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一开始已注定 谁是中航油悲剧幕后导演?

发表:2005-03-01 15: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悲剧性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已注定,但从根本上来说,陈久霖甚至中航油总公司都只是悲剧的表演者,而不是悲剧导演者。

2004年12月,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因从事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亏损5.54亿美元,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宣布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令,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之一。

而具有讽刺性的是,中航油2003年还以其经营业绩获得中国企业联合会颁发的“第十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创新成果”一等奖;在以市场机制成熟,监管体系严格著称的新加坡证券市场,中航油也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

显然,这并非是一独立偶然的事件,现在,是到了对中航油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进行全面反思的时候了。

诞生之时就已注定

2001年,中航油在新加坡的上市,当时在上市前的路演中,最华丽的包装是:中国、贸易手臂和浦东三个充满垄断色彩的概念。

具体来讲,中国概念基因于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是中国航油市场的垄断者,而中航油则是总公司伸向海外的惟一贸易手臂。根据招股说明书的陈述,中航油的母公司在2000年3月即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包括参股企业在内的所有下属公司在未来几年进口航油必须通过中航油,更进一步,2001年10月,为推动中航油上市,总公司又再次承诺决不撤销以往的进口安排。

延伸阅读:

一再错失斩仓时机 陈久霖惊曝中航油事件内幕中航油巨亏事件又生变数 新交所称未收到其报告国企频频“出事”损失超出想象暴露内控漏洞国资委:不直接干预中航油重组 将依法追究责任中航油如期提交重组方案 先期偿付债权人$1亿陈久霖:我有三点错误中航油债务重组计划出炉债权人大会定生死中航油重组计划揭晓:偿付2.2亿美元先注资1亿大型国企巨亏频发 还有多少"中航油"和"中储棉"同途同归点击中航油、中储棉豪赌四大关键词

以上两点加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垄断经营的预期,中航油在2000年进口航油达到160万吨,包揽了中航油总公司98%的订单和全国92%的航油进口市场份额。而相比较而言,中航油的经营能力等因素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

以这种航油进口垄断为基础,中航油(新加坡)的运营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在1999和2000年的收入增长达到142.8%和132.5%,利润增长更是在2001年达到174.86%。

中航油推广的第三个概念“浦东”,主要是指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购买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供应公司33%的股份,同样体现了中航油所依托的垄断向国内市场的延伸。

从上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开始大规模到海外上市和融资来看,其目的主要在于筹资扩大生产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两个方面。中航油依赖的是垄断权,所以它的融资不具备强烈的生产投资动机,尤其是由于国际市场融资成本较高,更不可取。另一方面,中航油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仍以中航油总公司为其绝对控股人,事实上,作为仅以垄断经营权为经营基石的贸易企业,公司治理的监管机制反而会削弱公众对企业行政垄断预期。

由此可见,灾难的种子在这一开始就已经埋下。利用这种垄断承诺,中航油实现了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但这种融资却并非起因于本身生产能力的扩张或研发等投资的需要,而是用于获取资源,以便从事投机业务。而无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导致企业没有一个风险控制系统,这样灾难性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

来源:《经济》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