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财神爷”用国资打水漂

作者:郭洪平 发表:2003-05-23 04:0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经查,京澳公司的客户欠款竟高达近两亿港币,如此巨额的债务,只能由京市政府来偿还。

案件的起源要从4年前说起。1999年6月,北京市有关部门收到几封来自澳门外资银行的书面告函,称北京驻澳门的京澳有限公司拖欠澳门银行的巨额贷款,要求北京市有关部门给予答复。

京澳公司是北京市经贸委1981年出资50万元,在澳门设立的“经贸窗口公司”。公司的经营项目除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对外投资外,主要开展短期信用贷款业务。多年来,该公司业绩良好,效益明显,还积极参与当地各项公益活动,为北京市同澳门的经济及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这样一个声誉良好的公司怎么会欠下银行巨额贷款?有关部门迅速组成工作组对京澳公司的财务进行了调查审计。

审计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几年,京澳公司大量的短期信用贷款额度(T/R)业务都没有按规范操作,客户手中的大部分贷款都没有在规定的3个月内还清。而且京澳公司还掩盖了客户不能还贷的真相,在澳门6家银行相互循环开取信用证,用这家银行的新贷款偿还在另一家银行的旧贷款……如此反复,使大量资金一直留在客户手中,而表面上却是京澳公司贷款、还款、再贷款的表面繁荣景象。

尤为致命的是,京澳公司对客户手中的贷款缺乏有效的监控,使得大量贷款逾期不能收回。截至1999年6月,京澳公司的客户欠款已近两亿港币,这些欠款的公司大部分已严重亏损甚至倒闭、注销。这就意味着,如此巨额的债务必须由北京市政府来偿还。

2001年1月5日,北京市检察院反贪局开始侦办此案。

在近两亿港币的欠款中,京澳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蔡季良一人就批出去1.5亿。

侦查人员发现,在近两亿港元的T/R欠款中,京澳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季良一人就批出去1.5亿港币。

欠款最多的是欧陆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其实是京澳公司下设的一个子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不是别人,正是蔡季良本人。由于这样一层特殊的关系,欧陆公司很轻易地就从京澳公司以T/R贷款的方式取得了大部分资金。到1999年上半年,该公司欠款本息总额达8700万港币,因资不抵债,被工商局注销。

有类似情况的并非“欧陆”一家,但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么多客户手中大笔贷款不能及时还清的状况,京澳公司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催款措施,反而继续为这些客户开具T/R信用证,这其中有什么奥妙?

据调查,1996年4月至1999年2月,由蔡季良任董事长的“欧陆”、“中山京澳”两家公司,曾先后从广州“众宝贸易”等一些不法商人手中取得91张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价税总额达1400万元。

欧陆公司的总经理马天洗则伙同珠海市安华公司、中山京澳公司,以货款名义多次将欧陆公司、中山京澳公司的资金汇往广东中山市固定的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又将收到的钱款打入珠海安华公司,由该公司将钱款转入“欧陆”、“中山京澳”两家公司账上,而“欧陆”、“中山京澳”两公司则将这些款项,以“其他应付账款”名义记入珠海安华公司名下,从而形成假负债。之后,马天洗再与他们选定的公司合谋,将假负债变成真负债,将公司的大笔财产恶意侵占。

据马天洗事后交代,在资金周转过程中,是蔡季良最先把一些“开票公司”介绍给他,且劝他“脑袋要灵活一些”。正是由于有蔡季良“撑腰打气”,马天洗的胆子才越来越大。他通过这些“开票公司”开出许多假增值税发票,经多次倒账后提出现金,除一部分作为“开票公司”的回扣及个人挥霍外,其余的大多给了蔡季良。

因为有“关系”且惯于甜言蜜语,马天洗在蔡季良的提拔下,从一名闲散人员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国有企业的总经理。

在蔡季良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之前,京澳公司的每一笔贸易业务都是由班子集体决定。但自从蔡季良上任后,这已有的议事规则就被破坏了。

