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瀕死體驗會出現人生的記憶或是看見美好的景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人類面臨死亡的時刻,大腦究竟會經歷甚麼樣的變化?想像一下,生命的每一個重要片段在幾秒鐘內重新浮現,彷彿一道閃電,意識脫離了肉體的枷鎖,回顧自己過去的一生。有一群科學家,他們首次觀察到人類死亡過程中的大腦活動,證實這一現象的存在,稱之為「人生跑馬燈」,與瀕死體驗相似的過程確實存在。
死亡瞬間大腦活動揭秘 證實人生跑馬燈
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美國路易維爾大學的阿吉馬爾·澤馬爾博士領導的研究,在2022年發表於《衰老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他們的研究選取了一位87歲的癲癇患者,他來自加拿大,這是首次成功記錄到人類在死亡過程中的大腦活動,發現了類似記憶倒帶的腦波。
研究團隊的組織者澤馬爾博士有著神經外科醫師的身分,他表示他們監測了患者在死亡前後大約900秒的大腦活動,同時特別觀察在心臟停止跳動的前後30秒內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這名患者心臟停止的前後,與記憶檢索有關的腦電波依然非常活躍,負責高層次認知功能的伽瑪頻率腦波有急劇增強的趨勢。腦波是活人大腦中常見的節奏性大腦活動,這些不同類型的振盪,比如伽瑪頻率,與高度認知功能相關,例如專注力、記憶提取、訊息處理、做夢、冥想與意識的感知,這些功能和記憶倒帶有關。科學家推測,這一現象可能與大腦的生理機制有關。第一種解釋認為,缺氧會促使神經元異常放電,從而引發「人生跑馬燈」一現象的發生。另一種解釋則是,當面臨死亡威脅時,與情緒記憶有關的杏仁核將會啟動,釋放出大量過去的記憶,使人在生命的最後幾秒鐘重溫自己的一生。
這項發現為人類臨終大腦活動提供了實際的證據,與那些曾經有過瀕死體驗的患者描述的「人生跑馬燈」現象相符。澤馬爾博士表示,這些發現挑戰人類對於生命何時結束的理解,並且引出相當重要的後續問題,比如將器官捐贈的時機這樣的問題。澤馬爾博士研究團隊的發現不只揭開人類死亡前後的大腦活動現象,同時引發醫學與倫理層面的辯論,往後的人們將如何界定死亡,即使是在心臟停止跳動的當下,大腦仍在持續活動,是否應該在宣告死亡時記錄患者的腦電圖和心電圖?這項發現可能會改變器官捐贈的時間安排,對於未來的醫學決策帶來新的變化。
人體中的奧秘無窮無盡,生命並非會在死亡後走向虛無,從民間神話、傳說、信仰到一些科學驗證,都在告訴人們,許多無形的事物真實存在。
責任編輯:聞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