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明君主朱棣(圖)



明成祖朱棣畫像。(網路圖片)

少年英傑 靖難奪位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 ,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

聰明伶俐的朱棣,長相酷似朱元璋,所以從小就倍受父親的寵愛。在小朱棣剛滿十歲的時候,父親就封他為燕王。

從洪武十一年(1378 )開始,朱元璋陸續將各親王派到他們自己的封國去,洪武十三年( 1380 ) , 20歲的朱棣也進駐了北平封國。當時右丞相徐達奉命鎮守北平,徐達不僅是朱棣的師長,也是他的岳父。在徐達的教導下,朱棣軍事理論與武藝都迅速提高。

朱棣在徐達的嚴格教授下,練得一身好武藝,逐漸顯露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後來明王朝胡惟庸、藍玉案發生後,當年跟隨朱元璋開創大明朝的開國元勛宿將幾乎全給殺光了。這樣北部防禦蒙古侵擾的任務,朱元璋就只能交給二子秦王、三子晉王和四子燕王承擔了,時稱他們為「塞王」。

當然,朱棣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很有謀略。在同入侵的蒙古軍隊交戰中,屢建戰功。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 )正月,元殘餘勢力南侵,朱元璋命令朱棣和晉王帶兵北征。晉王膽怯,而朱棣置生死於度外,獨自率傅友德等大將深入敵人後方,進軍中正遇大雪,不少將領又主張立即出其不意地逼近了敵營,迫使元殘餘勢力未戰而降。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大喜。後來,朱棣多次受命北征元兵,多有戰功,軍權日重,威名大振。

朱元璋立長子朱標為太子引起了諸王特別是秦王、晉王、燕王的不滿。洪武二十五年( 1392 ) ,太子朱標病死。

秦、晉、燕三王無不窺伺皇太子之位。為杜絕諸王對皇太子之位的覬覦 ,朱元璋決心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不久,秦王、晉王相繼死去,朱棣兩個強有力的對手消失了。

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隨後,朱允炆就在心腹大臣齊泰和黃子澄的慫恿下開始削藩。他們在籌劃一番後,決定先削曾有犯法行為的周、齊、湘、代、岷等五王,砍去朱棣的手足,然後再行削奪。朱允炆於是開始削藩,下令將周王、岷王、代王、齊王的王爵先後削去,降為平民,而湘王則自焚而死。

聽到五王的命運後,早就作好準備的朱棣為避免朱允炆猜忌,於是裝瘋賣傻,假裝患有瘋玻他整天披散著頭髮,在大街上發瘋狂跑,大喊大叫。有時在街頭上奪取別人的食物,狼吞虎嚥,有時又昏沉沉地躺在街邊的溝渠之中,數日不起。謝貴等人聽說後,便借問候之名前來探查。當時正好是盛夏,烈日炎炎,酷熱難耐,只見燕王府內擺著一座火爐,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邊,身穿羊羔皮襖,還凍得瑟瑟發抖,他還在大聲呼叫著喊冷。兩人與他交談時,朱棣更是滿口胡言,讓人不知所以然。張、謝二人見狀,相互對視了一下,就告辭了。但誰知燕王府官吏葛誠告密說:「燕王是裝病,你們千萬別受他矇騙。」兩人聞後,正在猶豫間,朱允炆密令張、謝二人和原為朱棣親信的北平都指揮張信設法逮捕朱棣。

這時的張信猶豫不決,回到家中把事情告訴母親,母親說:「這件事不能這樣辦,我聽說燕王應當據有天下,王者不死,難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嗎?」張信權衡利害,決定還是告訴朱棣。他換上便服,乘著婦人車,偷偷進入燕王府,將皇帝下旨逮捕朱棣的消息,一一密報於燕王朱棣。

朱棣當即計殺謝貴等人,並於公元1399年秋,以「清君側」為藉口,以「靖難」為名,起兵南征。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爆發。朱棣起兵後,便將耿炳文率領前來討伐的30萬大軍擊潰。

