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方臉:中國人的言論自由如何一步步流失的(圖)


2023年10月27日,上海万圣节(图片来源: 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16:9)
2023年10月27日万圣节,有人cosplay自由女神。(图片来源: 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

【看中國2024年11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去年上海萬聖節期間,Coser們首次明確表達政治反對,當局大規模拘捕並強行驅離死侍、范冰冰等裝扮者,悼念前領導人的LED屏幕都被關閉。一位白紙運動親歷者表示,如今年輕人更敢挑戰紅線,而當局則選擇了最荒誕低效的維穩方式。時評人、自媒體大V多倫多方臉回顧了過去十多年來中國人的言論自由如何像「溫水煮青蛙」一步步喪失。他認為,即使是微弱的反抗也值得鼓勵,比如上海的年輕人在禁令下依舊cosplay出行,這不僅是個人自由的象徵,更是對過度審查的反抗。

從整肅「公知」到扶持愛國「意見領袖」

多倫多方臉在他的油管節目中感嘆,十幾年前,人們還可以在網路上調侃政治,微博和貼吧充滿了各種關於領導人的梗圖和調侃。人們可以隨意評論國家的政策,甚至總理的悼念活動也是公開的。

然而,2013年習近平上任不久便開始整肅網路上的自由發聲者,採取了「先清洗再灌輸」的方針,目標直指那些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份子」或「大V」。在這場整肅行動中,「網路沙皇」魯煒發布了著名的「七條底線」,即要求網路發言必須遵循「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社會公共秩序、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這七個底線。在這些原則的旗號下,許多大V如薛蠻子、作家慕容雪村、經濟學家茅於軾、律師賀衛方等人相繼遭到封殺或禁言。

與此同時,習近平政府開始培養一批「愛國意見領袖」,並將他們推到網絡輿論的前台,試圖讓這些人替代「公知」成為新的輿論風向標。觀察者網、俠客島等愛國媒體自媒體紛紛登場,尤其是觀察者網,在2013年以後大量發布「愛國主義」內容。張維為、周小平等人以「國師」身份出現,不斷為「特色社會主義」鼓吹,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言論逐漸佔據主流,這些聲音成為網路中的「主旋律」。

在清洗行動結束之後,網絡的言論生態已經悄然改變。以「愛國」為名的輿論控制逐步取代自由發聲,社交媒體的討論範圍也變得越來越單一。網絡不再是公共交流的開放場所,而逐漸變為傳遞官方意識形態、引導民族情緒的工具。此時,習近平已經掌控了網絡輿論的主要陣地,隨後他將進一步通過制度建設加強控制。

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整合:建立言論控制的中央架構

2014年,習近平通過設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為他未來的言論控制體系打下了基礎。在這一年,中央成立了這一領導小組,並親自擔任組長,將網信辦從國務院分離,直接納入中共中央控制,賦予其更大的管控許可權。網信辦成為負責網絡輿論、信息安全的專職部門,使網絡審查有了更強的執行力和更統一的指揮體制。中央掌控了輿論工具,習近平成為掌控網路言論的核心人物。

網信辦成立之後,習近平開展了持續的「淨網行動」,將網際網路中任何「有害信息」逐一清除,網路空間的自治從此終結。2017年,在《網路安全法》出臺後,網信辦和各大平台的審核人員大規模擴招,以確保網際網路信息的合規。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短視頻平臺不斷強化對敏感詞彙的過濾和刪帖制度,言論空間進一步被縮小。

習近平的言論控制體系讓網民從自由討論逐漸走向「合規表達」。在這一整治下,許多對時政議題感興趣的網友被驅逐出場,敢於發言的大V逐漸銷聲匿跡。網路上的聲音被逐步歸化於「主旋律」,不和諧聲音被屏蔽甚至清除,言論審查從「觸目可見」變成「無處不在」。

網絡實名制 平台成掌握言論的工具

在整合網信辦及其許可權後,習近平通過《網絡安全法》對言論空間施加更嚴格的約束。這部法律中的實名制規定要求網民在網絡上進行實名登記,使得普通人發聲變得更加危險,批評政府的風險陡增。而該法規規定,社交平臺在內容管理上需要承擔連帶責任,這使得各個平臺不得不加強審查力度,否則面臨罰款、停業的風險。微博、抖音、知乎等平台在法規出台後迅速增加了審核團隊,雇佣了數以千計的審核人員,對言論進行嚴密的檢查和過濾。

