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前世今生

发表:2004-07-07 00: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独坐家中,从橱柜里翻出一张莫扎特的唱片,百无聊赖地放在唱机上,让钢琴的声音弥漫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身心十分愉快。其中流溢出的浓郁的抒情气息,非常迷人。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近乎“天籁”。他的音乐灵感简直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水源,随时随地都有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罗马尼亚作曲家艾涅斯库曾说:“莫扎特的音乐如同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里面火热,充满了翻腾的岩浆,外面却是一片宁静、清新、甜美的景象。”
  莫扎特--他属于那种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天才,只活了35岁。他短暂的一生中虽也曾享受过辉煌的荣光,但更多的是坎坷和忧患。难得的是在他的音乐中,绝少哀怨凄苦之音,我们听到的是惠风和畅、清泉泊泊,只有纯净的欢乐,好象处处是阳光灿烂,与浑浊的俗世无缘。他的宗教音乐,尤其是那首未完成的《C小调感恩弥撒》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等被誉为20世纪以前创作的“七大弥撒”之组成部分,作曲家们仿佛得到了神灵的启示,以其深刻的人性、巨大的宗教情感以及完美的音乐性代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极高成就。

  现代音乐学者一致认为,莫扎特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在歌剧与钢琴协奏曲方面。他写的27首钢琴协奏曲大半都是杰作,27首钢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意境与情绪各各不同;有的温婉慰贴,有的典雅华瞻,有的极热情,有的极悲壮,总之,处处显示出音乐家莫扎特的心灵。而在歌剧方面,莫扎特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法,刻划生动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使意大利的歌剧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音乐大师瓦格纳提到莫扎特时就说过:"意大利的歌剧倒是由一个德国人提高到理想的完满之境的。"

  莫扎特的音乐喜欢含蓄,他的音乐不像贝多芬的音乐那么严峻与强烈,好象板着脸孔,有时又那么凄凉。莫扎特的音乐给人一种自然的感染,清明高远,乐天愉快。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籍的风格,所歌颂的和平、友爱、幸福的境界,正是全人类自始自终的最高目标。尽管莫扎特遭受困厄,仍不改乐观、向上的性格,生活的打击丝毫没有在他的内心留下伤痕。据记载,有一年冬天,由于没钱买木炭,莫扎特就和妻子绕着房间跳舞取暖。

  莫扎特的作品在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海顿、克列门蒂、巴赫等作曲家开创的音乐创作传统与技法,以清新、明快的旋律风格,唯美的审美取向,奠定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创作了大量的器乐协奏曲,包括钢琴、小提琴、单簧管、竖琴、长笛等,几乎每一件交响乐都备有协奏曲作品,在音乐史上是不多见的。莫扎特的音乐常常被人们称作:“永恒的阳光”,因为他的音乐即使在表现痛苦和悲伤时,也似乎含有天真纯洁的微笑。他那优美、机智的旋律总是充满明朗、淳朴的气质,他那典雅、热情的乐思象清泉一样纯洁、透明、自然、流畅而喷涌不尽。莫扎特的音乐给予人们的是经过生活锤炼后的纯真,他那面对严峻生活而永不泯灭的童心让人分外感动。

  谛听莫扎特,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伟大,它是一种能真正打动人心的音乐,它没有流行音乐的肤浅与媚俗,它犹如高山白雪,绝尘独立而让人向往、让人心醉神迷。面对那些甜蜜蜜的流行音乐,我们或许可以改变一下欣赏的口味,听一听莫扎特,听一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德国神学家卡尔·巴特说过:“如果谁对莫扎特仅一知半解就试图去讨论他,谁就很容易停留在仅仅用一些溢美之词去赞美他的阶段。”他说的不错,作为普通人,对莫扎特的理解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