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許多古籍或現代小說中,都充斥著報恩、施恩的良善之念。(繪圖:志清/看中國)
最近追隨流行,看了一本榮獲不少獎項,並且已經翻拍成電影正於近日上映的日本小說《解憂雜貨店》,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說界的名作家東野圭吾。據說,這是東野圭吾最令人動容的作品了。的確,這一本洋溢著善心助人與感恩觀念的小說,真是催人落淚啊!無論是哪一個國家、民族、時代所生產的動人小說,無非都是它們的字裡行間保有正統思維,以及作者欲傳遞出來的純善情感。當情節鋪排展顯時,誰都會感動的。
心思細膩又善良的爺爺
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巴不得那位善良的浪矢雄治老先生並沒有亡逝,他能夠寫出穿越時空的書信,順利地彌補情感上的遺憾,或是能如願地與皆月曉子在一起,或是至少至少能知曉皆月曉子為何會單身一輩子,以及衷心守護丸光園的原因。可是,這樣又讓人擔心他是否會因此而責怪自己,先前攪亂女孩的心,後來又害得她終生不嫁。
另外,回信並非都出自浪矢雄治爺爺之手的這件事情,也讓人覺得有些遺憾吶!雖然說那三位「混混」因為毫不留情、毫不細膩的直言不諱「刺激」了寫信者,逼寫信者徹底的審視了自己,為迷惑者帶來無與倫比的助益,也或許絕對能大過浪矢爺爺親手回信的功效。但,總覺得有那麼些遺憾。雖然說本無意插手或不太甘願插手的人或許能替你解決大問題,可是把問題拋給一個會把個人問題當作自己生命的大問題來看待的人時,其中富含的珍惜心態與其稀罕的程度,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為人解憂消煩的浪矢雜貨店之所以這般珍貴的原因。因此,閱讀之際總不免這樣想:
喔!如果是那位心思細膩又善良的浪矢雄治爺爺來回信,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應該是從一開頭至結尾,都能讓人淚如雨下或辛酸感傷吧!悔恨自己怎麼不早點寫信來呢!畢竟,浪矢先生與兒子貴之的對話太震撼人心了:
真是莫名其妙。貴之忍不住想道。為甚麼雜貨店的老闆要替別人消煩解憂?他當然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因為週刊雜誌也曾經上門採訪過父親。之後,上門諮商的信件增加了不少。雖然也有認真諮商的人,但大部份都是小孩子搗蛋,有不少一看就知道是惡作劇,甚至有人在一個晚上投了三十封寫了煩惱的信,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內容全都是胡說八道。但是,雄治都一一回覆,當時,貴之忍不住對雄治說:「別理這種人,一看就知道是惡作劇,理會這種人未免太愚蠢了。」
但是,年邁的父親並不以為意,甚至語帶同情地說:「你甚麼都不懂。」
「我不懂甚麼?」貴之生氣地問,雄治一臉事不關己的表情說:
「不管是搗蛋還是惡作劇,寫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真正為了煩惱而上門的人一樣,他們內心有破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漸漸流失。最好的證明,就是他們一定會來看牛奶箱,會來拿回信。他們很想知道浪矢爺爺收到自己的信後會怎麼回答。你想想,即使是亂編的煩惱,要想三十個煩惱也很辛苦。對方費了這麼大的工夫,絕對不可能不想知道答案。所以,我會努力想答案後,寫回信給他,絕對不能無視別人的心聲。」
雄治針對這三十封看似出自同一人之手的煩惱諮商信一一認真回信,在早上之前,把回信放進了牛奶箱。八點的時候,當雜貨店拉開鐵卷門開始營業時,所有的回信都拿走了。之後,沒有再發生過類似的惡作劇;有一天晚上,收到了一張只寫了「對不起,謝謝你」這句話的信,筆跡和那三十封信很相似。貴之不會忘記父親一臉得意地出示那張紙時的表情。
貴之覺得,這件事或許已經成為父親生命的意義。
看到這裡的時候,真心覺得這位爺爺真古錐(可愛)吶!如果人老了,在歷經歲月磋跎,多般折磨之後,還能持續這麼純真,看待事情樣樣用心來勁就好了。
施恩受恩感恩
