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議員總辭後,立法會變成一言堂,建制派趁機通過爭議性議案。(圖片來源:Tksteven/wikipedia/CC BY-SA 3.0)
【看中國2020年11月19日訊】港府借國安法褫奪議席、引發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後,建制派乘機通過爭議性議案。香港醫療界一直擔憂引入大陸醫生為主的海外醫生將影響醫療質素,惟建制派議員11月18日提出議案要求政府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沒有泛民派「拉布」阻撓下順利通過,被批評欲趁火打劫,在醫療界大搞「換血」。醫管局工會質疑,建制派趁「全面接管立法會之勢,進行政治任務。」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飲食界議員、行會成員張宇人星期三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無約束力議案,要求政府盡快制訂新機制,輸入有經驗及有質素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以舒緩公立醫院醫生不足及應付人口老化引致的醫療需求。他批評本地醫學界充斥「保護主義」,認為應放寬海外培訓醫生來港執業門檻,並參考新加坡、澳洲等引入外地醫生的做法。
張的議案獲建制派支持。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不忘為引入大陸醫生「保駕護航」,宣稱大陸醫生治理疫情「比全世界成功」,反問大陸醫生是否水平低?民建聯成員何俊賢則稱外界對大陸醫療水平認識「非常片面」,又稱無論香港和內地醫療水平誰高誰低,但內地的醫療「總有可取之處」云云。
鄭松泰質疑欲於醫療界「大換血」
19名民主派總辭後,立法會議事廳變成「一言堂」,只有留任的熱血公民鄭松泰及醫學界議員陳沛然持不同意見。鄭松泰質疑該議案面上是「輸血」,但實質上是想為香港醫療界「大換血」。他指出,公營醫院人手不足的主因是環境太差,醫護人員面對制度惡劣及政治清算等問題。而且疫情之下,「外國哪個地方是夠醫生?現在英國都喊救命。究竟打開道,打開給誰?肯定是大陸的醫護,所以這是「趁火打劫」的議案。」
醫學界議員陳沛然說,香港醫療確實超負荷,但目前海外醫生來港需要接受考試和實習的做法,與外國相若,與香港醫學界的「保護主義」無關。他又認為香港醫療制度有問題,包括政府將公共資產私有化,令公屋醫生負擔不起高昂租金而被迫結業;政府調整公務員薪酬時也刻意忽略醫管局。
一言堂下議案獲順利通過
張宇人則反駁鄭松泰是「火上加油,見死不救」,將民生問題政治化;又促陳沛然等人也要參加考試,若果不合格要吊銷香港註冊醫生資格。他的議案最終獲功能組別21票贊成,1票反對;地方選區16票贊成,1票反對下通過。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稱,港府正從多方面挽留醫生及增加人手,包括大幅增加教資會下醫科生培訓學額,預計未來5年共有超過二千名醫科畢業生成為註冊醫生。醫委會亦推出措施協助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香港取得正式註册。
被褫奪立法會議席的公民黨前議員郭家麒本身是醫生,他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指建制派以引入海外醫生為名,實質是讓大陸醫生來港。他指,香港醫療制度比大陸好,包括訓練和醫療水平,而兩地醫生收入也有差距,「不計大陸醫生收利是或紅包,其實香港的醫生是比國內好,在種種原因下亦預視表面上是用引入多點海外醫生,實際是暗渡陳倉,鼓勵多點大陸醫生來香港執業。」
醫學界:非醫生不足 乃資源失衡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則指,香港不是不夠醫生,公立醫院醫生緊絀的原因是其他支援職系和資源都不足夠,這些公立醫院本身的問題,就算引入海外醫生還是無法解決的。「不只是醫生緊絀,是所有護士、專職人員、病房,甚至門診的房間、坐的地方,大堂也逼。問題不是不夠醫生。」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指出,醫委會一向有機制引入非本地醫生,質疑建制派的議案是否想破壞原本機制,以及市民會否接受。他也認為醫生不足並非一個大問題,私家醫院就從來沒有人手不足。對於外界擔心大陸醫生來港拖低醫療水準,蔡堅指對大陸醫生沒有歧見。如果想知道哪個地方的醫生在香港執業考試合格率較低,應翻查醫委會數字。
香港醫護界年初罷工促使當局封關防疫後,受盡政府清算。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指,建制派議員趁「全面接管立法會」之勢提出上述動議,美其名是解決公營醫生不足,實質上是欲蓋彌彰地執行政治任務。她也強調香港醫療系統核心問題在於公私營失衡,如有意解決人手不足,必須改革香港醫療系統。
責任編輯:李家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