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节,硬伤累累

发表:2002-08-27 02: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电影的摇篮是长春,长春办电影节听上去至少不牵强,感觉上还是顺理成章的。可惜的是,这几届电影节办下来,不仅名声没响、经济没顺带着富裕起来,反倒是让人越来越跟着担心了。。。。。

一、要彻底改变承办体制。

   要政府来承办电影节是中国的特色,它涉及导向的把握等诸多政治性因素。但时代行进到今天,特别是国内几个电影节的贫血面容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体制是错误的。让什么政府副省长当组委会主任的组织机构设置更是可笑。艺术可以为政治服务,但政治决不能成为评判艺术的重要标准。建议“华表奖”保留政治特色,其他的电影节就让他们自己成长吧!

二、文艺搭台,经贸唱戏

  当初看到电影节的这一主旨时,真的吓了一跳,这样的主办思想不仅可笑,而且是致命的。尽管现在的长春电影节尽量在表面上淡化这一论调,事实却是在电影节期间各种展销会竟相上演,各色人等跟赶集似的凑着热闹。结果是两边不讨好,电影没好的、经贸也是虚假繁荣。放过电影吧,中国现在的电影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吃饱,能承担起救市的重任么!!

三、过分浓重的地域色彩

   长春电影节如果没有长春的地产电影获奖那可是很没面子的事。所以上届的得奖的那位长春籍的女演员获奖之后就没了影。包括上海电影节在内,人为因素明显的存在于评奖的各个角落,让人看了寒心。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的所谓获奖影片真正有观众看过寥寥无几,它们都成了一些被时代甩在身后的评委们自我感觉不错的面包和挡箭牌,用来满足自己迟暮的权威感,用来阻挠新电影前进的脚步。

四、暗淡的星光

   那些二三流的演员和几乎无事可做的老“艺术家”是国内电影节的常客,前者需要人气和急于拉拢各种关系,后者要拼命的保留自己在别人的记忆里,每个人都在这里各取所需,反正没有冲着电影艺术来的。也难怪,主办方的思想都没放在电影上,还能强求谁呢?

五、奖项的尴尬

  首先奖项的设置单调,根本没有把电影当成综合艺术来评判;第二,奖项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所以得奖的都是专家说好我们说烂的片子;第三、获奖的电影只有评委看过,观众想看都没地方看----电影院也不愿意放获奖的电影。。。。。

   长春电影节,什么时候你能治好伤?


凯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