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肯亞發生意外背後的殘酷事實(組圖)

作者:鐘靈 發表:2018-08-14 15: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台灣旅客在非洲肯亞旅行期間,遭到河馬攻擊。這表面上一宗不幸意外,背後隱藏了殘酷的事實。
有台灣旅客在非洲肯亞旅行期間,遭到河馬攻擊。這表面上一宗不幸意外,背後隱藏了殘酷的事實。(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8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日前,有台灣旅客非洲肯亞旅行期間,遭到河馬攻擊,其中一人傷重身亡。這表面上一宗不幸意外,背後隱藏了殘酷的事實。華盛頓郵報報道,河馬的棲息地遭到過度開發、當地人也屢遭到河馬攻擊,然而政府選擇漠視,引起民怨更加沸騰,這一切的原因都與中國在當地的商業開發行為有關。

當局把台灣人當成了「中國人」

自由時報報導,2名台灣旅客月初參加鶴悠旅行社所辦理的「肯亞動物大遷徒」旅行團,11日在奈瓦沙湖(Lake Naivasha)拍照期間,遭突然竄出的河馬襲擊,其中1名66歲的張姓旅客傷重身亡,而另一名62歲的吳姓旅客腿部受傷。肯亞當局其後「迅速行動」,同日就把那只「殺人河馬」擊斃。

《華盛頓郵報》13日報道,這起河馬攻擊意外原來並非單一事件,當地原來早已發生過數起當地人被河馬襲擊的事故,而在這宗意外發生前數天,當地就有一名漁民被河馬襲擊身亡,並登上了當地報紙的頭條,然而,當局對此顯得並不關心、甚至冷漠。

肯亞當局這次的「迅速行動」背後,並非出於責任,而是殘酷的事實--當局明顯的親近中國、內外有別的立場。

報道指出,在台灣人意外發生不久後,肯亞當局就展開「迅速行動」擊斃河馬,又在推特留言指:「我們遺憾地宣布,在奈瓦沙湖拍照期間遭河馬襲擊的『中國旅客』身亡」。原來,肯亞當局是把台灣旅客當成了「中國人」。

肯亞當局「內外有別」的立場引起了當地人及國際社會不滿。在奈瓦沙湖的船主David Kilo表示,「我們對於當局以為『中國人』被襲擊後極速的反應感到震驚,你知道在周六就有一名當地人被河馬襲擊,但當局根本就漠不關心。」

非洲民眾因被剝削就業機會和環境,反中情緒日漸增加
非洲民眾因被剝削就業機會和環境,反中情緒日漸增加。(圖片來源:Pxhere)

中資開發污染環境 野生動物為求生走近人類

國際財經日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報導,中國目前在非洲35個國家都有投入基建計劃,包括連結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到港口城市蒙巴薩(Mombasa)、預算達130億美元的鐵路項目。然而,這些項目均由中國輸出的外勞負責,並非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中資在當地肆意開發資源、剝奪當地人就業機會或勞動力,使非洲多國人民的反中情緒越來越高漲。

2016年,200名肯亞年輕人因向政府投訴無門,發起攻擊中國工人的行動,造成14人受傷;就在數週前,300名年輕人也在中國路橋工程公司(CRBC)Duka Moja貿易中心抗議。有抗議者表示,「政府不應該為了所謂的經濟效益,犧牲當地社群,他們要求當地人應該有優先權」。

事實上,河馬襲擊人事故的真正問題,在於河馬的棲息地遭到人為過度開發,導致食物流失。為了尋找食物,飢餓的河馬被迫更靠近人類活動的農場或酒店,也為當地人帶來了更大的威脅。

開發鐵路遺棄的廢鋼,被野生鳥類帶到了樹枝上,形成一道奇境
開發鐵路遺棄的廢鋼,被野生鳥類帶到了樹枝上,形成一道奇境。(圖片來源:Pixabay)

非洲政府或故意放縱中資開發行為

早在多年前就有外媒披露,中國投資者到了非洲國家開發,全然不顧當地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限制措施,非法開採、污染水源、砍伐森林等行為非常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進行開發的中資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國企背景。

2002年,加蓬共和國允許中國石化在該國自然保護區內開發石油、以炸藥開發森林的巨大醜聞引發國際社會的震怒,更進而揭露中國石化所進行的「環境影響調研」並未獲得許可,所以中國石化的開發行為是違法的。有國際環境活動家指出,非洲國家的官員長年以來不但沒有對中國企業執法,還縱容其繼續在當地開發,「是因為腐敗的加蓬政府機構官員撈到了個人好處」。

