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云:马克思主义水晶球的破裂

发表:2003-06-26 16: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报道专稿】马克思主义曾经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全球,与资本主义形成鼎立之势,可惜,现在是资本主义中兴,一统天下的时候,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却只能栖息在书本上了。

马克思的预言现在没有出现,而作为一个思想流派,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四分五裂。历史向来证明,对人类未来的预言少有成功者,不是人类的预见能力差,而是世界本来就不按照理性主义者的思路走。马克思做过很多预言,一些和重要的论断都没实现。他的水晶球之所以失灵是因为他的理论本身建立在一个简化的世界模型中。这种简化,或者只是思维抽象的需要,当对于一个理论而言则是致命的。

马克思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道德水平、思想水平、觉悟程度会提高到一个几乎没有“私心”的一统时代。马克思对人性的高估以及对人的理性程度的崇拜从根本上把世界简化了。他的“经济决定论”在社会学上有极大的震撼,大大拓宽了社会冲突学派的视野,但是单一的、极端的阶级分析的使他只看到阶级冲突而忽略了民族、种族、国家、宗教这些冲突背后复杂的非经济非阶级因素,它的简单矛盾分析高估了阶级间发生冲突的激烈程度,其本身就是一种二元哲学,非此即彼,非活即死。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利益多元化,这里的利益不单指经济利益,更有地缘政治、宗教、文化。

马克思低估了市场的力量,高估人类的理性能力。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是理性主义横行的时代,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让无数头脑折服,让无数伟大的思想家陶醉在自恋的迷幻之中。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以及以后的波普这些非理性主义者的崛起,让人类重新重视人的本能需要、情绪、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影响。马克思主张的统一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的前提是彻底废除市场,尽管现在的“西马”认为市场仍然可以作为一种价格体系而存在,但是实际上在一个彻底的计划经济里,所谓价格体系是虚幻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耶克认为人类没有能力充分的收集供求信息以制定所谓的计划,而作为一种自发秩序,市场不是人有目的地设计的,它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人脑所能理解的范围。相反,基于一种虚幻的公平的信念对市场的全面统管(计划)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无效率和更大的不公。经济计划者们自以为自己的杰作可以向虚幻的公平靠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是在有计划的摧毁公平。没有比这更愚弄理性主义者的了,有计划的“建设”竟然是在有计划的破坏。

马克思忽略了经济形式的多样化。现在没有哪国家的经济是绝对的公有或私有,自由资本主义以后,公司组织的类型、结构发生大变化。现在所谓的生产资料占有者,不是哪个特定的阶级。公司股份制的实行,资产所有权得以分散和流通。每个有资者都可以购买股票,譬如美国的工人热衷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这大概算是工人阶级在剥削自己。有人争辩,美国的资本的绝大多数在少数人手里,给工人股票只不过是缓和矛盾之举。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工人手中的“蛋糕”量变多了,工人的实际工资比上个世纪初增长了几十倍,工人的相对剥削在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参加工会的工人有减少的趋势。我们虽然还不时看到罢工,但是工人的行动带有更少的政治性和长期性,取而代之的是短期的经济利益。

马克思把矛盾简单化了。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工人过这牛马般的生活,资本者的利润建立在工人的血汗之上。进入20世纪,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种旨在强调企业认同感的激励型的管理科学得以建立,资本者求利润的欲望没变,但是手段变得更人道。加上法制的健全(这点可以说是工人血和汗的斗争取来的),不人道地获取利润要付极大的成本,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进,同时加上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形成,社会矛盾现在更少地体现为阶级矛盾。而随着利益的多元化,利益团体多样化,各式各样的人权组织、环保组织、女权组织、文化组织、宗教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形成“百花争艳”的局势,这些团体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政府的各种政策,社会矛盾现在多表现为各类组织间的矛盾冲突。而值得注意的是,恐怖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矛盾一个重要形式并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马克思坚持的“经济决定论”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分析应该放到更广阔的观察视野中去,而不要戴上单一的阶级分析的锁链。

马克思的时代造就了他极左的思想和对“火药桶”的崇拜,武装革命成为无产阶级最终解决资产阶级的最终和唯一选择,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合理国家政权的选择。这样的后果是其它的一切改造社会的手段都被冠之与“改良”主义的帽子,这其实与他的社会进化论的思想有矛盾,历史上的社会进化在99%的时间里都是以“改良”的形式出现的,激烈的革命让一个社会无法容忍,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国家无法存活,另外,无产阶级专政强调的是集权(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而所谓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变成了形容词,重点是“专政”。民主是这样一种制度:它永远无法和专政共存。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是这样的,一切的社会不公最终的根源是私有制,所以要实行公有制,这需要完全的计划经济制度的配合,而这又需要一个维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存在。他在寻求一种彻底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办法,但是很不幸,这个理想主义者找到的方法与他的实际目标背道而驰。近一个世纪的实践(如果称得上的话)最终证明马克思的水晶球看不见那红旗飘扬的时代,而事实上共产体系作为一种经济、政治思想在全球受到狙击和失败,但是无疑,作为一种极有诱惑力的社会主义思想正以一种更温和的形式出现。东欧变天,苏联崩塌,前共产党政党纷纷以社会民主党的面目出现,放弃激进的思想。连中国这样自诩最大的共产国家也在变革自己,以更务实的态度韬光养晦、心照不宣地走私有化、市场化的道路。一个多世纪以前,“疯人”哲学家尼采宣称“上帝死了!”,而在马克思死后的120年,人们也可以说“马克思死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