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春秋——美国工人争取权利的脚步

作者:丁林 发表:2002-03-22 18: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劳动节,美国的国定假日。不过这可不是我们以前年年过的五一国际劳动节,而是每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和九月的第一个周末一起,刚好成为初秋的第一个 长周末。这一春一秋两个劳动节,都是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一个世纪过去,再回头看这两个不同版本劳动节的春秋变迁,可谓寓意深长。

春天版的劳动节

  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工人,每天要工作10到14小时,生活非常艰辛。1881年成立的 最大的工人组织,美加产业和劳动工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Organized Trade and Labor Un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即美国劳联的前身)把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作为首要 的目标。他们在1885年宣布,八小时工作制将在第二年,1886年的5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 号召得到了工人们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当时领导着工人运动的,有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 和左翼社会主义者。工人运动的中心是芝加哥,工人斗争的主要手段是罢工。在以往的 大罢工中,比如1877年的铁路工人罢工中,各州政府却应企业主的请求派出警察、国民 兵来打击罢工工人,大企业则出资为这些警察和国民兵购买武器装备对付罢工工人。在 那个时代,罢工很容易造成暴力冲突,其原因在于,罢工是工人一方的唯一对话手段, 而企业主一方没有接受这种对话的习惯。工人罢工,企业立即可以招收其它人干活,罢 工等同于自寻解雇。罢工工人的唯一办法是堵塞工厂入口,阻止别人上班,而这种做法 却是非法的,企业方面就可以寻求警察帮助,粉碎罢工工人的纠察线。

到预定的那一天,1886年的5月1日,芝加哥的很多工人迫使雇主让步,争取到了八 小时工作制,但是在更多的工厂里,企业主和罢工工人形成了互不相让的对峙局面。 1886年5月3日,工人集会,警民冲突中,警察向麦考米克机器公司的罢工人群开枪,造 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无政府主义者号召第二天在草集广场(Haymarket Square)集会 抗议。

  5月4日草集广场的集会一开始是和平的,因为刚好碰上一个下雨天。当最后一个演讲者还在台上的时候,人群已经开始解散,广场上只剩下二百来个人,这时候却开来了 180多个警察,命令集会解散,开始驱赶工人。就在这最后的时刻,不知什么人向警察扔 了一颗炸弹,当场炸死一个警察,还有六个警察后来死于医院,有七十多个警察受伤。

  警察立即向工人开枪。有多少人被警察的枪弹打死打伤,后来一直没有确切的统 计。到底是什么人向警察扔的炸弹,也一直没有查出来。但是,警察随后袭击了工会领 导者的家,数以百计的人被逮捕,恐怖一时笼罩芝加哥的工人区。受打击最重的是无政府主义者和左翼社会主义者。

  八个最活跃的无政府主义者受到起诉,他们被指控犯下了谋杀罪并被判处死刑。 1887年11月7日,其中的四人被处以绞刑,一人在狱中自杀。当局将这些人的遗体交给他 们的亲友安葬。他们的葬礼是芝加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送葬队伍,几十万人列队路旁为 草集广场的烈士送葬。在安葬他们的墓地里竖起了纪念碑。1893年6月26日,伊利诺州州长宣布赦免剩下的三个草集广场事件被告。

  这是典型的矛盾循环激化的"革命前夜"的图景。在人类向工业时代迈进的时候,这几乎是各地的普遍景观,因此也产生了顺应时事的革命理论。

  所以,对于激进无政府主义者和左翼社会主义者来说,1886年发生在芝加哥草集广 场的事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利益和企业主利益的不可 调和,它象征着工人阶级除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别无出路,只有这样它才能争取自身的解 放,摆脱被奴役被剥削的命运。1889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首次代表大会决议,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全世界劳动者庆祝的节日。

  此后,全世界几乎所有工业国家的工人,都在这春天的日子里庆祝劳动者的节日。 直至今天,很多西欧国家的工人,象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现在年年五一国际劳动 节还要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红旗和国际歌的歌声到处飘扬。

