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菲,一个从工棚走向牛津的北大MM

发表:2005-05-31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邓菲,一个性格内向,从不服输的女孩,在她人生第23个夏季来到之际,从北京乘飞机前往英国,进入牛津大学深造。

邓菲的父亲邓祥林、母亲魏云燕都是内蒙古电二建的普通职工。就是这样一个工人家庭,培养出了一个牛津学子。5月16日,邓菲的父亲接受了笔者的采访。邓菲是北京大学历史系2004届毕业生,2004年5月中旬,正在北大读书的她收到英国牛津大学寄来的破格录取通知书,进行为期4年的硕博连读,主攻专业为艺术史。得知这一消息后,邓菲的父母激动的热泪盈眶。

1982年邓祥林夫妇在包头一电厂的建筑工地施工,就在这一年,邓菲在电厂的工棚里诞生了。当时工地的条件很艰苦,三四十人同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叔叔阿姨们都疼爱地叫她“工棚娃娃”。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她的童年和所有的电建工人子女一样,从小随父母奔波于各施工工地,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在工地上嘈杂的环境中成长的。她今日的成功,靠的是刻苦学习和父母正确的教育方法。

据邓菲的父亲介绍,邓菲从小就是一个爱学习、能吃苦的孩子。而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只是长大后考一所好大学。在邓菲两岁时,父母便开始对她进行早期教育,由于父母都是初中文化水平,对如何教育孩子并不在行,于是他们便查阅相关的书籍杂志,注重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

后来,他们发现女儿喜爱画画,并很有艺术天赋,就让她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画画和小提琴,由于小提琴老师在女儿5年级时调走了,小提琴也就没有接着往下学,画画一直学到初三。邓菲父母常年在外,一家三口常常身处三地,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6年级时邓菲从丰镇电厂转到呼市电力小学。这一年她参加了呼市少年儿童诗画大赛,她的色彩作品荣获一等奖。邓菲的初中是在呼市十四中度过的,她初一便读完了四大名著,初二时,她的作文刊登于《少年报》并荣获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

1997年,邓菲以十四中年级第3名的成绩考入呼市二中。高一那年,她看到北大的宣传画报,就是从那时起,她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为北大。高中期间,邓祥林夫妇很注意女儿青春期的心理指导,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夫妇俩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2000 年,邓菲如愿考上北大。大一时,由于英语水平低于班级其他同学邓菲曾自卑过,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帮助下,她制定了学习赶超目标。还参加了新东方英语培训班,短短半学期,她的英语有了长足进步。

由于北大在国内的特殊地位和优势,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攻读硕士或博士,大一下学期,邓菲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出国留学深造。大二上学期,她就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大三时她独立进行了艺术论文研究,导师及系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结合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所学专业,邓菲把目标定为英国牛津大学。随后便开始了紧张准备,同时,她参加了托福考试和GRE(美英大学各类研究生院要求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也是教授对申请者是否授予奖学金所依据的重要标准),并以出色的成绩和表现一举通过。

邓菲的父亲说,为了供养女儿上学,家里这些年一直省吃俭用,亲戚朋友给予了很大帮助,最让他们感动的是公司经理武斌将自治区劳动模范的1000元奖金捐给邓菲。据邓祥林介绍,目前,她女儿在主攻艺术史的同时,准备涉足更多领域,以便开阔视野,接受更多世界前沿的艺术思想,为自己将来回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