朱允炆只得命李景隆率50萬大軍出征。朱棣聽說後,喜不自禁地說:「從前漢高祖用兵如神,還只能率兵十萬。

李景隆這個小子,腹中空空而又盲目自大,給他50萬人馬,真是自取滅亡。」

朱棣便設計把固守北平的重任交給兒子朱高熾,自己領兵直趨永平大寧,臨走時又故意撤去了盧溝橋上的守兵,以引誘李景隆深入。李景隆不知是計,聽說朱棣已率師援救永平,果然匆匆忙忙直奔北平而來。大軍過盧溝橋時,李景隆見沒有一個士兵守衛,便喜不自勝地說:「不守此橋,我看他是無能為力了。」遂命大軍直逼北平城下。

朱高熾嚴遵父命,堅守不出,連城中的婦女也被動員出來參戰。李景隆所統帥的部隊,卻號令不嚴,人馬雖多 ,但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只有都督瞿能勇敢善戰,他率領自己的兒子及前鋒部隊,直殺入張掖( yè)門。正當勝利在望的關鍵時刻,心胸狹窄的李景隆怕瞿能得了頭功,不僅不發援兵,反而勒令緩攻。這樣就給燕軍以喘息的機會。朱高熾命令將士連夜向城牆潑水,天寒地凍,瞬時便結下厚厚的一層冰。等李景隆率大軍趕來,早已失去了戰機。

朱棣擊敗永平的遼東軍隊,又設計攻破另一重鎮大寧。在收編了大批軍隊之後,揮師北平,與堅守在城內的長子朱高熾裡應外合,大敗李景隆的部隊於城下。李景隆率先逃跑,連夜奔回德州。士兵見主帥已逃,也都落荒而逃。

不久李景隆又糾集60萬大軍北上,與朱棣在白溝河展開決戰,結果又遭慘敗,朱棣率軍尾隨追擊李景隆的潰逃部隊,在濟南將其一舉殲滅,朱允炆的精銳盡失。公元1402年,朱棣率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進佔鎮江,並準備進攻京城。

朱棣拒絕了朱允炆的求和,率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據守金川門的谷王和李景隆開門迎降,京師遂破。朱允炆的去向不明,歷時三年之久的皇位爭奪戰,終於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稱帝,是為明成祖。

朱棣即位後,對跟隨他「靖難」奪位的功臣都給予提拔重用,並將周、齊、代、岷四王的原爵恢復,但等統治鞏固後,還是將包括這四王在內的其他諸王以各種藉口廢除或削奪其兵權。對朱允炆的舊臣,只要能夠真心歸附的,朱棣也有選擇地量才使用。此後,朱棣開始減輕刑法,停止濫殺,以盡快改變濫殺故臣所造成的恐怖緊張局面。

整頓國政 傳揚國威

明成祖在位期間,吸取建文帝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中央集權。

一是設立內閣。朱棣即位後,設立內閣。內閣成員俗稱閣臣,也叫殿閣大學士。永樂年間,內閣成員不僅可以和皇帝從容議事,而且可以幫助皇帝閱讀奏章。此外,閣臣還有一個特權,即可以向皇帝上「密揭」,也就是打小報告,這就無形中提高了內閣的身價。明成祖讓解縉、胡廣、楊士奇、楊榮等七人入直文淵閣,他們都來自翰林院,官級雖只有五品,但都才華出眾。明成祖對他們很重用。由此看出,明成祖設立內閣不過相當於內廷秘書處,其權力無法與前代丞相相比。但是,它的設置對於推動整個官僚機器的運轉,對於加強中央集權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二是削藩。朱棣是以「藩王」起兵「靖難」而奪取皇權的,深知藩王擁兵過重對中央皇權所造成的威脅。他即位後,為穩定當時局勢,獲得諸王的支持,立即恢復了被建文帝削去王號的諸王爵位並給予大量賞賜。但幾個月後,他就陸續剝奪了藩王的兵權。