實名制讓網絡言論監控的效率大幅提高。實名上網不僅讓普通人不敢輕易發表批評意見,許多人甚至不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過去許多在論壇和微博上的匿名發聲,如今變成了冒著巨大風險的實名言論,實名制實際上成了言論的枷鎖。

實名制和平台責任的規定,雖然看似是為了網路治理和信息安全,實際上卻是讓網絡從一個「表達自由的空間」變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監控場所」。過去的網絡平台扮演的是信息交流的中介,而現在則成了掌控言論的工具。

民間自發審查:小粉紅與愛國「網警」的崛起

中共在過去十年的宣傳攻勢和洗腦教育,逐漸催生了一批以「愛國」為名的「自發審查者」。這些人中許多人在網路上活躍,以「小粉紅」自稱,在社交媒體上進行言論監管。這些自發的「網警」會隨時對網路上的「反動言論」進行舉報、網暴,並將「反對中共、追求民主自由」等標籤視作敵人。在他們眼裡,任何批評政府的聲音都是「分裂勢力」和「賣國行為」。

這種民間「網警」的出現,使得言論空間進一步縮小,不僅普通網民害怕「被舉報」,連平臺的內容審核也要時刻應對「舉報潮」。這種自我監管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壓力,讓許多有不同觀點的人選擇沉默。

例如,2020年法學教授羅翔因在課堂上批評極端民族主義而遭到全網網暴,最終被迫停更微博。類似的情況還有脫口秀演員house因為調侃軍隊被封殺,李誕因為一條「東亞病夫」的言論遭到小粉紅舉報,最終引發封殺風波。這種自發的言論審查與網信辦的官方審查相輔相成,成為言論壓制的第四力量。

習近平的言論控制體系不僅通過法令、行政手段實現了對網路的管控,還在社會中製造了一種「自我審查」的氛圍。小粉紅和「愛國網警」的存在,讓「追求言論自由」的主張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官方輿論的畏懼和對「正確言論」的無條件接受。

反抗的曙光:疫情後的覺醒與反對聲音的崛起

雖然言論管控體系不斷強化,但民眾的意識覺醒和反對之聲並未因此消失,反而隨著疫情管控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而逐漸顯現。2022年之後,經濟衰退導致的生活困頓和新冠疫情的嚴格封控,讓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暗諷、抱怨甚至公開表達不滿。

抖音、B站等平臺逐漸成為人們隱晦表達的空間,部分內容暗含對現實的調侃與不滿。以李老師為代表的一批youtuber,開始在網路上發布有關時政的評論視頻,揭露事實並表達質疑。與此同時,一些知名的公眾人物也逐漸走到臺前,如王局、柴靜和芮成鋼,逐步形成了網路反對中共的自媒體矩陣。

雖然這些聲音依然受到層層打壓,但社交平台上逐漸出現了「翻車」現象,即使官方控制嚴密,但許多民眾在評論區中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這種看似零散的反對聲音,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普通人對於

言論自由的渴望開始覺醒。即便審查機制再嚴格,也難以完全壓制這種微弱卻日益強烈的聲音。

多倫多方臉認為,在嚴厲的控制下,中國的言論自由看似被全面禁錮,但人們對於自由表達的渴望並未消失。近年來,部分年輕人即便面對壓制,依然穿上cos服走上街頭,表達自我。這些人或許並非為了政治目的而行動,但他們無意間對抗了控制體系中的第四力量——自我審查,展示了勇氣和對自我權利的捍衛。

無論是面對習近平的全面控制,還是面對無孔不入的自我審查力量,普通中國人仍有權利爭取自己的話語空間。要削弱言論控制體系的民間自我審查力量,首先需要讓「反對中共」和「追求言論自由」不再成為禁忌。這個過程或許緩慢,但即使是微弱的反抗也值得鼓勵。正如上海的年輕人在禁令下依舊cosplay出行,這不僅是個人自由的象徵,更是對過度審查的反抗之舉。

他希望有一天,越來越多的人能加入言論自由的行列,使反對審查成為主流。唯有如此,未來中國的言論空間才會真正得以重建。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