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幻像?中國宏觀經濟分歧最大時點到來

作者:李超 發表:2017-03-08 08: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7年3月8日訊】當下宏觀經濟不能確認復甦

每年年初都是宏觀經濟判斷分歧最大的時候,產生分歧的根源是對經濟自身內生動力的判斷。樂觀的觀點認為經濟內生動力很強,可以使經濟走出強勢性的復甦,但我們認為,當下宏觀經濟的積極方面是健康性在提高,不能確認復甦。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推動中遊行業市場出清,即行業內小、差、弱的企業逐漸倒閉退出,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提出瞭解決殭屍企業的問題。這些企業的訂單逐步轉移至本行業競爭力強的企業,使得訂單增加,跟進漲價,繼而改善利潤。這一過程不是經濟在持續復甦。

製造業投資增速會出現大幅上升嗎?

關於朱格拉週期拐點臨近,製造業迎來復甦週期的觀點,我們認為目前判斷製造業投資大規模復甦還為時尚早。第一,製造業的設備更新等大量資本開支必須依靠外源融資,但銀行信貸目前投向仍是政府基建和地產按揭;第二,PMI指數顯示製造業內生動力不足;第三,製造業內部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化,設備製造行業仍處於被動去庫存階段。

經濟的內生動力為什麼還比較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長期的基建加工業化儘管帶來了經濟高增速,但邊際效用已經遞減,2009年4萬億大規模投資並沒有帶來經濟潛在增速的回升,近幾年中國是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是略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經濟的緩慢回落,在經濟開始有一些週期性向上動力的時候也不會特別強。供給側改革推進帶來PPI上升,理應推動企業產生很強的擴張意願,但現實告訴我們這仍集中於部分市場出清的中遊行業,中游價格上漲向下游的傳導,並促進下游的市場出清仍然是複雜而緩慢的。

當前更像1998年至2002年的中國經濟

東南亞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外需疲弱並有通縮風險,時任總理朱鎔基推動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房地產市場化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大量產能落後的國有企業關停並轉實現市場出清,隨後經濟走向健康化。當前的供給側改革和中游市場出清與當年有很強的相似性,雖然市場出清是增長的基礎,但不代表經濟增長一定會啟動。2002年之後的經濟增長並不是單靠市場出清,更多的還是房地產投資和加入WTO帶來的外需拉動。

中國經濟最大復甦的可能來自出口,但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中國不可能再搞大規模的基建建設,房地產投資也難言樂觀,製造業投資在緩慢恢復中,消費又較為平穩,唯一有可能有較大變化的就是進出口。近期進出口的大幅上升,既有基數原因、也有發達國家經濟回暖、尤其是再通脹的影響。是否有可持續性仍然要看特朗普的基建加減稅政策能否兌現。如果中美之間又規避了貿易戰,中國經濟可藉助這次全球的需求側邏輯復甦,但美國及其他經濟體的貿易保護又形成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韌性強但難言復甦

基建與地產的關係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在去年年底制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時候,政府考慮到地產投資可能下降的影響,相應會要求基建加碼,以對沖地產投資下滑。但今年年初以來,地產投資並不差,基建確實強勁開局,政府只是通過基建投資對沖地產下降風險,沒有必要靠基建把經濟拉強勢復甦。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本身的韌性很強,卻難言復甦。地產政策將繼續分化,一線城市控房價、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製造業緩慢復甦,沒有很強的內生動力,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來自出口,既可能帶來復甦,也可能出現衝擊經濟的黑天鵝。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及其團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華泰宏觀研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