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正氣,滌蕩人間。英雄蓋世,萬古流芳。(網路圖片)
《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是岳飛於公元1134年(南宋紹興四年)創作,贈與吳姓將軍的一首詩歌,其摹刻石碑現存於河南湯陰岳王廟中,由清代河南學政錢塘許乃釗於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秋八月摹刻,手跡旁有跋云:「此幅在前明為王弇州舊藏,後由孫退谷少宰家歸榮恪郡王南韻齋。此從榮邸借摹上石,敬立湯陰廟中,以志景仰。」
據清師長怡識,「是詩後款署紹興四年二月十日書贈吳將軍南行」,「考《宋史》《王本傳》及《年譜》,是年除兼荊南鄂州制置使,破郢州,復襄漢劉郡,正紹興四年三十二歲也」,「此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秋八月,河南學政錢塘許信臣先生原跋語云爾,王全集未載是詩,用特補錄,以廣其傳焉」。(《岳忠武王文集》)
金佗裔孫鴻逵《跋》,「王於紹興三年秋,授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吳全、吳錫隸焉。此詩署四年二月,考其時所贈言者,全、錫必居一於此」。(《宋岳鄂王文集》)也就是說,岳飛《寶刀歌》中所贈的「吳將軍」,必定是吳全、吳錫中的一人。《系年要錄》中載,吳全於紹興三年與湖寇遇於陽武口,死之。因此詩中所贈「吳將軍」,當指吳錫。
紹興三年六月,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自虔州班師,留戌江州,同年七月,詔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選兵三千人移戌廣州。(《系年要錄》)同年十月,「南丹蠻莫公晟圍觀洲,焚寶積監,殺知監陳烈」。(《宋史》)紹興四年二月十日,岳飛命吳錫率所部自鄂州南下,平南丹蠻之亂,有詩送行,寫下了《贈吳將軍南行》詩作。
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
南宋・岳飛
我有一寶刀,深藏未出韜。今朝持贈南征使,紫霓萬丈干青霄。指海海騰沸,指山山動搖;蛟鱷潛形百怪伏,虎豹戰服萬鬼號。時作龍吟似懷恨,未得盡剿諸天驕。
蠢爾蠻蜑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使君拜命仗此往,紅爐熾炭燎氄毛。奏凱歸來報天子,雲臺麟閣高嶕嶢。
噫嘻!平蠻易,自治勞。卒犯市肆,馬躪禾苗。將眈驕侈,士狃貪饕。虛張囚馘,妄邀金貂。使君一一試此刀,能令四海烽塵消,萬姓鼓舞歌唐堯。
紹興四年二月十日書贈吳將軍南行飛
(手書摹刻湯陰岳廟中,錄自《岳忠武王文集》)
這是一首送行詩。作者借寶刀作為象徵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全詩可以分為三段來理解。
第一段言寶刀的威力和抱負,寶刀有神威「指海海騰沸,指山山動搖;蛟鱷潛形百怪伏,虎豹戰服萬鬼號」,寶刀有遠大抱負「時作龍吟似懷恨,未得盡剿諸天驕」。
第二段言,用此寶刀去平蠻,會如「紅爐熾炭燎氄毛」般輕而易舉。歸來時,更是「奏凱歸來報天子,雲臺麟閣高嶕嶢」。
第三段揭露出當時軍隊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卒犯市肆,馬躪禾苗。將眈驕侈,士狃貪饕。虛張囚馘,妄邀金貂。」而這些都用此寶刀來解決,能使國泰民安,天下安寧,「使君一一試此刀,能令四海烽塵消,萬姓鼓舞歌唐堯」。
「我有一寶刀,深藏未出韜」,指我手中有一把寶刀,深藏而未出刀鞘。「韜」,刀的套子。「紫霓萬丈干青霄」,如紫虹的光芒萬丈照耀天際,氣勢非凡,以此比喻刀光逼人。「指海海騰沸,指山山動搖;蛟鱷潛形百怪伏,虎豹戰服萬鬼號。」形容寶刀威力無比,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可以化解和消除一切困難和險阻。「時作龍吟似懷恨,未得盡剿諸天驕」將寶刀人性化,言寶刀的抱負。其中「天驕」為天之驕子的略語,漢時指北方的匈奴,後來泛指邊地強盛的民族。此處指金人和南丹蠻。
「蠢爾蠻蜑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指愚蠢的蠻夷使弄竿棒,忽聚忽散像成群的猿猴一樣。「使君拜命仗此往」,指你接受命令憑仗這把寶刀前去。「紅爐熾炭燎氄毛」,形容平南丹蠻之亂會輕而易舉。「氄」,指鳥獸附肉細毛。「奏凱歸來報天子,雲臺麟閣高嶕嶢」,指你將會取得勝利,凱旋而歸,表功臣的雲臺、麟閣高聳入雲,正在等待著你。
「將眈驕侈,士狃貪饕。虛張囚馘,妄邀金貂」,指當時軍中出現的惡習和腐敗情形。將官喜歡驕橫奢侈,士卒習慣於貪財,虛報俘虜和殺死敵人的數目,非分的追求金貂冠,過分地求官位。「使君一一試此刀,能令四海烽塵消,萬姓鼓舞歌唐堯」,指的是只要使用這把寶刀,一切困難危局都能挽回,戰火湮滅,四海升平,百姓歡歌,一起歌頌聖明君主。「唐堯」,即帝堯,是古代有大德的聖明帝王。這裡作者以「唐堯」來比喻宋高宗趙構,為敬美之辭。
讀罷詩文,只感到:氣勢磅礡,英雄蓋世,豪氣衝天,蕩氣迴腸,正氣充滿天地間。這首詩盡顯岳飛的豪情萬丈,忠肝義膽,表露出詩人捍衛國家、忠君為民的大義氣節。
千古數月,風雲年代,誦讀古詩,緬懷英烈。忠魂正氣,滌蕩人間;功業英名,永載青史;一代英雄,萬世流芳!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