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各朝各代官員的退休待遇(圖)

作者:阿東哥編輯整理 發表:2024-07-15 08: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東漢馬戰車
「致事」,東漢鄭玄注「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圖為東漢馬戰車。(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古代官吏退休的叫法有告歸、致仕、致事、致政、休致、懸車或乞骸骨等,而現代常用的「退休」一詞則是到唐代才出現的。

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官員退休的例子了。《尚書‧商書‧咸有一德》云:「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伊尹是中華第一位帝師,當時的君王太甲(商湯的子孫)昏庸亂德,於是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先帝陵墓)。後來太甲悔過自新,伊尹便親自迎接他回來,並將王權交還給他,等到社稷清平後,便告老還鄉回到自己的私邑。「伊尹告歸」成為中華官吏退休的濫觴。

西周是中國退休制度奠定基礎的朝代,官吏的退休年齡開始有了禮俗。《禮記‧曲禮》云:「大夫七十而致事」,古人認為人到了七十歲,精力衰退,耳聾眼花,自然應該退休,還祿位於君。後來的漢、唐、宋、元朝基本上也遵循這個約定俗成的規定,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詔令「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才將退休年齡提前到了六十歲。

關於古代官員退休後的待遇,漢朝以前的官員大多有終身的爵位、封地或采邑,所以就算退休了,還是有穩定的收入。在漢朝,退休待遇有了固定標準,漢平帝元始元年規定:俸祿兩千石以上的高官,年老退休後可以領取原俸祿的三分之一;但是千石及千石以下的官吏就不見下文了。在唐代,退休制度日趨完備,待遇也得到提高,但是有品級的規定;大唐令五品以上的官員退休後可享有原俸祿的一半;六品以下雖無俸祿,但有田地(永業田)保障晚年生活。

歷朝歷代官員退休待遇最好的是在宋朝,在重文輕武的國策下,造成龐大的官僚機構,促使退休制度更加嚴密。太宗淳化元年詔:「應曾任文武職事官恩許致仕者,並給半俸。」表明無論文武、品階,凡經朝廷批准的退休官吏都可領半俸,這是古代退休制度首次覆蓋到基層官員。最特別的一次是在仁宗時期,為了減少冗員,鼓勵退休,批准官吏年滿七十歲且主動申請退休者,給予全俸。

康熙
清朝,領俸多少是以官吏的政績定奪,圖為康熙皇帝。(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明朝應是退休待遇相對較差的朝代,明初曾規定退休官員可以領取原俸,但很快就取消了,變成一般情況下不發放退休金,如果是生活困難的退休官員,經查實後每月可領取米二石,直至逝世為止。在清朝,世襲爵位或官職者,可領取原俸,如果沒有世襲爵位或官職者,可領取半俸;不過能不能領到半俸,還要以官吏的政績定奪。到了現代,退休制度不僅全面涵蓋政府官員,在公務體系之外的廣大勞工階層也有退休金制度予以保障餘年。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