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總編輯胡錫進揚言,港警背後有武警和解放軍做後盾。(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9年11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香港警察11日在毫無警示下,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連開3槍,中槍者命在旦夕,此舉震驚國際社會。然而,在微博上大陸民眾幾乎一邊倒的支持開槍人,《環時》總編輯胡錫進更揚言,港警背後有武警和解放軍做後盾。
11月11日,當地民眾為紀念一戰、二戰期間,失去寶貴性命的軍人與平民,及後引伸至其它戰爭的犧牲者,發起「紀念日三罷」行動,即罷工、罷課及罷市,試圖以此呼籲港府回應民眾對「反送中」的五大訴求,捍衛自由。然而,當日上午7時21分,在香港西河灣有警察近距離朝民眾連開3槍,造成民眾瞬間流血倒地,已知2人受傷,許多民眾目睹整個過程,激動怒斥警察暴行。
不僅如此,11日上午8時31分,在香港新界南部的葵芳,有交通警騎著摩托車瘋狂地衝向人群,造成兩人受傷。
Barely 9 o’clock in the morning, and across the other side of town, in Kwai Fong, a traffic cop gone berserk on a motorcycle is running protesters over. Several injuries reported. Watch till the very end. It’s very disturbing. pic.twitter.com/KlAeEIGGLA
— Joshua Wong 黃之鋒 😷 (@joshuawongcf) 2019年11月11日
對此,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譚萬基譴責,這些行為都不在「執法」或是「維持治安」的合理範圍內,這是一群不受控的警員以「報復心態」對待示威者。
但當天中午12時31分開始,《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接連發文支持員警開槍舉動,同時扭曲、抹黑示威者形象。胡錫進告訴港警「什麼都不用怕」,因為「武警部隊和解放軍駐港部隊」,必要時中共中央可隨時進入香港直接增援。
胡錫進還發文說,「暴徒的基本人性何在?支持暴力示威的那些人,他們的理性和良知何在?」到當晚,胡錫進再發文抹黑外媒將焦點集中在警察開槍一事,報導動機不純。
截止發稿前,胡錫進的一系列言論引來超過1萬名網友留言討論,大陸境內網友幾乎一面倒「支持香港警察開槍」。
另外,多家大陸媒體還引述受中共中央支持肯定的「香港光頭警長」劉澤基的微博貼文,指「不要認為警察永遠不會開槍, 這才是國際標準。」該帖文發布不到2小時,有超過7000多人留言、4000多人轉發。不過,相關帖文在當日下午又神秘「消失」。
《北京日報》旗下「長安街知事」微博則稱,在警員開槍並制伏「暴徒」後,有在場市民直接鼓掌支持警員。這篇報導還說,開槍警員「表現得既英勇又克制」,他在當時的情況下,選擇開槍「是必須的,更是合理合法的」。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在警察開槍現場,大批市民不滿警方這種行為,對著警員憤怒表示,「你XX,你開槍!你XX。」「不是人呀你!」港警為威脅現場市民,一度以槍指向街坊。同時,一批鎮暴警察還向市民噴射胡椒噴水,人群中有多名長者。而大陸報導卻不曾提及,更隻字未提中槍者手無寸鐵。
中央社指出,在香港反送中抗爭一事上,中共官媒一直集中報導「暴徒」(示威者)的「蠻橫」,並表態支持港警。在中國大陸自我審查的輿論環境下,社群媒體上也只能看到這類聲音。
那邊,香港警察實彈射擊市民的行為是否真的合法?
翻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網,在「香港警務處」網頁並沒有公開《警察通例》第29章,即「武力與槍械的使用」章節。
但據《香港01》披露,「武力與槍械的使用」分6個等級,不同情況下可使用相應武力應對。
如遇心理威嚇,警方可口頭勸喻應對;言語對抗,警察可設鐵馬、勸喻及召喚增援;消極抵抗,警方可溫和拘押;頑強對抗,警察可用強硬武力,包括胡椒噴劑;暴力攻擊,警察可使用屬中級武力的警棍;其中最高等級,是警察遇到有人有歐打意圖令人嚴重受傷,甚至死亡,警察可用致命武力槍械。
目前,相關事件仍持續發酵,海外華人紛紛譴責警察開槍行為,「現在港警只是穿著制服的匪徒而已。」「香港政府一直以來默許港警的胡作非為!中共背後操控港府以暴制暴不回應述求!有良知者,都應該譴責港警的暴行,港府的冷漠,中共的暴政,才不愧為人!」「香港人真可憐,二十幾年前變成中國人,今天夢醒了,還來得急嗎?」「有哪一個國家交通警察佩槍實彈上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