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谁说不是三峡工程惹的祸 ──谁是重庆开县洪水灾害的祸首

发表:2004-10-27 16: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祸不单行的重庆开县

重庆开县本是川东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在中国的文献中唯一可以看到的是,刘伯承元帅是开县人。但是从2003年起,重庆开县的知名度却大为提高。2003年12月23日,开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天然气井喷特大事故,事故造成了243人死亡,数以千计的人员受伤。井喷事故对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的长远影响、以及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造成的长远的、负面影响则被人们所疏忽了。俗话说,祸不单行,2004年9月上旬,重庆开县又遭受了一场特大洪灾,洪灾已造成33人死亡、3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6.57亿元。

据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报导:“2004年9月4日17时,开县突降暴雨。从南河到东河,整个老关嘴以上流域,形成流域性特大暴雨。老关嘴在3个小时之内雨量就达113毫米,而在24小时之内,这里的降雨量高达315毫米!短短6个小时之内,全县6个雨量站的降雨量均达100毫米以上,三汇站达到183毫米。到5日15时,降雨量达到327.3毫米。这个时候,县城水位为172米,超过警戒水位5.6米,超过保证水位4.6米。到次日凌晨,全县55个乡镇的1041个村全部受灾,全县受灾面积达100%。受灾最严重的汉丰镇、丰乐镇、厚坝镇等被洪水围困,特别是县城所在地汉丰镇的最高水位达172米。老县城的汛情尤其严峻。这里平均水深3至4米,房屋进水最深达10米左右。开县是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淹没县,有150多万人,目前正在开展由老县城往新县城的移民搬迁工作,但是,老县城仍然有10多万常住人口。这是一组令人惊心动魄的数字:开县80多万人受灾,18.7万人受淹,8.7万人被洪水围困……”


二、权威人士人士说:台风是开县洪灾祸首,与三峡蓄水无关

2004年9月重庆开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受灾的居民认为此次洪水灾害与三峡蓄水有关。

任不寐在“巴蜀-特大洪灾还是特大人祸”一文中指出:“此次洪灾的原因可直接追问到三峡工程的灾难性影响,以及西部大开发、西部贫困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

之后中国主要媒介如人民日报等登载文章,为三峡工程开脱。2004年9月7日上中新网以“权威人士:台风是开县洪灾祸首与三峡蓄水无关”为药发布了记者范卉、邹辉来自重庆市气象局的消息称,“西南低涡”与十九号台风“桑达”是造成重庆开县两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的“罪魁”。全文如下:

“专家介绍说,一般而言,大暴雨发生在夏季而不是秋季,历史上九月份发生特大暴雨的概率极低。开县此次特大暴雨的成因主要是西南低涡,该低涡于九月三日八时在四川盆地北部生成,直到九月六日八时该低涡仍稳定维持,说明此次西南低涡非常强大、稳定。

气象专家分析说,造成西南低涡稳定、少动的原因可能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十九号台风“桑达”有关。台风“桑达”生成后沿东部海岸线向偏北方向移动,致使“西南低涡”东移相当缓慢,影响四川盆地超过七十二小时。

“西南低涡”是一种低气压系统,容易在盆地生成,重庆市往年也常受此影响发生降雨。

目前,“西南低涡”已缓慢离去,重庆市东北部地区的降雨量将有所减小。不过,气象专家表示,“低涡”刚过,高原上的低槽又将降临,雨天还将继续。今明两天,预计重庆市中西部、东南部地区将有大雨,长江以南雨量可达大到暴雨。”

仔细阅读这个报导的读者就会发现,其实重庆市气象局专家讲话内容是,“西南低涡”是2004年开县暴雨的主要原因,并没有说开县特大洪灾与三峡蓄水无关。

另外国内还有“四川、重庆洪灾与三峡蓄水无关”等文章,是根据对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的几位专家的采访而写成。其实几位专家的意思是,川渝暴雨与三峡蓄水无关,三峡水库的面积和蒸发不足以形成此次暴雨。但是这还不能得出“川渝洪水与三峡蓄水无关”的结论。

本文将讨论“谁是重庆开县洪灾祸首?”,即三峡蓄水和重庆开县洪水灾害的关系。


三、开县和三峡工程

开县位于长江支流小江末端,小江在云阳县双江镇处汇入长江。开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134-626米之间。原县政府所在地(汉丰镇)海拔167米,距离长江港口77公里,距离三峡大坝坝址处约300公里。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共有113万居民需要移民,其中开县是三峡库区的最大淹没县。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报告,当长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时、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75米;
秭归老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巴东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巫山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奉节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云阳老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万州: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忠县: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丰都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175.3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8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李渡镇:175.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根据原全国政协委员陆钦侃先生提供的资料)


