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作官吏,先必正心!」(圖片來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國)
道德與一個人有無文化無關,在一個都講道德的環境裡,人人有心法的約束,知道該干甚麼不該干甚麼,有文化沒文化都能在道德的約束下和諧的生活在一起。本文收集了6則古風正氣故事,與君共賞。
1、從小不願得到別人的好處
琅琊人王悅,年輕時就激勵自己,有清廉高亮的風紀。後任吏部郎。鄰省有個朝見過皇帝的官僚,送給王悅一蒸籠肉餅。王悅怎麼也不肯接受。他說:「東西雖然很好,但我從小以來,就不願接受別人的好處。」
(謝焯《宋拾遺記》)
2、拒收金子,剪袖而去!
韋執誼收了別人的許多金子,替人謀求科舉登第。韋執誼去找主考官韋夏卿幫忙。韋夏卿不答應。韋執誼就從懷中掏出一些金子,放進主考官韋夏卿的袖子裡。
韋夏卿吃驚地說:「我與你,共靠先人之德,方有今日。怎麼可以這樣胡作非為呢?」就剪掉袖子,拒金離去。
(《順宗實錄》)
3、「欲作官吏,先必正心!」
李和仲的祖父,與包公(包拯)一起,在僧廟中讀書。每次出入廟中,總要經過一個富人的門口,二人從不進去見富人。
有一天,富人等在門口,待二人路過門口時,邀請他們進去坐,二人找了個託詞,推卻掉了。
過了幾天,富人又殷切地邀請二人,進屋去喝酒。李和仲動了心,想要赴宴。包公嚴肅地說:「他是富人,我們將來也許會任此地的官長,現在盲目地和他交往,將來豈不會受其連累?欲作官吏,先必正心!」怎麼也不肯去。
(《朱子語錄》)
4、兒問刺史父親:「絹從何來?」
胡質,字文德,楚國壽春人。胡質任荊州刺史,其子胡威,從京城到荊州看望他。家中貧窮,沒有車馬和僕人,胡威就自己騎著毛驢,去拜見父親。見到父親後,在馬棚裡,住了十幾天,告辭回家。
臨走時,胡質送他一匹絹,作為川資,路上可賣絹、換錢、吃住。
胡威跪在地上說:「大人為官清白,不知從哪裡得來的絹?」胡質說:「這是我俸祿中節餘下的,所以拿來作為你一路的費用。」
胡威,這才放心地收下了。
(《魏志•胡質傳》)
5、他哪裡是找鷂鷹的人?
劉祥的兒子劉齊賢,出朝任晉州司馬,唐高宗聽說他為人正直,十分尊重他。
有一次,史興宗(人名)跟從唐高宗,在皇家園林中打獵,對高宗說:「晉州出產好鷂,劉齊賢現任該地司馬,不如叫他弄一隻鷂鷹來。」
唐高宗說:「劉齊賢只專注公務,忘乎飯食!哪裡是個會找鷂鷹的人?」
(《耳目記》)
6、退還「銀燈架」
幽州從事溫璉,是燕國人,以儒學著名。與瀛王馮道只幼就交好。曾經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有人在市場上賣上了漆的燈架,溫璉以為是鐵制的,花了很少的錢買回家來。過了幾天,家人用它來點蠟燭,擦拭後,發現這個燈架是銀的!家中老小都很欣喜。唯獨溫璉感傷地說:「不義之財,怎能當寶貝。」於是他查訪到賣主,要將燈架還給他。
賣主說:「我並不知道它是銀的,就拿到市場上出售,您忠厚又給了合理的價格,並不是強買去,我不敢再收回來。」溫璉堅持要還給他,賣主只好收下。後來,賣主在別處將燈架賣了四五萬文錢,拿出其中的一半酬謝溫璉。溫璉拒不收錢。賣主便將錢施捨給寺院,用來裝飾佛像,以祝願溫璉能添壽。當時,遠近的人無不欽佩他,認為他有仁人的行為。
後來,溫璉在尚書侍郎的位置上逝世。
(《劉氏耳目記》)
正是:
華夏古人真純,
發現鐵燈是銀!
歸還原主及時,
江山萬裡光明!
可惡共魔狼性,
踐踏侮辱萬民;
開口便是假話,
沒有半句是真。
天滅中共開始,
無生之門在等!
責任編輯:陳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