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的后人在深圳打工

发表:2001-09-20 21: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胡耀邦的后人在深圳打工(转) 有的领导人的后人却在......

本报记者徐华

  他有一个大人物的舅舅胡耀邦,但却从未打着他的招牌沾过他的光。如今,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安心在深圳当报贩,终于靠自己的汗水在深圳建起了一个家---

  深圳的报亭可谓比比皆是,但宝安南路西湖宾馆门前的卖报亭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有一位身材瘦小、长相酷似胡耀邦的老人。望着他那长长的眉毛、坚挺的鼻子和宽宽的额头,时常有人在买他的报纸时同他开玩笑说:“你怎么长得这么像胡耀邦,不会是他的什么亲戚吧?”每当这时,老人都会温和地一笑:“不是的,不是的。”其实,他就是胡耀邦的亲外甥曾德盛。

  舅舅的招牌不能打

  曾德盛的母亲胡菊花是胡耀邦的同胞姐姐。由于胡耀邦13岁就离家走上革命道路,家中的其他兄弟姐妹又去世得比较早,所以这姐弟俩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弟弟经常给生活比较困难的姐姐家寄钱补贴家用。到了晚年,胡耀邦还多次将姐姐胡菊花接到北京家中小住。1972年,胡菊花因病去世,胡耀邦闻讯后十分悲伤,马上寄来一些钱及一封亲笔信,对其家人进行安慰。

  在曾德盛的印象里,舅舅胡耀邦对家人和亲戚虽然都很温和亲切,但对大家的要求却很高,每次见面都要语重心长地叮嘱亲戚们千万不要打着他的招牌向各级组织提要求要待遇,要像普通百姓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多年来,曾德盛牢记舅舅的教导,从来不打舅舅这块招牌,踏踏实实地在浏阳老家务农,靠种几亩地养活一家6口。尽管起早贪晚地终年操劳,到头来还是家境贫寒。有一年过年,全家人竟连顿肉菜也没能吃上。

  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好转,曾德盛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一些改善。可由于老家贫困山区底子太薄,群众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大的提高。尽管一家人省吃俭用,可还是免不了要欠债度日,惟一的儿子曾维信也只读到高中一年级就辍学下田干活了。直到1994年,曾维信在同乡的指引下来深圳打工赚钱时,他们一家还欠着亲友近2000元的债。

  始终有颗平常心

  曾德盛今年已经71岁,几年前从湖南浏阳老家来深与儿子一起当起了报贩。谈起刚来深圳的那段日子,老人笑着说:“那时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个10平米的小屋里,每天早起晚归在报摊上忙碌。家里除了两张床、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外,惟一值钱的就是那台破电视了。”

  作为刚从湖南农村出来求生存的一家老少4口,要想在深圳生存下来,面临的压力和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面对艰难处境,曾德盛鼓励儿子说:“我们就是中国众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在农田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我们还怕什么辛苦呢?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凭自己的力量,再苦也要撑下去。”一家人齐心合力终日劳作,终于将报摊的生意搞得日益红火起来,吃住的费用逐渐有了着落。

  面对他们一家人贫困的生活,一位老乡对他们有些不解:“凭你们那特殊的身份去找找有关领导,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何必这样凭力气自我奋斗呢?”曾德盛听后严肃地说:“我原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来深圳后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我有什么特殊的身份呢?再说,这一辈子我都没有打过舅舅的招牌为自己捞什么好处,现在老了就更不能那么做了。”他自己不打舅舅的招牌,也不允许子女来打舅舅的招牌,并经常要求儿子:“要老老实实做人,要靠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要为贪一时便宜而使亲人在九泉之下蒙羞。”

  在深圳多了个“弟弟”

  多年来,曾德盛以一个普通农民的朴实及谦和影响着家人和周围的熟人。他从不在人前提起自己的舅舅是胡耀邦,也不允许儿子以此为由向人显示。

  一个偶然的机会,深圳某公司总经理吴炯声知道了曾德盛在深圳的生活情况后,内心很不平静。他给公司几位员工下达了任务:“尽快找到曾德盛,我们不能看着这么好的老人无人帮助。”

  经过八方努力费了诸多周折,曾德盛老人终于被找到了。吴炯声和有关部门商量后决定:无偿援助给老人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标准卖报亭。面对这从未有过的“特殊待遇”,曾德盛百般推辞,说什么也不好意思收下。吴炯声诚恳地对老人说:“耀邦同志一生两袖清风严于律己,你作为他的亲属也能像他那样严于律己甘于清贫,我们更加敬重你。现在你既然来到了深圳,我们怎么能看着你70来岁的人为生存苦苦奋斗视而不见呢?”在吴炯声的盛情邀请下,曾德盛告别了笋岗路上的简陋报摊,来到了西湖宾馆附近的新报亭。

  作为一个大集团企业的老总,吴炯声的闲暇时间十分有限,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要去看看曾德盛和他的报亭,与他聊聊天谈谈地,两个人的友谊日益深厚起来。吴炯声称老人为“大哥”,老人称吴炯声为“小弟”。每到年节,吴炯声担心曾德盛舍不得花钱买东西,于是就掏腰包买来各类高档食物送到他家。见他家里遇到什么大的开销,吴炯声也悄悄地给老人送上点儿钱以作贴补。

  深圳就是我的家

  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奋斗的几年,是曾德盛和儿子曾维信最辛苦也是最快乐的几年。因为在这几年里,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不但还清了以往欠下的外债,今年春节,他们还攒足了交纳首期的4万多元钱,买了一套两房一厅的商品房。

  在西湖宾馆报亭,曾德盛高兴地告诉记者:“深圳不但城市好,人也好。我作为一个从湖南农村来深打工的农民,至今还没有碰到一个欺负我们的人,来买报的人对我们都很友善。我很喜欢这里,现在房子也有了,等卖不动报的时候,就安心地在这座城市养老度余生了。”

文章来源: 深圳特区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