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書派代表人物 祝允明書法「國朝第一」(組圖)

作者:靜容 發表:2024-12-14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祝允明詩翰 卷
祝允明才氣縱橫,以詩文、書法聞名於世。圖為祝允明〈詩翰〉。(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號枝山,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因右手有枝生手指,共六指,自號「枝山」、「枝指生」。祝允明才氣縱橫,以詩文、書法聞名於世,和唐寅文徵明、徐禎卿被譽為「吳中四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

天資聰穎 仕途不順

祝允明家學淵源,天資聰穎,是天才型的人物。5歲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能作詩,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出類拔萃。17歲即中秀才,弘治五年(1492年)中舉人。但之後仕途不遂,參加7次會試均不第,對仕途逐漸喪失信心。

52歲時,祝允明和兒子一起進京應考,兒子登科,他依然榜上無名。直到55歲時,祝允明才杜絕了繼續參加科舉的念頭,以舉人選官,正德九年(1514年)授廣東興寧縣知縣。任內親講經學,推廣禮學;提拔後進,移風易俗;又抓捕藏匿山谷中的盜匪,安靖地方有功。時人評價為「政績可頤」。

嘉靖元年(1522年)轉任應天府(今南京)通判,世稱「祝京兆」。但祝允明生性灑脫曠達,不滿官場腐敗風氣,任職沒多久就稱病還鄉。他廣交賓朋,不拘小節,放浪形骸,飲酒作樂,在江南文人雅士圈中明聲顯赫。也和好友唐伯虎一樣,離開政壇後轉而寄情書法

書法卓越 國朝第一

平遠山房法帖(三) 冊 明祝允明書洛神賦
祝允明廣泛學習古人書法,兼重各體,面貌多樣。圖為祝允明〈洛神賦〉。(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都是當時知名的書法家,對祝允明的影響非常大。祝允明廣泛學習古人書法,兼重各體,面貌多樣。他遍臨魏晉、唐宋諸名家書法,得其神韻,功力深厚。

祝允明的楷書古雅嚴謹,師法鍾繇、王羲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人。行書法「二王」、蘇軾、米芾等,兼具章草的古樸。草書則師法李邕、懷素、黃庭堅、米芾等人,融會貫通,獨具個人風格。晚年書風奇縱,被譽為「明代草書第一人」,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佳評。

祝允明對於書法的主張為「性」和「功」並重,以「神采」為最終的目標。所謂「性」是指人的精神,而「功」是指書寫的能力和功夫。他認為如果寫書法只有功力,而沒有達到精神的境界,就沒有神采,反之,如果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而缺少表達的功夫,則神采就不能顯露。此二者必須兼備,缺一不可。

吳門書派人數眾多,以祝允明的成就最為卓越,有「國朝第一」之稱。明代藝評家王世貞在《藝苑卮言》褒揚曰:「天下法書歸吾吳,而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

吳中四才子」際遇各不同

所謂「吳中」,泛指江浙地區,自六朝以來,文化發達,人文薈萃。尤其當時蘇州、杭州、揚州等大城市,地靈人傑,「吳中四才子」是才華洋溢的四大代表人物。文徵明、唐寅是同一年出生的,祝枝山比他們兩人年長10歲,徐禎卿則比他們小9歲。

唐寅聰慧過人,16歲中秀才,28歲又得鄉試第一名解元,名氣最盛,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美稱。祝允明自幼即顯露天分,有「神童」美譽,才智超群。徐禎卿亦天性聰慧,家中雖連一本藏書都沒有,卻無所不通,26歲高中進士。文徵明則「與眾不同」,他到2歲都不會說話,6歲仍站不穩,9歲還口齒不清,參加9次鄉試皆落榜。

或許是上天特意安排,「吳中四才子」的仕途都不順遂,才能致力於藝術發展,卓然成家。

唐寅受洩題案牽連,絕意仕途。祝允明不喜官場文化,瀟灑辭官。文徵明直到54歲時才被舉薦為官,但受同僚排擠,也不適應官場爭鬥之風,第二年就萌生辭意,3年後獲准辭官返鄉。徐禎卿雖榮登進士,但其貌不揚,不得入翰林,只授與大理左寺副,後因案牽連降職,33歲即身亡。

藝術家的人品和作品是一體的展現。祝允明生性放蕩不羈,生活中沉迷飲酒、縱情聲色,故其書法風格肆意奔放,草書面貌變化出奇,風骨爛熳。雖將飲酒享樂美其名為文人的「附庸風雅」,實則玩世不恭。

品行敦厚篤實、勤奮努力的文徵明則和祝允明完全不同。他辭官回蘇州定居後寄情山水,潛心投入詩文書畫長達30餘年。在「吳中四才子」中的三位才子皆辭世之後,大器晚成的文徵明名滿天下,成為江南文壇的領袖。80多歲還能寫小楷,90歲時為人書寫墓誌銘,未及寫完就「置筆端坐而逝」,得到善終。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