  可是,有两个工业化国家是例外,这就是加拿大和美国。北美的工人不庆祝五一国 际劳动节,因为这儿已经有了另一个劳动节,一个秋天版的劳动节。

秋天版的劳动节

  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个贫穷的爱尔兰移民应征上了前线,他11岁的儿 子,彼得?麦克伽尔(Peter McGuire)为帮助维持一家生计,在纽约街头给人擦皮鞋,做清 洁小工。这些移民家庭发现,新大陆的生活并不轻松,很多家庭不论男女老少都得辛勤 工作才能维持温饱。他们必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疲乏生病也必须干活,不干就会被 解雇。

  彼得17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一家钢琴店学徒。这个工作比较好,他可以学着怎样做 买卖,但是还是工作时间长,赚的钱却很少。到晚上,他去开会听课,学习经济学,参 加讨论社会问题。工人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工时太长,赚得太少,工人们太 苦。他们谈到,工人们要组织起来,成立工会,来改善工人们的处境。1872年,彼得参 加了有10万工人的大罢工,上街游行,要求缩短劳动时间。

  从此,彼得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工人运动对于工人的未来是至关紧要的。以后数年 里,他经常在工人集会上演讲,还游说地方政府救济失业工人。在那个时代,彼得走的 这条路可不轻松。他被看作是一个捣乱者,常常自己就没有工作。以后,他还到其它城 市演讲,鼓动工人组织工会。1881年,他搬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组织召开了芝加哥 木工大会,成立了全国木工工会,他成为美国木工兄弟会的总书记。

  彼得的木工工会成为一个样板,成立工会的风潮席卷美国。工厂工人,码头工人, 到处都组织起来要求保障劳工权利:八小时工作,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职位。彼得和其 它工会商议,要设立一个劳工者的节日,这个节日定在七月的独立日和11月的感恩节的 中间,让工人们在这四个月的辛劳中多一天休息和娱乐。这就是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882年9月5日,第一个劳动节大游行在纽约举行。两万工人穿过百老汇大街,他们 的旗帜上写着:"劳动创造了所有财富","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娱乐"。游行 过后,他们举办野餐,吃喝歌舞。入夜,他们放了焰火。 这样的庆祝活动立即传播到全 国。每年到这一天,工人们纷纷用这样的办法来庆祝自己的节日,表达自我觉醒的意 识,要求劳工权利。十余年后,1892年,美国联邦国会立法确定,这一天为联邦劳动 节。

  然而,美国工人为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处境,所走过的道路却远不是一日庆典那样轻而易举。

艰难的起步

  美国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他们选择的"解放之路",其核心就是组织起来成立工会,并且以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早在北美殖民开发时期,有技艺的劳工就在各殖民地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五月花 号来到普利茅茨的清教徒中,就有工匠。在詹姆斯河口定居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也曾要求 英国多派出工匠。早期殖民地城镇里的铁匠铺常常就是镇民们议事集会的地方。美国的 劳工从一开始就有地方事务的主人的意识。独立宣言中宣布的原则,每个人都有"生命、 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理所当然地包括所有的劳工。

  早期北美的劳工又有从欧洲带来的按照行业组织工会的传统,比如木工工会,石工 工会,印刷工人工会。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各地工人组织过很多小规模的工会。

  到1881年,美加产业和劳动工会联合会建立的时候,埃迪生发明电灯刚两年,第一 次电话试验刚五年,社会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技术条件远非今日可比。可是,在英国工会 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劳工踏上了全国性组织的道路。1886年,美国劳联诞生,彼得?麦克 伽尔担任书记。劳联号召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且特别注意到要发动女工参与工会 运动。

有30万会员的劳联发动过几次罢工,有时失败,有些则成功地争取到了八小时工作的条 件。劳联发动的这些罢工都是和平斗争。尽管在那个时代,多数企业主还没有意识到有 必要和工会谈判,有必要作出让步,工会的每一次成就都来之不易,但是工人的自我意 识却在一步一步的觉醒。

