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上海火了 民間掀風潮「拜了保佑我潤」(圖)

發表:2022-04-21 21: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上海 張愛玲
上海作家張愛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2年4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在中共宣稱的「動態清零」政策下,上海封控近一個月,除了傳出阿里巴巴副總裁賈揚清從上海急赴美國外,關於「移民條件」搜尋次數也是暴增2846%。如今,在傳出上海人開始拜起作家張愛玲,稱她為「跑路天后」,藉此抒發不滿。

中國疫情再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上海,不僅連日新增病例突破2萬,也連續4天出現死亡病例,但中共政府仍堅持執行「動態清零」政策。而這過程中,防疫人員除暴力行徑頻傳之外,上海物資已匱乏至極限,市民買菜、溫飽都成問題,「以物易物」的經濟模式成為上海的日常,讓當地民眾苦不堪言。

面對上海政府的不作為,近日民間掀起拜「跑路天后」張愛玲風潮,以表達不滿情緒。

在微博上,有網友貼出張愛玲的照片,並寫上「拜祖師爺」、「祖師爺保佑我」,或是「跑路天后,先知先覺」、「拜了能保佑我潤(Run)嗎」等留言。也有網友猜想她當年若不「潤」,會遭遇什麼樣的迫害。 「張愛玲潤的很及時,沒走的例如老舍很多都死在了各種運動裡」。

公開資料顯示張愛玲1920年出生於上海,1949年中共建政後,上海宣傳部長夏衍曾邀請張愛玲參加上海第一屆文代會,但由於面臨政治壓力,張愛玲在1952年以「繼續因抗戰而中止的港大學業」為由申請赴港,之後定居美國。

1950至1976年期間,中共政府接連發起「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讓中國政經社環境動盪,釀出無數悲劇。當時,張愛玲以小說形式《秧歌》、《赤地之戀》等描述了中共治下的中國農村土改、三反運動下,大陸百姓的遭遇。

現居德國的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家長平在德國之聲也撰文指出,人們應該讀一讀張愛玲描述飢餓的「秧歌」,因為「秧歌」與當下上海的境遇密切相關。

長平還表示,「秧歌」不僅講述了一個政權製造的饑餓和迫害等人權災難,還揭露了該政權怎樣看待底層的苦難,「無疑是一部傑出的政治小說,也更加直截了當地講出了張愛玲的政治觀點」。

《秧歌》寫了兩個並行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了1951年底上海近郊農民月香一家人在新年前夕的悲慘遭遇。土改的結果是農民鬥倒了地主,卻遭到政權更嚴重的盤剝,富庶江南成為飢餓之地。飢餓的農民發出抗議聲音,上級派兵鎮壓。月香的孩子被踩死,丈夫受傷身亡,絕望中她放火燒掉糧倉,也葬身烈焰。

另一個故事是講電影編劇顧岡被安排下鄉體驗生活,寫一個關於土改的電影。他看見的是鄉民飢腸轆轆,自己也親歷了飢餓的痛苦,但他仍迎合上級要求把痛苦寫成歡樂,把農民群體抗議政府寫成他們反抗地主壓迫,還把月香縱火自焚寫成農民對國民黨的憤怒。

長平也提及,張愛玲選擇離開,但與她背景相似、留在大陸的作家蘇青、關露、周瘦鵑等人,大多沒有躲過殘酷的政治迫害。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