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值的中国“一流”大学“评价”

作者:庞中英 发表:2003-02-15 00: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一定要把一些大学叫做“中国一流”,除人为制造差别,并具有招生上的 商业价值外,非常不公平。

岁末年初,看到国内媒体上关于中国一流大学的频繁报道(2003年《中国大学 评价》以及所谓15所中国一流大学出台消息)。据我所知,这些报道也引起国外的 注意。有的外国同行在闲谈中问我这个事情。我对人家说自己知道得很少,什么一 流不一流!关于所谓中国“一流”大学的评价应该说没有太大的价值。作为中国大 学里的一员,这里我就所谓中国“一流”大学的评价发表点个人看法。

关于这个评价的报道一开始就强调,该评价是所谓“教育部系统的专业核心期 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和一级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作出 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要突出“教育部”三个字?为什么不堂堂正正地说自己 是某大学或者某机构的研究组或者课题组就行了?硬要拉上个中央政府机构来增加 其权威性,除了对一些中学生及其家长有点商业广告效应,这种做法适得其反,让 人反感!上面提到的两本官方杂志,偏重理工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知道。也许, 正因为如此,才把“教育部”三个字放到消息的前头。我认为,这应该不能代表教 育部的意见。由此扯上“教育部”更让人觉得这个评价以及对这个评价的报道在拉 大旗做虎皮,滥用国家政府机构的名义。

这个“中国大学评价”没有对中国大学进行分类与定义就认定一些大学为所 谓“一流”。这是不妥当的。中国的大学在党政管理体制上一样,但是,由于历史 原因、学科重点、区位、经费、学生来源等,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不同于其他中央 部门所属重点大学。前者一般以综合性大学为主,后者的产业部门性很强。即使是 教育部所属的大学,也有以文理为主与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如此差别很大的大学怎 么进行类比,目前获得的中国大学评价报道并没有谈及。一般来说,比较要有可比 性,否则,比较就是不科学的。比如,靠在国际刊物发表的科学技术论文数量,那 些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专业要吃大亏。应该是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指这些年 来才开始发展文科、社会科学的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列为 一类进行比较(因为它们与原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很不同,到现在都是以工科为 主);而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列为另一类进行比较。中国一些大学以 社会科学为主,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它们与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又 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些是具有特殊行业性质的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 大学,外语、艺术类大学,可惜它们都与所谓“一流”无缘。我觉得,我们的大学 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按部门、行业分类,除了在党政体制、国家公立等方面一样 外,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要比较出谁是“一流”、谁是第一,怕是不容易。

中国的大学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在相当程度上,这些差异是人为的结 果,特别是国家规定(投资、区位、政策倾斜)导致的差异。比如,据说,除北大 清华以一流大学为目标外,其他重点大学都以“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为什么把本 来差别不大的各个重点大学分为“一流”与“高水平”呢?人为地使北大与清华好 像更有特权,而“高水平”大学在北大清华面前自信心不足,自觉无论如何也 矮“一流”大学一截,这不利于中国大学之间的竞争与发展。

2003年《中国大学评价》提出的一流大学分类标准是非科学的。比如,中国目 前是留学生输出国,而非输入国,在这个问题上,无法与西方国家大学相比较。中 国要成为留学生输入国也许是可能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出国留学生仍然将持续增 长并高于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的增长速度,且来华留学的仍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 艺术、历史、中医、国际政治等特殊领域,而非普遍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 科学等普通领域,预期中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无论如何在其学生构成中的比重 是个少数。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大学应该以中 国学生为主才对,也是自然的。生搬硬套地说,外国留学生要占中国大学多少比重 才是什么“一流”,不是让人感到可笑吗?

进入该评价的一流大学只以某些学科所谓“第一”为标准,如果这个标准成 立,那么,同理,这个学校有的学科不是第一,甚至很落后,是否也得让该大学进 入“末流”?为何不把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方面在国内领先的云南大学列为一流 呢?中国的每个重要大学都是有其特色、特性的,其在国内外的名气也是靠它们各 自的特性来的。北大不同于清华,复旦不同于交大,南开不同于中山。各个大学之 间不是不可以比较,但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以及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比较,比较 的目的何在(英国的大学评比是为了政府拨款,不是为了评论谁是第一谁是一 流)。科学的评价是公正的评价,至少,要让大多数大学接受,特别是评价委员会 的组成应为各方面所接受。比如英国每年要对政府拨款的大学进行评分、评估,但 是,并不是按照那些不可比较的项目进行的,而是精心设计了一些可适用于所有大 学的教学与研究指标。尽管如此,英国的大学评价也是存在问题的。人们判断一所 大学好坏,不能凭这种政府委员会的评价,尽管那个评价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2003年《中国大学评价》很片面,明显重工科(从上面那两份杂志的名字就可 看出),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重北京与上海的院校,只提到武汉、南京、哈尔 滨、西安、杭州、合肥等中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个别重要大学,基本上轻视 全国各地的其他重要学校。这不是很不可靠的判断吗?相信那些没有上榜的大学会 对这个评价一笑置之。因为它们与这些榜上有名的大学其实只有数量而非质量的差 别。比如,同样在东北的吉林大学为什么没有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样成为“一 流”?为什么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两所中国重要的大学居然被忽略?如果一定要把 一些大学叫做“中国一流”,除人为制造差别,并具有招生上的商业价值外,非常 不公平。这些评价中的所谓“必须是研究型大学”更值得商榷。中国的研究型大学 与西方的研究型大学有所不同。研究指的是应用型研究,还是科学研究,理论研 究?从报道中我们不得而知。至于什么叫研究型大学,该评价并没有给出个定义。

中国大学评价是个复杂的工作,如何进行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大学随着国内 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进行而正发生着转型,并没有定型。我们现在不能轻言有的 大学第一,有的大学一流,尽管一些大学总体及其一些学科确实在国内领先,在国 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现在这样对中国大学座次排位是非常不科学不严肃的行为、 误导青年与家长。因此,我的看法是,最近国内媒体广泛报道的2003年中国一流大 学评价结果存在很多问题,它顶多只是一家之言。

《南方周末》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