  非常难得的是,在一个矛盾冲突紧张的年代,却在对立的双方,都有人意识到,激 化矛盾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人们必须有理智和智慧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

  1893年6月26日,伊利诺州州长宣布赦免剩下的三个草集广场事件被告。他说,这三 个人被赦免,不是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罪,而是因为他相信他们是无辜的,而那已经被 处死的人,是歇斯底里和司法不公的牺牲品。

  而劳联主席贡佩斯(Gompers)也曾经清醒地说,"那个炸弹不仅炸死了警察,也炸 死了我们后来几年的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运动。"他把草集广场个别人对警察的暴力事件, 并不看作是"革命的正确途径",而是刚起来的工会运动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在美国工会运动早期,人们就逐渐意识到,在劳资冲突中,政府的干预,立法和司 法给各方留下的活动空间,对冲突的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取妥协,争取双嬴, 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唯一对所有的人都有利的结果。一方全嬴,一方全输,长远来看, 没有胜利者。

  但是,走出一个双赢结果,还是需要双方的反思,首先是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产生。 这条道路依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草集广场以后的二十来年里,工会和企业主有过几次 罢工对抗。工人们生活艰辛,自顾不暇,工会势单力薄,而企业主一方不仅有强大的财 力,而且往往得到政府的支持,运用法律来限制和击败工会。1892年的钢铁工人大罢 工,1894年的铁路工会大罢工,最终都在政府的武力干预下失败。在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克里夫兰总统甚至派出了联邦国民兵,尽管伊利诺的州长说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在这个时候,强势一方缓解矛盾的"双赢思维"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

  1902年,宾夕法尼亚的10万煤矿工人从5月12日起罢工,使煤矿关闭了一整个夏天。 工人们拒绝调解,形成僵局。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从10月初开始干预,他指派了一个调解 委员会,作为中间者和双方展开谈判。五天以后,矿工们开始上班。五个月以后,总统 调解委员会做到了所有工人提高工资百分之十,并缩短了工作时间。这一结果虽然没有 达到工会在罢工开始时的要求,却使这次罢工成为和平而有成就的罢工。

丹伯里制帽工人案

  美国人在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的传统,也在一个看上去非 常容易失控的工人"民众运动"中,注入了理性的规范。第一个走上法庭的著名罢工案件, 是丹伯里(Danbury)制帽工人案。

  1902年,康尼迪格州丹伯里的一家公司提出民事诉讼,告工人妨碍贸易,违反了反 垄断法律,因为美国劳联的制帽工人工会组织工人抵制这家公司,原因是这家公司不许 工人组织工会。

  这个案子用了几年时间在联邦法院里一级一级上诉。1908年,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 作出了对工人不利的裁决。这个裁决的意思是,工人可以作为劳动者或消费者对某公司 实行"直接抵制",比如不买这个公司的产品,或者罢工,或不为这个公司雇佣,这种直接 抵制是完全合法的。但是,工人不可以强迫其它的公司不买这个公司的产品,或者强迫 别人不和这个公司合作(例如罢工期间不准其他人上班),这样的"二次抵制"是非法的。 也就是说,你自己可以抵制,但是不能强迫别人和你一样去抵制。法庭对丹伯里的184名 制帽工人作出25万美元的罚款。在最高法院裁决以后,全美劳联发起募捐,为184名制帽 工人偿付罚款,以免他们的房子财产被没收。

  这个裁决发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司法诉讼有可能成为解决劳资冲突的途径,工会 一方和雇主一方都有可能利用这样的途径,也都有必要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非法 的。第二,工会对公司的抵制,只能在"直接抵制"的范围里进行。1947年,塔夫特-哈特 利法案(Taft-Hartley Act)明确规定二次抵制非法,从此以后,类似的二次抵制在美国工 会运动中就消失了。不过,最高法院在同一案中也裁定,根据宪法的言论自由条款,工 会可以在商家门口树立宣传标语和宣传员,告知民众,他们要抵制的某公司的某产品是" 不公平的",号召民众"不要购买",这是合法的,但是不能说这些卖商品的商家也是"不公 平"的,不能号召民众不去购买这些商家的所有商品。后面这种做法就是"二次抵制",就 是非法的了。

