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 這2個冷門習俗你知道嗎?(組圖)


冬至 習俗 有趣 餃子 湯圓
冬至到了 這些有趣的習俗 你知道幾個嗎?

一年一度的冬至到了,除了吃餃子、吃湯圓,還有繡鴛鴦鞋貼圓仔這兩個冷門有趣習俗。你都知道嗎?

1、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中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冬至 習俗 有趣  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之一。

2、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3、繡鴛鴦鞋

古代女子會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

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有「亞歲迎祥,履長納慶」的句子。《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

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大概是女紅試手並祝尊長福壽綿長之意,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當冬至節後,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餘,兼及韻事。」

 

繡花鞋
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以上圖片皆來源:Adobe Stock)

4、貼圓仔

在閩南,潮汕一帶,每逢冬至,除了吃湯圓外,還要搓兩個大的圓仔貼在大門環上,象徵團圓、吉利。這個風俗源於一個民間傳說:

一年的冬至,有一個老乞丐無錢掩埋凍死的妻子,只好將女兒賣給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兒痛不欲生,一時昏了過去。老乞丐連忙討來一碗米湯,一口一口地給女兒餵下去,慢慢地女兒終於甦醒過來。老乞丐又為女兒討來幾粒糯米圓,勸慰女兒:「我們今日分別,就像這圓仔分成兩半,現在咱們一人吃一半,等將來日子好了,咱們團圓了,再吃圓仔。」之後,老乞丐告別了女兒,掩埋了妻子之後就又上路乞討了。

三年過去了,老乞丐依舊沒有回來找女兒,女兒想念父親,盼望父女倆早日團圓。在一年的冬至節,她心生一計向主人建議說:「冬至時大家都吃圓仔,我們也應該把圓仔敬獻給門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兩個大圓仔粘在門環上,以寄託自己對父親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動了後人,人們相沿成俗,流傳至今。



責任編輯:笙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