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權力如何滑向宦官手中的?

發表:2016-10-10 00: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司禮太監劉瑾像。(網路圖片)

明朝之前也曾發生宦官為禍之事,嚴重時如中唐後期,宦官甚至可以殺死或更換皇帝,因此,建國後,朱元璋對宦官一直保持警惕與戒備,他規定宦官不得干預朝政,並在皇宮立了塊鐵牌子,寫著:嚴禁宦官干預政事,預者斬。他還規定,宦官級別不能超過四品。朱元璋一朝,宦官只能做些挑水掃地傳達之類的工作。為防宦官弄權,朱元璋還禁止宦官讀書。掌管圖書典籍的宦官,只要能認點字就行了,稍微文化高點的,也只限於那些為皇帝記錄詔令的少數宦官。

然而,朱元璋怎麽也想不到,大明王朝卻成了歷史上宦官禍國最嚴重最慘烈的朝代。

成祖朱棣重用司禮監太監,給予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官民隱事」等大權,以致出現宦官馬騏激變番邦的事件。若說朱棣時馬騏誤國還只是個案,那到明宣宗時,宦官專政則開始氾濫了。宣宗元年,在內府竟然設立了教習內官監的內書堂。宣宗時,太監開始代表皇帝到全國各地採集奇花異草,珠寶珍玩。但那時太監還不敢太造次,像袁琦、裴可烈,都是皇帝十分寵信的太監,一旦犯錯,立即被誅殺。上面提到的馬騏,因貪慾而使交趾造反並脫離明政府統治,最後也被砍頭。這說明太監還不能形成重要勢力,皇帝還可以管理。

但,明英宗後,太監變得無所顧忌,開始染指軍隊礦山等等,地位日益上升,甚至凌駕於內閣大學士之上。嘉靖初年,太監見到內閣首輔,要打恭作揖行禮,到嘉靖中期,太監只需要對首輔平視行注目禮就行了,嘉靖後期,嚴嵩任首輔時,還要向太監拱手作揖才能進宮。嘉靖朝和太祖朝還是宦官沒有得勢的時期,其他時期,太監的權勢如何,大家可以放膽去想像了,《明史》說,崇禎時,內閣大學士新上任,首先要到司禮監太監那裡請安報導。

明朝皇帝是權力是如何滑向宦官手中的呢?

首先是朱元璋設定的政治制度存在缺陷——皇帝與大臣溝通需要經過宦官。

朱元璋廢除丞相後,明朝漸漸形成了內閣幫助皇帝批復奏章的體制。按照這個體制,明王朝的內閣不能單獨行使職權,他的權力來自於自己的「票擬」和皇帝的「朱批」。

票擬,又叫票旨、條旨。通常情況下,全國各地各部門的報告文書先彙集到通政司,通政司登記在桉,錄下副本,然後將所有文書轉給皇帝,皇帝看了之後並不發表意見,而是轉到內閣,由大學生將處理意見「用小票墨書」後,分別貼在這些報告的封面上,返還給皇帝。皇帝要是同意了,就是紅筆抄寫工整,頒行全國。內閣大學士的意見叫「票擬」,皇帝的御筆使用硃筆,叫做「批紅」。經過批紅的文書,再登基備桉,錄下副本,然後分發各地各部門執行。

只是,大學士跟皇帝之間,還隔著一段距離。對皇帝如何裁決,是不是依照大學士籤注的意見裁決,甚至會不會作相反的裁決,大學士不知道,他們很少有向皇帝當面陳述解釋的機會。像嘉靖萬曆時期,皇帝身居宮中,大學士數年甚至數十年都看不到皇帝的影子。

比如,朱見深在位24年,始終藏在深宮,大臣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大臣。朱見深死後,朱佑樘登基,依然龜縮如故。38年來皇帝第一次召見內閣,大臣第一次見到皇帝真面目,也只是皇帝朱佑樘跟幾位大學士談了些家常就結束了。

內閣大學士及其他大臣見不到皇帝,他們之間的溝通,就需要宦官這座橋樑。

明政府的宦官組織,共有40個機構(12監,4司,8局,16雜房),司禮監太監僅僅只是40個機構中12監之一的首長,但卻是一個最高職位,可謂太監之王。原因很簡單,他負責伺候皇帝,並擔任皇帝和內閣間的跑腿工作,最接近權力中心。大學士籤注的意見,必須司禮監太監先看過,才能到達皇帝處。

其次,《廿二史札記》的作者趙冀分析的,是皇帝不理政事。

明朝宦官禍患最厲害的三代皇帝:明英宗和明熹宗兩朝,皇帝幼年登基,難以料理朝政;正德皇帝荒淫無度,不肯料理政事。這樣太監便有機會愚弄皇帝,從而竊奪權力。

正德皇帝朱厚照15歲登基,正是貪玩的年紀,司禮太監劉瑾,經常趁朱厚照玩樂時,請他批閱奏折。朱厚照就大怒說:「你不會代我批嗎?我用你干什麽?」而劉瑾等的就是皇帝這句話。從此司禮太監成為皇帝的助手,大學士反而降為司禮太監的秘書——凡有奏折,劉瑾先帶回家,與妹夫商量處理意見,由於他們胸中墨水少,寫出來的批復言辭粗糙,就交給大學士加以潤色,然後再呈給皇帝。這樣一來,本屬於內閣的票擬權就落到司禮太監手裡。大學士的發言權就少了很多。到了後來,大學士都是由宦官推薦。

劉瑾之前的王振,早揭開了宦官當權的序幕。英宗朱祁鎮繼位時6歲,司禮太監王振帶他玩,朱祁鎮對他很敬重,稱之為「王先生」。在能管得住他的張太后死後,王振威風大增,無人能控制他,權傾朝野。

朱見深繼位後,大太監汪直更是利用皇帝懶得理政的毛病,竊取了皇帝的權力,自己成了實際上的皇帝。

清朝和明朝的行政制度相似,清朝設軍機處幫助皇帝處理政事,也是由宦官在皇帝與軍機大臣之間傳遞。但清朝並沒出現宦官專權現象,原因就是皇帝勤政。清朝十二帝,基本都很勤政,經常接見臣下,這樣就壓縮了宦官弄權的空前。明朝荒唐皇帝多,是宦官弄權頻發的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