創設東廠是明成祖第三項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明成祖即位後恢復了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機構———錦衣衛。永樂十八年( 1420 ) ,明成祖又設立了特務組織———東廠,由宦官掌握。東廠和錦衣衛合稱廠衛。明成祖廣泛使用廠衛特務,他們四處刺探官民言論。上至太子、親王、駙馬,下至普通官吏、平民百姓都處在特務們的嚴密控制下,就連這些監視別人的特務也處在別的監視之下。明成祖時錦衣衛頭子紀綱氣焰熏天,天下人似乎都在他的監視之下,沒想到還有人在監視他。監視者向明成祖密告紀綱罪惡,明成祖隨即將紀剛誅殺。可見,無論誰有越軌行為,馬上就會被最高統治者知道,真可謂無孔不入。

削藩之後,如何加強北方的軍事力量,以防外寇入侵這一問題。朱棣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遷都北平。北平是朱棣的發祥地,且距北面邊防很近且屯集有重兵。

永樂四年( 1406 ) ,朱棣下令修建北京宮殿,並重新改造北平舊城。

永樂十八年(1420 )工程竣工。就在這一年,朱棣宣布自明年起,以北平為京師,改南京為留都。永樂十九年(1421)春,朱棣正式車駕北遷。

朱棣即位後,在加強皇權、創造安定的政治局面的同時,在經濟上繼續推行朱元璋休養生息、移民屯田和獎勵墾荒的政策,努力恢復社會生產。

長達三年的「靖難」之役,淮河以北的廣大田地,雜草叢生,荒涼衰敗。朱棣對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振興農業經濟。遷移蘇州等十郡和浙江等九省的災民充實這一地區。在「靖難」戰爭中遭受破壞嚴重的地區,政府還發給耕牛、農具,幫助他們盡快恢復生產。同時,朱棣還採取嚴厲措施,懲處貪官污吏,限制僧道發展,賑( zhèn)濟災民。

由於這些措施得到了有力的推行,使永樂朝的農業經濟比洪武時代又有了新的發展。特別重視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注重文化典籍的蒐集整理工作。

永樂元年( 1403 )七月,朱棣授命解縉組織編纂《永樂大典》。他要求「書的內容要務求詳備,凡有文字以來的經、史、子、集百家之言,以至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都要收羅進去,毋厭繁浩。」根據朱棣的旨令,先後調集了3000多人,用了4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擁有22937卷,約3億7千萬字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類書的編纂任務。朱棣審閱後十分滿意,賜名《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收集了自先秦至明的許多文獻資料,為保存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典籍起了重大作用,在客觀上為保護祖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對外關係上,朱棣一面廣泛吸引外國使臣來中國貿易,一面派出自己的使團走出國門,出訪外國。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就是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

對這次大規模的外交活動,朱棣做了多方面的周密的準備工作。永樂五年( 1407 ) ,朱棣下令在翰林院開設「八館」,訓練培養通曉外國語言和國內少數民族語言的人才,同時朱棣還命令福建沿海修造大批海船。僅永樂五年就建海船749艘。這些船隻很大,長約147米,寬約60米,可乘千餘人。組織人才齊全的出使隊伍。鄭和的這支隊伍除士兵外,還有各種行政和後勤人員,如醫官、文書、翻譯、工匠等等,應有盡有。

永樂三年( 1405 )七月,鄭和率領27800多人的遠航隊伍,帶著大量的絲織品、瓷器、鐵器、布帛和充足的口糧,日用品等,分乘62艘寶船,自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瀏河鎮)集合啟航。

鄭和的船隊首航直抵佔城(今越南) ,然後往南到達爪哇、蘇門答臘(今印度尼西亞) ,再往西航行到滿刺加(今馬來西亞)、古裡(今印度南部)等國。穿過馬六甲海峽繼續向西行駛,最遠到達波斯灣沿岸和非洲東南部。