开县的水位与万州相似,是海拔175.1米。加上2米风浪高,开县的淹没线按海拔177米计算。根据1992年调查登记,将淹没开县陆地面积46.4平方公里,涉及11个乡镇,淹没耕园地3350公顷,占三峡工程淹没耕园地的12.7%;受淹人口110852人,占三峡工程受淹人口的13.1%。移民安置补偿费约35亿元,只占三峡工程的9.0%。其中开县县城所在地汉丰镇海拔167米,将被淹没,计划择地重建新县城,新城址为驷马桥。

为了减少三峡工程对开县的移民压力,曾提出两个防护计划。大的防护计划是修筑一套完整的堤坝,将开县和云阳一部份保护起来,需要投资40亿,为当时总理李鹏所拒绝。另一个是所谓小的防护计划,在开县建设15片防护区工程。理由如下:开县淹没高程150-170米,选择防护区均在160米以上,通过份片修建顶高为海拔177.5米的江堤的办法,以减少耕地淹没1288公顷,减少受淹人口31296人。建设防护区共需要投资4.8亿元人民币,从安置31296人的移民安置费中支付。

四、2004年9月重庆开县汉丰镇洪水水位达海拔172米

由于开县淹没高程为海拔150-170米,按计划,

1993-1997年末需搬迁移民1462人;
1998年-2003年末需搬迁移民48198人;
2004-2006年末需搬迁移民32618人;
2007-2009年末需搬迁移民28574人。


因此到2004年9月,开县尚需要安置的移民人数应该不足6.1万人。

2003年6月1日,长江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坝址处的水位由原来的海拔62米提高到海拔135米,提高了72米,长江三峡大坝后面出现了一个库容量约为124亿立方米的水库。2003年10月,为了提高发电效益,三峡工程将水位又提高到海拔139米。从2003年6月1日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开始,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得以成真。

按照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理论,当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为海拔135米,大坝上游300公里处开县的水位也应该是海拔135米。就是到了2004年9月开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时,开县老县城的水位无论如何也只能保持在海拔135米。高峡出平湖嘛!

但是事实却非如此!9月5日15时,开县原县城所有街道全部进水,平均水深3至4米,受灾最重的地方达10米。当时的水位为海拔172米,比长江三峡坝址处的海拔135米高出整整高出37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专家指出,在暴雨的影响下,支流小江4万平方公里的较小范围内,水势陡涨,所以出现了海拔172米的高水位。

按照这些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的意见,小江只不过是三峡水库的一部份,位于水库的三峡中部,是不存在水力坡度的,水库中部的水位绝对不可能陡涨陡降。

到底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专家的意见对?还是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的意见对?如果是前者,那么将来暴雨可能在660多公里长的三峡水库的任何地方发生,比如在乌江入口处涪陵、在重庆城区等等,造成水势陡涨的情况,那么三峡水库的淹没实际情况将大大超过三峡工程论证所划定的海拔175米的范围。三峡工程是否要给予淹没赔偿?是否要安置受淹的居民?

当开县老县城的水位为海拔172米时,城中受淹的常住人口就高达10多万人。而按照三峡工程的移民计划,从2004年到2009年开县总共需要迁移的人口不超过6万。就是将全县剩余的6万名额都给了老县城,老城还有4多万人需要搬迁!

从老县城扩大到开县全境,全县55个乡镇的1041个村受灾,全县受灾面积达100%。受灾最严重的除老县城汉丰镇外,还有丰乐镇、厚坝镇等均被洪水围困。丰乐镇和厚坝镇也是三峡水库的淹没区。据统计,开县总人口150万,受灾人口80万,受淹人口18.7万。按照受淹人口未来都需要搬迁,三峡工程仅在开县一地就少计算移民12万多。

另外再看开县在洪水的袭击下,对外交通线路被洪水淹没而中断,救援人员、物资都难以进入灾区。而这些重要的对外交通线路大多是按照三峡工程的移民规划近年新修,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为洪水所淹没!这说明三峡工程不但低估了水库的淹没,少计算了移民人数,对新建基础设施标高制定也有严重错误。


五、当三峡大坝处蓄水至海拔175米时,开县……

2004年9月5日,长江三峡坝址处的水位海拔135米,而距三峡大坝约300公里处的、位于600多公里长的三峡水库中部的开县老县城的水位为海拔172米。这个事实就证明了,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认为:“水库基本是没有比降的,也就是说水位是平的”理论是错误的,特别是对三峡水库这样狭长的河槽型的水库是错误的。

2004年9月5日三峡坝址处的水位是海拔135米,这距离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还差40米。到2009年三峡坝址处的水位达到设计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在这时开县又遇到了象2004年这样的暴雨,开县老县城的水位会是停留在三峡论证移民组所指定的海拔177米穑客蛑荨⒎岫肌⒏⒘甑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