的衍生词。对漂亮女人的赞美依次可以为:小粉、中粉、巨粉。如今“粉子”这个词已经进入北京,连著名导演冯小刚在他的随笔集《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也自谦地称自己的老婆是“去污粉”。

在成都,男人也把可以纳为性对象的女人叫做粉子。在军队歌舞团工作的漂亮女人称为“军粉”;迟暮美人被称为“老粉”;成为歌影星的公众人物美女被称作“资粉”(资深粉子)……

成都的“粉子文化”是一种非常市井、非常平民化的城市特色文化。它就在街头巷尾,就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稀奇。因为重庆的粉子们流去成都,成都人又写出了叫响全国的城市情色小说,从此“粉子”一词才全国扬名。


图:火辣重庆

重庆人一般不大看得起成都人,尤其是成都男人。而最为他们诟病和蔑视的,是成都人可以在街上吵上半天却并不见诉诸武力--“要是在我们重庆,早就格老子搁在身上了!”重庆人喜欢把成都人称为成都虾子。这其实有点冤枉,因为这个词的发明权在成都人。成都人把那种性格软弱,遇事不出头的人称为虾子,大概是取类比像虾子遇热后则缩头弓背的萎缩样子。重庆人大抵认为这正代表了成都人的集体形象,于是就原封原样地借来回赠给了成都人,实在让成都人不大受用。那么成都人呢?他们将重庆人一般称为“重庆崽儿”。这个称号其实并无多少贬义,不过是因为重庆人喜欢自称或称青年男性崽儿罢了(他们读为“崽勒”)。可既然是被重庆人安上了个虾子的恶谥,不回敬一下似乎于心难安,于是就胡乱把人家的这个口头禅加上一点自己硬添上去的贬义摔将过去。可在重庆人听来这毋宁是在赞美他们:是啊,崽儿,多么响亮而威猛的名字!透着那么的刚毅耿直,那么的龙精虎猛,哪里是“虾子”可以望其项背于万一的呢。


图:重庆人的家中一景

重庆曾有过作为战时首都的光荣,又有长江水运交通的便利,加上改革开放前拥有众多的军工企业,占四川省上缴国家利润的大头,却一直被笼罩在作为省会的成都的光环下,多年来心中自是有口恶气不得宣泄。成都则自傲于它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它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随之而来的闲适甚至有几分慵懒的生活方式。对于重庆人的不满,成都人当然感觉得到,而心底里,又不得不承认这种不满有几分道理,也就乐得关起门来过自家的日子,才不跟你争那个短长呢 -- 用他们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理你算输!


有一年跟一干人去成都出差。晚上屋里燠热难当,那是又没有现在这样多的“夜生活“,于是大家就躺在旅馆的床上闲聊,一来二去的,话题就又扯到了成都人和重庆人孰优孰劣上。有个叫刘二的重庆人自然有大派成都人的不是,无非还是那些个成都人不仗义,怕事的经典段子罢了。他那边正说得口沫横飞,黑暗中传来成都人赵眼镜不疾不徐的声音:“刘二,莫乱提劲。有本事你现在出去站到街沿上喊:老子是重庆人,那个敢来惹我!要是莫得人立马过来把你放翻,我手板心给你煎鱼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