  在这里,美国司法独立和司法系统在建立"公正"信誉的努力,首先建立起了美国民众 的法律文化,这对事态发展走向良性循环起了极大作用。假如没有这一条,法院无理偏 袒政府或企业,工人不服就冲击法院,那就真正是乱成一团,没有解药了。

  1909年,两万制衣厂工人,大多是女工,而且几乎都是东欧新移民,在制衣女工工 会的旗帜下,发动罢工,她们得到了广泛的公众支持,最终争取到了每周52小时工作和 增加工资的条件。1910年,五万制衣工人在纽约罢工。他们请出了著名律师路易斯?布兰 迪斯来谈判。在他的努力下,这次罢工取得了重要的结果,不仅为工人争取到了有利的 报酬条件,而且开创了和平谈判的范例。布兰迪斯后来还担任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 官。

从"黄狗契约"到民权法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的二十年,是美国工会运动的不稳定时期。战争期间,工人 运动常常被诬蔑为不爱国的叛国活动,是反对美国的非法的阴谋活动。企业在雇佣工人 的时候,常常要求工人在雇佣合约中签字保证不参加工会。这样的契约被叫做"黄狗契约 "。

  但是美国工会仍然存在,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工会 就成为政治家们不可忽略的力量。到1919年,全美劳联仍然有四百万成员。在1924年大 选的时候,全美劳联号召工人既不要把票投给共和党的候选人,也不要给民主党的候选 人,而是投给第三党进步党的候选人,一个对工人和农夫比较友好的参议员,结果进步 党在大选中得到百分之十七的可观票数,从此令政治家刮目相待。

  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美国民众进入了现代史上生活最艰苦的年代,大批工厂倒闭, 工人失业率高达四分之一。也就是在这大萧条的年代里,联邦政府开始了一系列干预劳 资关系的立法。这一过程一波三折,由此奠定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基调。

  1932年,福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1933年三月,罗斯福开始一系列旨在刺激经 济,养活失业工人,恢复全国信心的计划。在他的敦促下,国会立法建立全国恢复管理 局(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NRA的7a分部专门管工会的登记,负责保证工会 的合法存在并以工会集体的力量和雇主谈判。尽管7a分部并没什么实权,它的建立却被 千百万工人看成是,政府为工人参加工会打开了绿灯。

 全美劳联立即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展会员,他们的传单上写着:"罗斯福总统要你 加入工会"!

  可是,不久,当时保守的最高法院认为罗斯福新政过分干预私营经济,在一次裁决中 宣布,NRA是违宪的,不再存在,NRA的7a分部也自然消失。然而,这个时 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治家认识到立法干预劳资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经济平稳的 时期,还是在经济萧条的困难时期,劳工和资本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对抗而寻 求双嬴的关系,力量和利益必须在困难的协调下达到平衡,而政府必须在这样的平衡过 程中起积极的作用。这样的思想,在以往政府不干预经济的传统中是没有的。

  在纽约州的联邦参议员罗伯特?瓦格纳的领导下,国会在1936年通过了国家劳动关系 法,即瓦格纳法。这是美国劳资关系史上第一个重要的立法。

  瓦格纳法的作用超出了当年的7a分部,为工会的存在奠定了牢靠的合法性基础,明 确规定工会有权代表工人和雇主展开集体谈判。从此,这样的集体谈判是法律所要求的 一项国家政策,雇主拒绝谈判就是非法的。这项法案还提供保证,让工人无记名投票选 举工会领袖,保护工会成员不受雇主的威胁利诱。

