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幕后的四大“智囊库”

发表:2004-09-28 09: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每届中国政府幕后,都有一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奉献着自己的慧心和才华的“智囊”,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各高校及各部委下属研究机构,构成了中国庞大的智囊团。而这当中,最为外界所耳熟能详的当数经济方面的智囊人物。比如:“洗尽铅华走市场”的吴敬琏、“人民币守护神”易纲、“北大经济第一人”林毅夫、“国有股减持专家”王国刚、“国情智囊”胡鞍钢……还有更多的不为世人熟知的经济学家和学者,从事着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

  “不经意间,这些学者正在研究的课题, 就有可能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

  国研中心:直属国务院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之一,1981年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为国务院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下设10余个研究部和研究所。

  国研中心诞生了许多中国最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吴敬琏、王梦奎、樊纲、卢中原等都出自此门。

  可以肯定,国家许多重大的政策都出自这里,而像吴敬琏、刘世锦、卢中原等经济学家,本身就是国务院的座上宾。

  卢中原,宏观经济部部长。在过去一年间,他在国家核心刊物如《经济研究》发表7篇研究论文,这甚至超过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一生的成果。他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仅在国研室内部刊物登载的调研报告中,便有7篇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批示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卢还参与了许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起草,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体制改革方案的讨论、调研或设计。

  张军扩,市垢经济研究所所长。熟悉张的人都表示其卑时甚为低调,不喜欢张扬。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共完成了四项研究,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打破地方垄断统一市场,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政策和立法提供决策支持。他的课题报告──《关于怎样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建议》和《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构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权威之作。他的《现代市场经济重新认识》更是为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分提供了背景支持。而其正在研究的“关于直销立法”的课题,很可能为即将诞生的直销方面的法律构建基本的框架。

  张立群,宏观经济部研究员。他的每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都被送到国办会议之上。这位从1986年就在国家计委研究宏观经济的年轻经济学家,直接参与了国家“九五”和“十五”计划的制定。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提出的有关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财政应转向社会如农村、教育和低收入人群,宏观经济应依靠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微调正被经济运行形势所验证。

  而他们,不过是国研中心上百名研究人员的缩影。

  社科院:每年参与政府工作报告


张卓元

  1977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承担许多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在几十个研究所中,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国务院和其他政策部门的智囊。而董辅扔、刘国光、张曙光、刘树成则是其中的代表。

  张卓元,一个外界并不陌生的名字,正是这位经济所资深的经济学家参与起草了十六大的报告。据悉,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社科院人士参与。

  李扬,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由其执笔撰写的《2002-2003年度中国金融运行分析》,成了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参考。在这篇文章中,李扬对2002年货币供应量及结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货币政策在传导机制方面正面临挑战,而对汇率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克服通货紧缩”、"亚洲地区债券市场发展与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用5-10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 “中国的银行体系:历史、结构及未来改革”等观点也正影响着中国目前的金融政策。

  袁纲明,社科院经济所宏观部主任。这位平易和蔼的经济学家朴素而又善言,他执着于自己的学术观点。“我一直认为财政政策效应是不可持续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压抑了消费和市场性投资的需求”,即使在投资是主要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主流观念的时期,他仍坚持自己的见解。而早在1999年6月,这位经济学家的一份报告被送到了朱?基总理的办公室。“我们当时认为,刺激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之举,而不是投资。”而就在下半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如增加工资、延长假期等。每年,他都将和同事们撰写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分析”,还牵头组织“中国宏观经济变化与政策选择”等课题作为建议送往相关的政策部门。
1994年,归国后的林毅夫和易纲等留美著名学者,留在了北京大学,他们进行了‘项开创性的尝试──动员国内外资金,成立一个研究机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当年8月,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诞生了。中心成立接受了许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企业的委托,对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数年的发展,这个机构聚集了如林毅夫、易纲、宋国膏和陈平等著名的经济学家。

  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位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博学多产、兴建广蔓。他在中国农业问题上的研究在国内相当权威,曾担任发改委“十五”计划咨询审议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成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的“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对国家农村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3年6月,林毅夫、陈平和宋国青等牵头组织的“走出通货紧缩与人民币汇率”课题组,对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可能与前景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完成了一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再论启动存量需求和通货紧缩治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对策建议”等思想也都为决策层所采纳。

  易纲,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原中心副主任,现在身兼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重任。这位学者型的官员,一直致力于用金融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货币、银秆和金融市场方面颇有造诣。在出任央行官员之前,他做过“金融改革与其他改革铀哭寡”、“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和中国的:货币供给机制问题”等大量金融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他以后出任货币政策司司长打下了深厚基础。而今,易纲已成为智囊向施政者转化的典范。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为主
胡祖六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颇为类似,1996年正式组建,一开始便定位于政策研究和学术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的是,它是由海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组成的网络性的组织,大部分都是兼职的研究人员,包括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部门、金融与产业部门及学术部门的优秀学者。

  在这个研究团体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央行、证监会、发改委等决策者的身影,他们并不能称之为严格的智囊人士,然而研究人员与决策者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在众多研究人员中,魏杰、胡祖六和宁向东无疑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胡祖六,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2003年4月他发表的《通货紧缩,中国制造吗?》论文,广受世界关注,6月他的《中国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根本改革》为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建议。

  宁向东,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8月提出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等许多建议,在国资委颇有影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