不只浪矢爺爺,《解憂雜貨店》中的人物大多是不乏善良之人。有的曾受護佑,有的人是在被幫助後念念不忘,總是懷抱感恩回饋之念,要將這樣的心境散播出去,感染大眾。有的人是有能力後則開始施恩行善。例如,書中的晴美念念不忘回報:
當她驀然回首時,發現已經成長為一家出色的公司。很多人都說︰「武藤董事長有先見之明」,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沒有浪矢雜貨店的那封信,應該不可能這麼順利,她知道自己並不光是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成功,所以,她一直希望可以用甚麼方式回報。
說到回報,當然不能忘了丸光園。
今年,她聽到丸光園經營不善的消息。她著手調查後,發現確有其事。
……
晴美越想越覺得不能坐視這種情況發生,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她覺得只有自己能夠拯救丸光園。
甚至是連講話甚嗆的三位男孩在聽到口琴曲後,驚覺真相而一改常態,反想感謝「鮮魚店的音樂人」。感謝他創作了歌曲,亦感謝他影響了一位已經成為所有院童的希望的女孩:
「我……想向他道謝。」幸平說,「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水原芹這位歌手,我也不會聽到〈重生〉這首歌。」
敦也也有同感,翔太也說,就這麼辦。
三個人思考了回信的內容,在信的最後,寫了這樣一段話。
你在音樂這條路上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
有人會因為你的樂曲得到救贖,你創作的音樂一定會流傳下來。
即使你不是施恩者或報恩者,都有可能因為施恩報恩這樣的事情而受到影響,甚至改變了一生。
施恩、報恩,都不是一項簡單又輕鬆的課題。可是,這種思維卻是能引領人成長,與對精神帶來昇華的重要因素。這種思想理應是各國各民族都會提及的。
中國的歷史典故
《詩經・國風・衛風・木瓜》有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意思就是說,你贈給我木瓜,我則以瓊瑤為答禮。不是為了報答,而是希望情誼永遠交好。即使有研究者表示,這是愛情詩歌,但無論是否為男女相贈之詞,都充斥著感謝與珍惜的重情意涵。因此,後世才會再延伸出「投桃報李」(意喻往來友好或是彼此贈送物品)這一成語。
《增廣賢文・朱子家訓》亦言:「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受恩於人,理應相報,或是可以回饋社會大眾,幫助需要幫助之人。
另外,還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歷史故事,例如韓信感謝漂母的一飯之恩,例如銜環結草,以報恩德……這些都是最佳的報恩典故。《世說新語・德行》中亦載一例: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這歷史故事是說:
顧榮在洛陽之際,曾經接受友人的邀請。他在宴會間,發覺傳遞菜餚的僕人露出想要吃肉的神情,他因此停止吃食而將自己的給那位僕人吃;同席而坐之人都嗤笑他。顧榮說:「哪有整天傳遞菜餚,卻不知道它的味道的呢?」
後來,顧榮遭遇動亂而渡長江避難。他每次面臨危難時,時時有一個人跟隨左右。顧榮問那個人理由,才知道他就是接受烤肉的那位僕人。
往往很多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才知道某一些簡短言語,某一些輕微的舉動,能為自己帶來極大的回饋與反響。
你瞧,上述這些就是讀了一本小說後,所能聯想到的典故。看著這些故事,不免有些崇敬起來。可見人們的內心中,總是渴求著真正的良善與純正。在現今社會冷漠又現實的氛圍中,若我們不會因為這樣的故事感動,那還能有什麼事情能讓你動容的呢?
參考資料
東野圭吾著;王蘊潔譯《解憂雜貨店》(台北:皇冠,2017)
《詩經》《左傳》《世說新語》(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文化課教材(高級):顧榮施炙獲報(歷史故事)〉(正見網)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