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日下的今日, 中国改革弊端日益凸显

发表:2003-12-17 18: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的改革选择先易后难的方式,虽然成果不小,但弊端近年来也日益凸显。相对于80年代初中国人普遍能够从改革得到实惠的情况,在当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中国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经济市场化的好处只向一小部分人倾斜,对改革的失望与不满也在明显增长。

  在人们普遍感叹世风日下的今日,社会上时不时就会出现缅怀毛泽东时代那种均贫清廉的声音。然而,计划经济所提倡的人人排除私欲,一心为他人服务是否应该继续作为当代中国的精神导向?中国知识分子的答案显然是一个坚决的“不”字。

无私奉献逻辑不通

  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办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在一场研讨会上,就将计划经济所提倡的无私奉献形容为“逻辑不通,矛盾百出”。“听起来这是道德高尚的精神,其实是欺骗性的,因为每个人无例外地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话,请问这利益该给谁去享受?”

  这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全国人都大公无私,那利益就得出口,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大公无私,那利益“就得输出到月球上去”,这一荒谬的推断正好说明要大家无私奉献只是少部分人侵占他人利益的借口。

  “毛泽东还要求他的子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如果人人都敢于牺牲,不怕死,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人人都可能变成恐怖分子。”茅于轼举了坐飞机的例子:“你为什么敢坐飞机呢?因为你知道驾驶员怕死啊。”

  人民大学社会系教授郑也夫则在同一场合中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计划经济剥夺了人在生活许多方面的自主权,因此无道德可言。

  如果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经历惨痛教训后,已完全认同哈耶克(Hayek)的观点,即标榜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只是“通往奴役之路”,那他们对市场经济如何影响社会道德,则仍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将产生激励人守信用的诱因。有人则对市场经济所宣扬的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的危害感到担忧。

  这种分歧大概和中国的改革正处于让人看不清走向的阶段有关。正如著名学者吴敬琏所说的,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定局,由于计划经济已被证明不可行,因此改革已没有回头路,但向前看,改革最终会把中国引向一个好的、法制的市场经济,还是一个坏的、让权力干预和腐败扭曲的市场经济,还很难说。

  历史和国际的经验说明,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社会的富裕和人民的幸福,但也一样可能制造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社会不公。茅于轼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往哪个方向走,关键在于社会能不能不再有特权阶层。如果以权谋私的现象难以消除,产权的不可侵犯、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等条件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市场机制就很难实现公平和正义。

市场经济不会是万灵丹

  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人推翻计划经济时打倒的不仅是一个制度,还是一种信仰,现在正在取而代之的市场经济能否在建立新体制的同时,也弥补中国社会在信仰和精神上的空白?

  对此,茅于轼没有简单的答案,他肯定的是,市场经济不会是万灵丹。

  “人所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享受,经济学一开始就认为人的物质欲望是无穷的,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把人放在一个永远满足不了的痛苦中。真正要解决一个社会的问题,是要解决每一个人怎么看待人生,怎么看待快乐的问题。”这位在知识界备受尊重的退休学者强调,社会价值不能完全用经济效益解释,因为人或社会的最终目标应是快乐的最大化,而不是财富的最大化。(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