自此之後,鄭和歷經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先後29年,七次下西洋,行蹤遍及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他們每到一個國家,都以明朝使節的身份,向當地國王宣諭明成祖的詔書,以宣揚中國皇帝的皇恩浩蕩。向當地的國王或首腦贈送皇帝朱棣的禮品,表示建立邦交,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的誠意,並邀請他們來中國訪問。並同當地官府進行貿易,從各國收購了許多象牙、珍珠、珊瑚、香料等物品,受到當地人們的熱情歡迎,人們稱大明船隊為「寶船」。

鄭和遵照朱棣的命令,遠航西洋,這是當時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宣揚了國威,大大促進了我國和亞洲、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各國人民的友誼。

在鄭和下西洋之後,許多國家的國王、首腦或使臣,紛紛來到中國訪問,建立了邦交和貿易關係。

發展生產 鞏固邊防

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為我國滿族人民的祖先。在秦以前,女真叫肅慎,隋唐又叫靺鞨( mò hé) ,遼代後始稱女真。明朝永樂元年( 1403 ) ,即派邢樞等使臣前往奴兒干地區詔諭。女真各部的首領相繼歸附,在開原設立馬市,同海西、建州兩部進行交易。同時,發給女真酋長許可證,每年都可到指定的地點做買賣。對於前來參加馬市貿易的女真族首領,朱棣還命當地官員賞以豬羊酒席,以資鼓勵。因此,在整個永樂朝,女真族都按時入貢,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

西南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緩慢,個別地方還停留在奴隸制時代。這些地方長期以來實行土司制度,即利用當地少數民族上層人物進行統治,長官世襲。明成祖取消世襲土司,委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擔任當地的知府、知州、知縣等,變間接統治為直接統治。設立了貴州布政使司,此後,貴州就成為十三布政司之一。它的建立促進了當地落後生產關係的變革,改善了廣大勞動者的社會處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明成祖對西北地區及南海諸島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經營。通過對邊疆的經營,不僅加強了對邊疆和內地的聯繫,促進了邊疆的發展,而且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

朱棣在發展大明同周邊各民族關係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對敵對國家或藩屬則斷然進行武力征討。

元順帝逃往漠北以後,於洪武三年( 1370 )死於應昌(今內蒙多倫縣東北)。蒙古貴族逐步分裂成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中韃靼部最為強盛,時常南下侵擾明朝邊境。朱棣一面與之修好,封各蒙古部落酋長為王,賜予金銀、布帛、糧食等物品;另一方面積極防禦,從嘉峪關起沿著長城進入遼東至鴨綠江一線,先後建立了9個邊防重鎮,即所謂九邊。這九個軍事要塞都配有精銳軍隊,以抵禦蒙古貴族的南下侵擾。

永樂七年( 1409 )二月,朱棣派使節赴韃靼通好,但使節反被韃靼殺掉。朱棣大怒,七月派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征討韃靼,但由於丘福輕敵妄進, 10萬人馬在臚朐(lú qú)河(今克魯淪河)全軍覆沒。消息傳到京師,朱棣怒不可遏,決定親自率軍北征。

永樂八年( 1410 )春,朱棣率師北征,命戶部尚書夏元吉留守北京,接運軍餉。自己親率50萬大軍遠征。五月,人馬行至臚朐河。本雅失裡不敢接戰,北逃斡( wò)難河。朱棣揮師追殺,兩軍遂大戰於斡難河畔。朱棣率軍衝鋒掩殺,大敗敵眾。本雅失裡丟棄輜重牲畜,只帶著7騎渡河逃走。這次親征,沈重打擊了韃靼勢力,使其在相當長的時間不敢南下侵攏。

朱棣首次北征韃靼告捷後,又先後四次親征漠北。朱棣數次發動對蒙古貴族的征戰,一方面有效地防禦和打擊了其侵擾,但也確實耗費了大量的人財物力。第三次出征,僅運輸糧草一項,就用驢34萬匹,出徵收效不大,最後,朱棣積勞成疾,竟病死在遠征途中。

朱棣卒年65歲,在位22年,他一生勤政事、重桑麻,注重發展外交,鞏固邊防,政績頗多,總之他稱得上是明代少見的英明君主。



責任編輯:潤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