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孟頫齊名 百姓愛戴的「美髯公」鮮于樞(組圖)

作者:靜容 發表:2024-08-12 10: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元鮮于樞書透光古鏡歌
〈透光古鏡歌〉是鮮于樞少見的大字行楷,為其傳世代表作品之一。

鮮于樞(1246~1302年),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號困學山民、虎林隱吏、直寄老人、箕子之裔等。薊州(今津薊縣)人,一說大都(今北京)人。好詩歌,文名顯於當時。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列為「詞林英傑」150人中。《新元史》亦有傳。喜好書畫金石鑑藏,兼善楷、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和趙孟頫並稱「二妙」。

耿直率性 受百姓愛戴

鮮于樞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根據《鮮于府君墓誌銘》記載,鮮于樞的高祖曾為官,祖父「讀書通大義,不為科舉業」。蒙古軍攻下德興府後舉家南逃,祖父被殺,祖母帶全家四處奔波,其後北上定居范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從事運糧工作,常年往返於多地,故鮮于樞少時隨父不斷遷居。

鮮于樞身材魁梧,為人耿直,自負率性,具有北方人的豪氣。鬍鬚濃重,朋友們稱他為「髯公」。元世祖至元年間輾轉於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任職,曾任浙東宣慰司經歷、浙東省都事等。常因故與上司爭是非於公庭,倘一言不合即拂袖離去,數度去官或遭貶。然受到百姓愛戴,稱「我鮮于公」。37歲後定居杭州,於西湖虎林築「困學齋」。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受攻訐去官,受到很大的打擊。鮮于樞一連做了10首名為〈支離叟〉的詩。支離叟即「支離疏」,自比《莊子‧人間世》中描寫的一個卑微人物,藉以抒發胸中憤懣。這一年,二子鮮于必強去世,讓他再次受到沉重的打擊。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惜尚未到任即病逝於錢塘(今浙江杭州),享年僅57歲。

書法以圓勁著稱 提倡「復古」

鮮于樞存世墨跡共40多件,包括楷書、行書、草書三大類。書法以圓勁著稱,倡「復古」,其學書歷程從唐人書法入手,上溯東晉「二王」。早年學書法,未能如古人。有一回,偶然漫步郊野,看見二人挽車於泥淖中,坎坷難行,遂悟筆法。

鮮于樞善於懸腕,多用中鋒迴腕的方式書寫。筆法遒勁,喜用狼毫,強調骨力,真力飽滿,氣勢雄偉。其大字楷書大氣恢宏,磅礡而不失規矩;行書瀟灑,結體謹嚴;草書則筆法縱橫,自出新意。除了書法以外,他能作曲、彈琴、寫詩詞,還精通文物鑑定等,著有《困學齋集》、《困學齋雜錄》、《困學齋雜記》。

代表作品有〈透光古鏡歌〉(又稱〈麻徵君透光古鏡歌〉)、〈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又稱〈秋雜興詩〉)、〈御史箴〉、〈老子道德經卷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行草詩贊卷〉、〈王荊公雜詩卷〉等。

據說鮮于樞曾收藏稀世珍寶「透光鏡」,當日光照射鏡面的時候,在折射的影子中,會隱約出現鏡背花紋。所書金人麻九疇〈透光古鏡歌〉是鮮于樞少見的大字行楷,字大幾近四寸,為其傳世代表作品之一。結體端正,多中鋒行筆,筆力遒勁雄健,姿體豐偉,兼取〈瘞鶴銘〉等南朝碑刻和唐楷之長,具獨特的藝術價值。原為整幅紙所書,後因改裝裱成冊,裁為條狀加以拼貼,猶如一般拓碑的蓑衣裱。從鑑藏印觀之,推測改裝在入清內府之前梁清標所為,原裝幀形式已無法考證。

鮮于樞臨王獻之鵝群帖
鮮于樞〈臨王獻之鵝群帖〉,筆勢豪邁,氣勢雄強。

〈鵝群帖〉是東晉王獻之所書寫的一幅行草作品,宋代《淳化閣帖》收刻,歷代有許多書法家多臨摹。鮮于樞〈臨王獻之鵝群帖〉,筆勢豪邁,落筆不苟,氣勢雄強。

元鮮于樞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是鮮于樞為和仇遠詩所作,並書寫的3首五言律詩。

元鮮于樞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勁健俊爽,略顯蒼疏筆意。

元鮮于樞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是鮮于樞晚年較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詩〉,行草書,17行。是鮮于樞為和仇遠詩所作,並加以書寫的3首五言律詩,充滿濃濃的思鄉情。由其中「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可知當時他身處江浙一帶。全篇勁健俊爽,略顯蒼疏筆意,是鮮于樞晚年較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與知己趙孟頫並稱「二妙」

鮮于樞和趙孟頫在藝術路上惺惺相惜,交往20餘年。雖都在宦途上南北奔波,但總是找機會碰頭,談文説藝,暢快自在。趙孟頫形容他和鮮于樞的交情是「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在文學藝術的切磋上,他們「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絕妙晉唐帖」、「最後得玉鈎」,同時也一起「握手傳玩餘,歡喜見顏色」。

早在趙孟頫未到京師前,鮮于樞已向朋友形容趙孟頫「神情簡遠,若神仙中人」。而他見趙孟頫沉迷於宋高宗的書法時,「令其從右軍(王羲之)入手」。此舉點醒趙孟頫,使其書藝大進,奠定成為元代書壇巨擘的基礎。

鮮于樞和趙孟頫齊名,並稱「二妙」、「二傑」,但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都不若趙孟頫。明代王世楨曰:「鮮于博學,負材氣,貌偉而髯,類河朔傖父。余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而乏姿態,略如其人,以故聲稱漸不敵趙吳興。」但元明以來,不乏許多師法鮮于樞書法的名家。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