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惟利是图勾当不可告人---食品生产秘密

发表:2004-03-11 15: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超市,促销牛奶可能是过期产品,你知道吗?在士多店,茶饮料中可能使用了过量的食品添加剂,你不感到害怕吗?而在大排档,端上来的面条很白,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面条可能是有毒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的安全性被摆在首位。可在食品生产领域,一些惟利是图的企业却在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早产奶”大行其道

  【行业现状】

  “早产奶”是公开的秘密

  刚刚出厂的发酵乳饮料,赫然印着6天后的日期。这是去年底北方一家知名乳品企业在陕西爆出的新闻。一周之后,温州地区又发现了又一知名乳品企业早餐牛奶“早产”--消费者买到了“明天”出产的牛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为了“保鲜”而故意将奶品标识的生产日期挪后,是许多企业惯用的做法,“早产奶”在行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被曝光的只是少数。据介绍,市场上现在存在大量的“早产奶”,标识的生产日期比实际的出厂日期短则挪后一个星期,长则挪后一个多月。

  他讲述了他亲自遇到的两个个案。前不久,他去广东普宁市考察市场,便发现了一盒产自北方的奶,生产日期竟是前一天的。按照推算,这盒奶在其本部生产,以普通交通工具(不可能用飞机空运)运输到南方,从总经销商到分经销商再到零售商,至少需要3天时间。提前一天摆上普宁货架的产品明显是挪后了生产日期。而去年4月19日,他去北方某企业参观时的发现更让他吃惊:产品的外包装上生产日期赫然印着“5月27日”,比实际出厂日期晚一个多月!

  【专家解密】

  企业大打“擦边球”

  “早产奶”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林树斌。他认为,广东市场上的确存在不少“早产奶”现象,但主要是一些北方企业在这么做,燕塘、风行等南方企业相当较规范,且就在本地产销,没必要打“擦边球”。

  他说,北方企业要进攻华南市场,但产品一般不是自己加工,而是委托加工,加工后产品运回总部,再配送给各地经销商。这种操作模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常常不标明加工地点,却往往标有总部的地址,让消费者误认为是总部生产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能不能保鲜的问题,委托加工的产品要先运到总部再统一配送,明显增加了运输时间,对保鲜不利。于是有些企业便在时间上“做手脚”。

  本来,牛奶产品从生产线下来还应经过检验才能流向市场,但牛奶产品都是无菌包装,不可能开包进行检验,所以一般的检测方法是产品从生产线下来之后留在仓库观察一周左右,看是否有胀包等现象。留仓观察的这一段时间,被称作“保温期”。正常的产品应该过了“保温期”,检测无质量问题后出厂,生产日期应是过了“保温期”的时间,也就是出厂时间。于是,许多乳制品企业就打“擦边球”,利用这一周左右的“保温期”做文章,“保温期”还没到就运向市场。去年9月在陕西被查的某知名乳业品牌,实际上是将还在“保温期”内的产品运向市场。

  【消费提醒】

  不买尾货打折奶

  对不断被曝光的“早产奶”现象,消费者感到愕然和无奈。然而,消费者怎样选购产品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此,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向消费者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早产奶”现象较多出现在一些小企业身上,因此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要认准知名品牌。第二,在商场如遇到某些产品临近保质期时打折促销,这时千万不要购买。因为如果产品的生产日期是挪后的,那么临近保质期的产品实际上已是过期产品。

  白面粉是毒面粉

  【行业现状】

  面粉生产者不敢吃面食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之一。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这样的怪事:小麦面粉生产者竟然不敢吃面食!为什么?因为业内人士都知道,面粉里添加甚至过多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增白剂!

  南方面粉厂董事长刘飞军在接受采访时坦承:“做面粉这一行的,在外面吃饭绝不敢轻易点面食吃。某些增白剂长期食用甚至可致癌。”他说,目前在面粉里添加增白剂是这个行业的惯例。为了使面粉在市场好销,几乎所有的面粉生产企业都会在面粉中添加大量的增白剂。

  【专家解密】

  面粉为什么这样白?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张教授告诉记者,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就是过氧化苯甲酰(BPO),是一种在化工行业广泛使用的氧化剂。纯正的小麦面粉是白中略带浅黄色,但使用了增白剂之后,面粉便会呈现出洁白无瑕的灰白色。

  他说,在国外,制粉业在20世纪早期曾普遍使用苯甲酰,但由于其副作用很大,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禁止将其添加进小麦粉中。在国内,国家食品添加剂委员会于1990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发布了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的允许添加量标准。1990年发布的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添加量为 0.3g/kg,后来因为发现此规定计算有误,遂于1996年重新规定最大允许添加量为0.06g/kg。但是,仍有一些厂家按照1990年规定的限量添加。一些小厂家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健康,随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

  张教授说,增白剂有一定的毒理作用,还会破坏面食及人体内的正常微生物平衡。此外,过氧化苯甲酰分解产物为苯甲酰,苯甲酰的分解过程是在肝脏内进行。长期过量食用苯甲酰对肝脏功能有损害。

  【消费提醒】

  挑选面粉需擦亮眼睛

  广东省食品协会刘秘书长提醒消费者,在挑选面粉时要多留一个心眼。一是检查是否贴有QS标签;二是可以仔细观察进行简易识别:正常小麦粉为白中略带浅黄,过量使用增白剂,面粉颜色呈灰白色甚至青灰色;面制品失掉原来固有的麦香味,质地发硬、口感差。而对于馒头面条等面制品,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看起来过白的。

  食品添加剂超标严重

  【行业现状】

  中小企业违规使用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葡萄酒、罐头、茶饮料等食品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质量抽查,结果发现,食品添加剂超标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在对北京、天津、河北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4家企业生产的96种葡萄酒产品的抽查中,不合格产品中有87.1%是因为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在对辽宁、天津、上海等7个省、直辖市抽查的50多家企业的水果罐头产品中,发现了9种水果罐头添加了防腐剂和糖精钠。而北京、天津、山东等14个省、直辖市38家企业生产的44种茶饮料产品也存在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工程师孙瑾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有关规定,苋菜红、胭脂红、糖精钠、甜蜜素等都有一定的含量标准,而且有明确的使用范围。胭脂红、苋菜红与甜蜜素可用于配制酒品,允许使用量标准分别是胭脂红≤0.05克/千克、苋菜红≤0.05克/千克、甜蜜素≤0.65克/千克,糖精钠则是不允许在酒类产品中使用的。

  【专家解密】

  两种情况值得警惕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秘书长齐庆中认为,食品添加剂超标,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添加的,且食品添加剂的检出量很高;二是一些产品中检出了微量的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大多是因为生产厂家的检测手段和技术设备比较落后、原辅料进厂把关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他说,多数食品企业的生产工艺能达到要求,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上。小企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等原因,往往会添加过多的添加剂,或检测不出过多的残留。

  齐庆中认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防腐剂、面粉处理剂、高倍甜味剂和部分合成色素,这几类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的现象比较多。尤其是防腐剂(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等34种)超标,几乎是每一次食品抽检都要提出的问题。

 

摘自南方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