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適時鍛鍊,有助於陽氣生發,能強健筋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人自古以來是個「敬天敬祖」的民族,非常重視傳統掃墓祭祖,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間,此時春光明媚,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的好時節。
清明適合春遊踏青
中醫理論認為,人應四時,春天萬物蓬勃生長,也是人體生長的重要時期,所以古人有清明春遊踏青等習俗。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不利脾胃,不僅會使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甚至引起各種疾病,此時節亦是高血壓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
春遊踏青宜著寬鬆的衣服,到空氣清新的樹林、山坡、公園等地散步、打拳、做操、練氣功……適時鍛鍊,有助陽氣生發,能強健筋骨,改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預防春季疾病。因此,清明節是一年中養生保健的重要時期。
清明節養生重點
1、飲食「養肝」
春天的飲食重點在「養肝」,飲食要清淡,定時定量,低鹽多蔬果,宜吃些利於肝臟生發、疏洩、養陰的食材。「省酸增甘」,適當吃些酸性食物養護肝臟,多吃甘類食物以健脾。
一般掃墓的祭品,例如:家畜、家禽、鴨蛋、動物內臟等,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糖尿病患、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
春天應時的蔬菜——菠菜能利五臟、舒肝養血、滋陰潤燥,適合補益春季因肝陰不足導致的頭暈、貧血、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降低血壓、預防感冒等作用,亦適合於清明前後適量飲用,但不宜過量,喝多也會傷肝。
2、忌食「發物」
清明時節多種慢性疾病容易復發,例如:哮喘、精神病、關節炎等,故慢性疾病患者忌食「發物」,中醫認為的「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例如:竹筍、毛筍、雞肉、羊肉、鹹菜和海魚、海蝦、海蟹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自古有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寒食冷餐易傷身,有些人並不適合吃冷食,會造成陽氣的耗損或阻礙,故吃冷食要因人而異,也不要過量。
3、注意保暖
清明前後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易使人受涼感冒,又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等的高發季節,因此,要注意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並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機會,謹防「病從口入」。
早上出門時,不妨準備一件方便穿脫的背心、外套或多穿一件風衣、多帶一條圍巾,感覺氣溫升高時才脫掉,晚上下班時天氣涼了再穿上,能有效預防感冒。
4、穩定情緒
清明祭祖緬懷先人,容易使人情緒低落,產生抑鬱、悲傷等波動的情緒,影響身體健康,尤其是老年人、血壓偏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更要注意自我控制,維持情緒的穩定,身旁最好有親友陪伴。
高血壓患者除了保持心情舒暢之外,可以多練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氣功或太極拳等運動,讓自己靜心,並避免從事負重活動,因為屏氣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帶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容易造成情緒起伏,也不要參加。
掃墓健康指南
清明祭祖、登山踏青有一些事項要注意:應選擇穿著舒適的防滑鞋、運動鞋,不要穿涼鞋、拖鞋、新鞋、高跟鞋或抓地力不好的鞋子,小心行走,避免不慎摔傷的意外,或平日缺乏運動者肌腱拉傷、關節韌帶損傷等情況。
老年人掃墓時,最好帶上枴杖,適度休息,勿太勞累,家人應特別留意照護老人家的行動,隨行的兒童也要看顧好,不可嬉戲奔跑,以防意外。
體質較弱或過敏體質、患有急性病的人應盡量減少郊外踏青的機會。花粉過敏者更要注意防護,戴上口罩、手套等,並攜帶抗過敏的藥物。
掃墓時不要配戴隱形眼鏡,因焚燒紙錢產生的煙灰入眼,可能會引起眼部過敏、角膜炎等症狀,要及時用清水洗眼,並至眼科就診;也提醒您,注意燃燒爆竹的聲響和火光煙灰,遠離為宜,避免灼傷和造成小孩子驚嚇。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