非洲多國遭到非法開發,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危害當地人的健康
非洲多國遭到非法開發,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危害當地人的健康。(圖片來源:Flickr/Stars Foundation)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國際關係學學者伊安·泰勒(Ian Taylor)指出,「中國從喀麥隆、剛果、赤道幾內亞、加蓬和利比里亞的森林中獲取了大量的木材。令人擔心的是這一貿易中的非法性和伴隨而來的環境破壞。中國從喀麥隆進口的木材中有一半是非法採伐的,而從剛果(布)進口的只有10%合法。赤道幾內亞的數字也一樣。在加蓬,出口到中國的木材的70%是非法的,而利比里亞則百分之百非法,因為該國禁止木材出口。同時,很多人知道,中國從利比里亞進口木材使該國的血腥內戰雪上加霜。」

中國投資者到了非洲國家開發,全然不顧當地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限制措施,非法開採、污染水源、砍伐森林等行為非常普遍。
中國投資者到了非洲國家開發,全然不顧當地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限制措施,非法開採、污染水源、砍伐森林等行為非常普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何志平案所揭露的中非貪腐鏈

香港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去年12月,因涉嫌代表在香港註冊的非牟利機構「中華能源基金會」、向非洲國家政府行賄以協助中國華信取得當地石油開發權、在美國被捕。

案件揭露,何志平自2014年10月開始,為中國華信資助的中國能源基金會工作,而該基金會更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委員會給予「特別協商身分」,可派代表參加聯合國會議。當時中國欲將業務擴展至非洲,於是何志平聯繫並以基金會身分向乍得總統「捐款」200萬美元「作慈善用途」。

美國檢察部門指出,該筆款項實際上是賄款。何志平其後亦提供90萬美元予幫助聯繫乍得總統的加迪奧作「答謝」。中國華信其後在無需與其他國家競爭的情況下,即可在乍得部分地點獨家開採石油。

在幾乎同一時間,何志平在紐約聯合國會議上會見剛上任聯合國大會主席的烏干達外長,並與對方商談在烏干達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及商業拓展事宜,當時烏干達外長答應自己聯大主席任期結束回國後會實現何的要求。2016年2月,烏干達外長返國後,何志平即應要求匯款50萬美元到其戶口「作慈善用途」。

塞內加爾前外長加迪奧(Cheikh Gadio)
塞內加爾前外長加迪奧(Cheikh Gadio)。(圖片來源:Wikipedia)

《路透社》報導,何志平代表的香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為中國最大民營能源企業中國華信2010年全資成立的非公募基金。其主席葉簡明,於2006年透過收購涉及走私案的國企廈門華航石油後,正式進入能源領域。其多年來積極擴張,背後資金極可能來自中國開發銀行,其獲得來自中共的援助亦遠較其他民企為多,不但多次獲資金支持,更多次雇用前國企高層,但其股權結構、資金來源皆從無向外公開。此前亦盛傳並非「官二代」、非「富二代」、非「紅二代」的葉簡明,與中共軍方及統戰部門關係非常密切,疑似中共軍方的「白手套」。

何志平的案件,在眾多的中共對外輸出貪腐事件中,只是「冰山一角」。塞拉利昂駐華大使曾在2007年曾公開表明:「中國人來了就幹,並沒有開會討論環境影響評估、人權以及管理的好壞。」

台灣人在當地的孤立無助

中央社報導,這隊不幸的旅行團,在發生河馬襲擊之後,又遭遇了車禍,導致15人受傷。媒體一度盛傳中國大使館事發後「第一時間派官員到現場」,不過這並非事實,肯亞台灣僑務委員會委員陳發表明,「這是誤會,中國大使館最後沒派人過去」。

據悉,目前因車禍受傷的台灣人,有3名因傷勢較重仍然住院,其他人都在13日下午搭機返台。這些台灣旅客在當地唯一的支援,就是作為民間機構存在的肯亞僑務委員會,而台灣在肯亞的有關事務,則由駐南非代表處兼轄。

陳發協助受傷的台灣旅客。
陳發探望並協助受傷的台灣旅客。(圖片來源:中央社)

事實上,台灣目前僅有18個邦交國,在海外許多地區,都只能設立半官方的機構,例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處。台灣民眾盛傳在海外如果遇到麻煩事情,找代表處「並沒有用」,更流行「找大陸使館更有力」的說法。

有台灣網民指出,「過去不少人也說過出事找大陸使館的說法,我個人也經歷過,當時印尼發生排華暴動,我趕到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時,發現人員早已撤離(程序上應該是由代表處人員要通知當地華僑及台商後,最後才撤離才對),最後到中國大使館請求幫忙,優先搭上中國的撤僑班機,才回到台灣的。」

「我當時就覺得還是中國使館有用,但後來我反思了一下,如果不是中國在當地這樣開發剝削當地人,會有排華嗎?會波及我們嗎?另外就是,台灣不是提供不了協助,而是因為外交上的問題,這不也是中國導致的嗎?中國使館幫個台灣人,就要上官媒採訪、大肆宣揚、根本目的不言而喻。作為台灣人,我們在國際上的困境,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誰才是始作俑者。」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