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炸後的天體 竟否定目前七成理論模型(圖)

發表:2024-07-21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天體 恆星 黑洞 中子星 宇宙 767999563
超新星爆炸後,可能出現中子星這樣的天體。(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天上無數的群星,有著各式各樣的天體,其中有一種天體,擁有僅次於恆星質量黑洞的密度,被稱為「中子星」(Neutron Star)。這種天體是超新星爆炸以後,留下來的巨型恆星壓縮核心,中心的物質被壓縮成難以理解的形式,在這樣極度高壓的條件下,電子、原子核融合,質子轉變成了中子。正常其況下,中子星難以直接被觀測到,若是中子星與另一顆類太陽恆星在軌道上互相繞行時,人類就可能得以觀測到中子星牽引恆星時引發的些微擺動。

異常寒冷的中子星

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發現了三顆異常的中子星,這些天體顯現的特性,居然否定了目前75%已知的中子星理論模型,對於現在的認識產生衝擊。

據悉,這次的發現是由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與ESA的XMM-牛頓衛星發現,它們蒐集的任務數據中,發現三顆年輕的中子星,而且溫度異常地冰冷,分別處於銀河系中的不同位置。如果是與同齡的中子星相比,這三顆中子星的溫度低了十至一百倍,南達·雷(Nanda Rea)是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與加泰隆尼亞太空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她負責指導這次發現的研究團隊,她表示這些中子星表面的低溫,以及它們的年輕年齡,只能以快速冷卻機制解釋,這使他們排除大部分可能的模型。

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尚未能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對於大尺度下的重力效應與微觀粒子的行為,這次發現的中子星或許能將兩者連接起來,,提供解開所有中子星狀態方程式的關鍵,將對宇宙基本法則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十一顆黑暗中的中子星

在成雙成對出現的恆星中,類太陽恆星與中子星的組合相當罕見,然而《天文物理學開放期刊》(The Open Journal for Astrophysics)的一篇發現,竟一次帶來了二十一顆與類太陽恆星互相繞行的中子星系統。

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卡里姆·埃爾-巴德里(Kareem El-Badry)的研究團隊,通過歐洲蓋亞衛星與數個地面望遠鏡提供的數據,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新中子星。過去的天文學家,在類太陽恆星周圍軌道觀測到中子星,通常是距離非常靠近的系統,中子星通過從伴星竊取質量,在過程中於X射線或無線電波長發出明亮光芒。

這次發現的中子星,與伴星的距離竟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一到三倍之多,因此在無法竊取質量的情況下,是靜止而黑暗的天體。一般而言,若是中子星的前身經歷超新星爆炸以後,應該會與伴星往相反方向遠離而解散,但兩者竟在爆炸以後能夠維持引力的束縛,成為首批單純因為聯星系統引力效應被發現的中子星。



責任編輯:星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