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線裝書。將《金瓶梅》的書版燒燬的楊某,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圖片來源: 公有領域)
萬惡淫為首。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黃賭毒遍地,有很多人在情慾的刺激下,無知的放縱著自己,卻不知早已種下了罪業,而那些傳播淫穢書籍、影片的人所造的罪業更是巨大無邊。其實,古人早就留下了不少先例,告訴後人如何對待淫書,報應是完全不同的。
清朝浙江杭州文人汪福臣在《勸毀淫書徵信錄》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廣東上洋縣有一個男孩,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三房只有他這一個兒子,所以祖母和其他長輩都很疼愛他。
在男孩稍稍長大成為少年後,束髮(註:古時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為髻)讀書,從不做無益之事。一天,他在街上閒逛時路過書坊,就問店主什麼書讀起來最快活適意。店主說:「快意適觀的書,莫如風流詞曲。」少年就問「什麼是風流」,店主見他還是個孩子,就拿出一本濃情艷史之書給他看。少年拿過來翻閱,看了一半後慨嘆道:「世間竟然有這樣的書!我一定要毀掉它。」
第二天,少年又來到了書坊,點名要各種風花雪月方面的書籍。店主於是拿出了數十種給他看,並說:「官人如果要看,可以一本一本租回家。」可少年卻說自己要將這些書全部買下來。店主說:「我出租這些書,可以不斷獲取收益,怎麼能讓你都買去呢?」少年堅持己見,不停的在旁求買。
沒辦法,最後店主說:「我現在急需用錢,如果你能拿出三十兩銀子,這些書就賣給你了。」少年馬上跑回家,告訴祖母自己買書需要三十兩銀子。祖母以為他要買的是上學用的經史子集類書籍,就變賣了首飾,將錢給了他。
少年拿著錢,買下了那些淫穢書籍,並在自己的書館中全部燒燬。家人將此事告訴了祖母,祖母大驚,但礙於他是獨生子,並未責怪他。
第二天早上,少年從紙灰中,發現了兩枚元寶,便拿著送給了祖母,祖母轉悲為喜。
過了幾天,少年突然得了重病,醫生們都束手無策,只能等死,家人們都非常傷心。然而,奄奄一息的少年卻忽然以神靈的口吻說道:「你的命運本屬平常,不應考取功名,但你現在以少年之身燒燬淫書,避免世人受到無窮的孽報,天帝對這顆心很是看重,因此予以嘉獎,特賜予你福相與福報,他日功名必然大顯,希望你不要辜負初心。」少年說罷,便沉沉睡去。
等到他醒過來後,少年的外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身的皮膚像蛇蛻皮一樣換了新皮,疾病也痊癒了。更讓人驚詫的是,天空中還響起了美妙的音樂,庭院裡充滿了仙鶴的叫聲,異香數日不散。這件事發生在道光丙申年(1836)二月。
喜好淫書,因污念元氣受損。(圖片來源:志清/看中國)
那麼,那些喜好淫書和售賣淫書的結果是什麼呢?乾隆末年,安徽桐鄉有一名士子喜好看淫書,蒐羅了不下數十百種書。他的兒子從小就聰明俊秀,每次趁父親出門時就翻找父親的書箱,找出淫書來看。自從看了這類書籍,他終日滿腦子都是污穢的思想,無法擺脫,元氣也逐漸受損,最後得了癆病死去。他的父親悲慟不已,不久後也死了。
還有某縣的一個書商,喜歡刻印淫書及春宮畫像,因為很容易銷售。如此賺了四五千兩銀子。然而,沒過幾年,他的錢財都被盜賊席捲一空,接著他雙目失明,所刻的書畫印版也被一把火燒光。等他死後,棺材錢都無法籌措到,妻離子散。
汪福臣也說蘇州揚州兩城中各有淫書《金瓶梅》的書版一套,揚州的書版由某書商收藏。他家境小康,開了三家書店。起初靠著這套書版他獲利不少,不過,常有人勸他將刻版毀掉,但他始終不聽。有一年,他帶著兒子到蘇州,兒子因為其它事情先回了家,隨後某書商竟然在住所突患重病,奄奄一息。同行之人趕快送他回家,誰料竟然死在船上。
消息很快報之他的兒子,他的兒子以最快的速度趕過來,發現屍首已經開始腐爛,蠅蛆滿身都是,血水湧出,已經無法收殮了。他的兒子只能用衣服蓋住屍體,在岸邊找了塊地方埋葬。
以上幾人正是收藏、編造、售賣淫書、引人走入邪途的報應啊。而也有人懸崖勒馬、改邪歸正,而得到了上天的恩典。收藏蘇州的《金瓶梅》書版的楊某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楊某原本是忠厚長者,以賣書為業,家中因為有《金瓶梅》的書版,所以賣的數量不少,但卻一直為病魔所困,每天早晚不離湯藥。而且娶妻多年,也沒有子嗣。
他的一個朋友規勸他道:「你早已成婚卻子嗣甚艱,而且每年的收入都用在看病吃藥上了,你有沒有想到是你刻印《金瓶梅》銷售給各個書店而導致上天降禍於你呢?因為世人受到毒害而你卻從中獲利。為今之計,應是盡快銷毀書版,或許還有挽回的餘地。」
楊某聽罷恍然大悟,立即將《金瓶梅》的書版取出劈爛並燒燬。自此之後,楊某的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妻子也生了兒子。幾年間,還開設了文遠堂書坊,家業很快興起,人們都交口稱讚。
責任編輯:紫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