  1947年,塔夫特-哈特利法案对瓦格纳法作出了修正。1959年,兰德伦?格列芬法案 (Landrum Griffin Act)对此又作出了修正。至今,这些法案仍旧制约和协调着美国工人运 动和劳资关系。从此以后,罢工不再是美国工人和企业主对话的唯一手段,甚至不再是 主要的手段。劳资对话开始从罢工示威现场转向谈判桌,而政府,特别是联邦劳动部, 有时候甚至是总统,成为劳资谈判桌上的对话媒介和协调人。

  此刻,美国工人终于意识到,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化的法治国家里,工人最强有力 的武器,其实就是手里的那张选票。就是这张选票,迫使政治家不敢轻视工人的利益和 呼声,从而立法来保障工人的应有权益。美国工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育工人方面,教 育他们理解工人的利益所在,鼓励工人登记选举,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官员的选举。

  六十年代民权运动中,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大幅度地偏向社会弱势群体,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实现了美国工人百年来梦想和争取的目标。1963年,联邦立法规定男 女同工同酬,禁止性别歧视。五年后,反年龄歧视法案通过,有效阻止雇主解雇和歧视 40岁以上的工人。最重要的是1964年的民权法,由约翰逊总统在白宫签字生效。约翰逊 总统在签字仪式上特地提到,这个历史性的法案,如果没有工人和工会的长期努力,是 不可想象的。这个法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美劳联的主席说服罗 斯福总统发布行政命令建立联邦公平就业委员会。

  在以后的年代里,美国完善了一系列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如最低工资法。联邦政 府建立了公平就业机会办公室,来负责监督和实施联邦公平就业法。美国的工会也走上 了和平斗争、谈判妥协这样寻求双嬴的道路,在发生劳资利益冲突的时候,各方都意识 到必须和政府合作,在法律的制约下寻找出路。每年劳联产联的大会,总统出席讲话, 已经成为一个传统。

  这几年,美国发生过几次大罢工,比如联合包裹公司UPS的罢工。这些罢工最终都是 谈判妥协的,这些罢工都没有对经济、对民众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二次抵制"是非 法的,因此,过去以罢工作为唯一手段的工人,是处于弱势的;今天,在立法的支持, 工会组织的强大,政府的中立协调,利用法律保护等手段下,人们大多把今天的罢工看 作一种要求的姿态,一种工人力量和诉求的象征,人们都明白,真正重要的是在谈判桌 上进行的较量,谈判和双方的协调退让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

  一百年前美国的紧绷着的劳资张力被缓解了,一个双赢局面在双方的努力下逐步建 立。

如果你生而是一个工人

  记得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就听说了这样的说法:"劳工神圣"!劳工怎样神 圣呢?我却没有去细想。我的前半辈子,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是农民,就是工人。当农民尚且不提,即使是当一个工人,拿着最低时一天七角人民币,最高时一个月36元人民 币,我并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选择做哪一种工作的权利,因此那几十 年的日子里,我从来也没有再去想过,劳工是否神圣,劳工怎样神圣。

  到了美国以后,我还是工人,干的是没有什么技术的粗体力活。在劳动节放假以 前,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我们以前的春天的劳动节,这是秋天。我问了跟我一起干活的年轻的工友们,"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May Day)吗"?

  答案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真是不可思议。我还清楚地记得,小学里出纪念红五 月的黑板报,我曾写了一首赞颂五一节的诗,那里面就有一句,"芝加哥工人大罢工"。现 在来到了这五一节的发源地,人家居然一脸茫然,一丝一毫都不知道。

  我又问,"会唱国际歌吗"?答案是,没有一个人听说过。

  以后,我逢人便问,终于问到了一个知道五一节也会唱国际歌的女士,不过她是德 国移民,来自马克思的故乡。 可是,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工人生活还很艰难的日子里, 很多大工业城市的工人是会唱国际歌的,那悲壮的战斗的歌声曾经在工人的集会上响起过。

  春天的劳动节和悲壮的国际歌在美国的淡出,说明了什么呢?

  我只想过,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