据了解,公司的贸易业务、财务大权以及T/R业务及其他重大投资项目都由蔡季良一人说了算。他擅自将京澳公司的授信额度由一家银行的0.9亿港币增加到6家银行的2.6亿港币,并与公司原来的大部分客户终止了T/R业务往来。然后,他通过私人关系发展了广东中山、福建泉州等地的20余家新客户。这些客户大部分是私营企业,对这些公司的资信情况,蔡季良从不认真了解,致使流入这些客户手中的资金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为了归还前期贷款,并掩盖客户不能及时偿还资金的事实,蔡季良授意他人伪造附随单据和文件,编造假合同、假贸易,在6家银行中相互循环开取信用证,借新贷还旧贷。从1995年10月以来,京澳公司循环开取的信用证共125笔,金额高达4.42亿港币,其中由蔡季良个人直接运作的就有3.93亿港币。

蔡季良上任后,还违规用短期信用贷款搞长期投资,他先后设立了8家全资及控股企业,自任法定代表人或董事。其中,仅“董事长”的头衔他就有3个。由于经营乏术,缺乏有效管理,这些公司的一些项目屡投屡亏,尤其是投资的4家全资子公司,因管理混乱、亏损严重,已经全部停业。

据知情人讲,在京澳公司内部,蔡季良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谁跟他关系好谁就能得到好处。按说,作为国有企业,又是驻澳门的窗口单位,公司在选人用人上应十分慎重。但是,习惯于“个人说了算”的蔡季良对此却很草率。

被蔡季良所赏识的马天洗是何许人也?原来,马天洗不过是北京秀水街上一个倒腾服装的人,就因为他是蔡季良同学的儿子,加上他惯于甜言蜜语,竟在蔡季良的提拔下“平步青云”,从一名闲散人员摇身变成了一个国有企业的总经理。

生意场上的人都管他叫“北京来的财神爷”,只要谈得高兴,他随手就开信用证。

别看蔡季良在经营上没多大本事,但在装“大”摆阔上却十分在行。

在澳门5年,虽说不上夜夜笙歌,但赌场、酒吧、夜总会,蔡季良却是时常光顾的。1996年至1998年,蔡还多次拿着客户们提供的“调研费”、“车马费”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等地“考察”,仅澳大利亚一国他就前后去了6次。

在澳门、广东中山一带,生意场上的人都管他叫“北京来的财神爷”,巴结奉承者不在少数。为什么?据说蔡老板出手十分“大方”,只要谈得高兴,随手就开信用证。

蔡季良的妻子去世后,蔡为她举办的葬礼在中山市曾经轰动一时。葬礼办得极其奢华气派,豪华轿车穿梭于中山市的大街小巷,追悼会有数百人参加,连港、澳及当地商界、政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前来捧场。一时间,这场声势浩大的葬礼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惜,如今的蔡季良再也没了往日的风光。2002年12月12日,62岁的蔡季良被北京市高级法院以受贿罪终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长长的判决书列出了他在任期间索贿受贿的有关事实:

1996年8月至1998年7月,蔡季良以帮助开信用证为由,向泉州三荣公司总经理林某索取人民币18万元……收受中山明兴石化公司总经理郭某35万元人民币……收受中山京澳公司总经理唐某9万元人民币……收受欧陆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洗贿赂20万元……总计受贿额高达88万元。

这个当年北京十三陵水库技术革新小组的主要成员、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一个靠兢兢业业工作从一名普通干部走上市水利局常务副局长领导岗位的“能人”,就这样在55岁被派往澳门工作后,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人们普遍认为,蔡季良的悲剧结局,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主观上的因素。他最大的弱点是贪婪。在澳门工作期间,他仅工资收入就有100多万元港币,这对普通百姓而言已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蔡季良却并不满足。

蔡季良的悲剧从另一个侧面警示人们,国企“一把手”权力的失控,必然导致其私欲的恶性膨胀,加强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