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保健品行业2003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左右。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规模依然不可小视,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欠佳也是不争的事实。多少名盖天下的企业顷刻间倒下,多少耳熟能详的品牌渐次成了回忆,这都成为我国保健品行业“还不够健康”的真实写照。
审批:规范之中的泛滥
为规范保健品行业的四面开花、广种薄收行为,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保健产品的审批制度。亦即,要想把食品等上升到保健品的“高度”,需要履行报批程序并获得批准文号。卫生部也为此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制度。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整治保健品行业的混乱格局,规范其发展行为。但从实施的效果上来看,与规范保健品行业的良好愿望还有不少差距,这与“乱”批和不严谨有很大关系。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7月,卫生部总共给 5000多种保健食品签发了“准生证”,平均一年审批700个左右的保健食品。如此快速的审批,很难发挥“审”的威力,倒是突显了“批”的权威。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健品滋生了一批“文号”经纪人,企业只要付10万元左右的费用,这些“能人”即可代理审批事宜,比亲自报批速度快得多。
审批不严谨、“权威”机构太多也是造成市场混乱的因素之一。比如,日前广泛引起争议的灵芝类保健食品抗癌的问题就与审批有关。“仅仅是做过动物实验,加上一些所谓‘权威’机构出具的一些实验报告,就审批灵芝类保健食品具有‘辅助抑制肿瘤’的功能,未免太草率”。药学专家质疑,没有做过人体试验和临床,何以证明它对肿瘤有疗效。还有像中科孢子油一类产品,企业自称获得4项国家专利,浓缩了灵芝孢子中全部有效成份,并称这项“中科院的科研成果走在了国际抗肿瘤的前沿”,果真如此吗?让人疑惑。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林志彬教授11月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答复:我们做的药理实验,没有发现灵芝孢子油对癌症起作用。一个不能经过反复实验验证的成果难道也是“科学”牵那么什么机构才是权威机构?更让人疑惑的是,成份相同或主要成份相同的保健食品获得的批准功能却各不相同。可以说“乱批”成了灵芝类产品“争相抗癌”的借口,也是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
生产:因陋就简或借鸡下蛋
据资料显示,我国生产保健品的企业有几千家,仅生产口服类保健食品的企业就有3000多家。“只有少数已成规模的企业具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绝大多数保健品企业靠委托加工,业内戏称‘无厂工业’,当然,作坊式工厂也不少”。在保健品行业浸淫多年的张先生自暴家丑,先搞一个配方,再拿一个批号,找一家企业生产,剩下全靠广告。一些企业花几十万元便建成一条“高科技生产线”,也仅仅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和宣传的需要。在只重销售不重生产的惯性思维下,其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如何保障已变得不重要,因为在“投机分子”眼里产品只是“道具”,如何“吆喝”才是“真谛”。
生产乱还体现在原料来源上。目前在市场上能见到的灵芝类保健食品就达20多种,其生产原料从何而来?多少企业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个别企业有,多数企业没有”。张先生告诉记者,有的企业靠收购原料维持生产,有的干脆把灵芝子实体直接研磨灌成胶囊“滥竽充数”,还有一些企业在灵芝原料里掺入面粉“以假充真”,更有甚者在原料里加入一些化学药品“强化效果”。
品种多、工厂少、原料来源少是保健品行业的基本现状。在此背景下催生出的保健食品的质量能让人放心吗?
销售:编织美丽的谎言
“假话讲千遍就会成真理”,这句政治投机分子的座右铭,今天成了部分保健品经营者的“成功法宝”,只要提炼出概念,编好谎言,“剩下全靠广告”。
壮阳类保健品比“伟哥”效果好,还没有副作用;减肥类保健食品让你立即“飘飘欲仙”,你能不信;灵芝类保健食品可以抗癌,大有拿“诺贝尔”医学奖的气概……这些花样繁多的概念多数是美丽的谎言。更有像“仙牌灵芝茶”之类的“画蛇添足”者,惟恐抗癌功能还不够“美丽”,又加上一些“抑制糖尿病并发症”、 “双向调血压”、“女士痛难言,仙茶除隐患”等花环。其实,剥去花环便见真身:它的保健功能仅仅是免疫调节、耐缺氧、抗疲劳。业内人士指出:“灵芝本是民族医药的瑰宝,它也曾演绎过许多美丽的传说,多数企业能够合理地对灵芝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在开发利用灵芝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利用虚假之宣传,恣意夸大其功效,实际效果是破坏了灵芝的声誉。
据了解,保健品销售被业内人士分为南北两派,其要义是广告,但运作手法各具特点。南派运作表现形式为终端铺货、广告支撑、进店助销,在药店、在食品超市总有企业派驻的营业员,向顾客介绍产品“功效”,冷不防的让你上当;北派的手法较为离奇大胆,着重表现在“游击战”上。比如,保健品经营者从企业按每盒16元的价格买断某一劣质灵芝胶囊的经销权,然后选择一个城市把其价格定位在320元一盒,开始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随后邀请一些专家或“假专家”举行讲座或义诊,采取买一送一的销售手法,让人感觉“占了便宜”,诱人上钩。逢重大节日时,便借机进行强力促销,宣称买一送二,让你感觉“占了大便宜”,你能不上当?买一送二后的价格也超过100元,是16元进价的数倍。至此,该“团伙”的运作便大功告成,择机换品种或换地方“从头再来”成了这伙人的致富套路。可以说,“游击战”让本已混乱的保健品市场雪上加霜。
监管:期望成为泡影
广告无疑是保健品销售的最重要手段,广告监管承担着规范市场的重任,也是人们最后的期望,但现实并不容乐观。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了今年第3季度违法广告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在今年8月9日至15日的一周时间内,在国内食品广告发布量较多的61种报纸发布的 694条食品广告中,竟发现违法或者涉嫌违法广告413条,违法(涉嫌违法)率高达59.51%。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健食品上,包括在广告中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此外,一些保健食品广告中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涉及特定功效的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还有一些保健食品广告内容超出和扩大卫生部核发的保健食品证书中的功能,尤其是灵芝类保健食品广告,超出核定功效范围宣传对肿瘤的治疗现象比较突出。
从微观上来看,情况也不乐观。据合肥市工商局今年8月份的广告监测结果显示,共监测出违法违章广告1211条,综合违法发布比例为7.78%,违法发布广告最多的商品与服务是保健用品,占全部违法广告的88.37%。发布10次以上违法广告的保健食品有:中科孢子油、脑力智宝、旗人等7个产品。
《广告法》已实施多年,相应的规范条例业已健全,可违法广告依然泛滥,既助长了保健品经营者的气焰,也影响了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谁该为这个市场负责,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市场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