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傳文化「茶德」(組圖)

作者:白宜芳 發表:2016-06-08 0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茶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喟嘆。(圖片來源:Pixabay)

上蒼賦予茶樹淬煉天地之能量,吸收草木之精華與泉石之氣場,透過人的採造、品飲及靜心的過程,人彷彿重返大自然的懷抱。

茶之起源

茶之根源為茶種,先天野生乃神傳之物。人類千百年來形成的歷史名茶,最初無一不是承傳繁衍自原生茶種。著名的獅峰龍井、餘杭徑山、武夷岩茶、雲南普洱……等等,都是史前開天闢地、造山運動中,上蒼有意將其山水結構與茶樹品種涵孕其間,等待時機成熟,再點化傳送給人,啟迪人們採造與飲用的方法,經利用推廣而發揚光大。

野生茶是沒有被人類栽培、馴化與大量發現和利用的茶樹之源,現今部分的野茶品系確是中國茶飲的起源,無論茶種之始或是栽培馴化,兩千多年來的歷史名茶,都是從九州各地發現的原生群體種開始,經中國人幾世代的採制、分類和飲用經驗,確定了該茶品,具有養生保健、優質香韻與經濟價值,遂大量繁衍栽培傳播,經歷代僧道文人定調茶器茶法,成就了今日唐宋明清以來的茶道藝術風華。

歷代僧道文人定調茶器茶法,成就了唐宋明清以來的茶道藝術風華。

茶之樞紐為人本,華夏五千文明崇為國飲,自上古半神半人社會,相傳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經神農通脈定性以後廣為流傳利用。商周茶葉尚日晒、漢代養生好芼茶(在茶中加入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一起煮),歷代採造、蒸焙、飲用的方法不盡相同,三千年前從養生食物逐漸的演變,一千年來唐宋定調碗鼎、明清專事壺甌,各式純粹的喫茶和飲茶的茶具與方法輩出,明清以降,完整的修身養性品茗藝術工夫茶面世。

古代茶事,天地人三才圓通,今之茶人遵古效賢,在茶史茶經上用功,由採造沏奉到品啜宏揚、詩詞歌賦,文士反覆咀嚼、孜孜不倦。時至末法亂世,物慾橫流、三才顛沛錯亂。有人假茶真賣圖暴利、有人惟香是問走偏峰,從不識真茶能養生通脈、其韻致含斂幽趣。

具觀察從1980年代開始,各地茶山相繼遇難,除了山坡地濫墾、茶樹慘遭前所未有的農化污染,茶葉在農藥、草劑、荷蒙、化肥的洗禮下,悲夫!日日習慣接受偽香異味,將不可知含毒的雅湯當做甘露寶……。此實為茶道末世之浩劫,有的人宣揚勸導──初為人眼中釘、終成中流砥柱,有的人隨波逐流──屈俗不要緊還要強辯,這一切悉在人為。

茶中有德上天賜禮

茶之具體表現在茶湯,茶葉自古明訓──野者上園者次,茶樹生長宜放任終生野化,以全其天性神旨。茶葉經人工採摘得宜、製造順性,茶席上以真火清泉候湯,沖沏出來的茶自然予人香遠韻真、袪襟滌滯。

由於上蒼賦予茶樹有淬煉天地之能量,吸收草木之精華與泉石之氣場等超能力,透過人的採造、品飲及靜心的過程,人彷彿重返了大自然的懷抱。

品茶者,唯有透過日常不斷飲用天性具全而純淨的茶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年久月深,終能領會茶裡乾坤大,以及草木泉石之精華、日月山川之奧妙。人飲真茶──時時身心宴然、久久自然氣質變化,因而也產生與個人生命相容相攝的深厚茶德

茶趣茶境茶德


茶中有德,能變化氣質。(圖片來源:Pixabay)

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從形質、性情到精神層次,大致可歸納為:

茶趣、茶境、茶德這三方面來探討。茶趣、茶境、茶德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循序漸進的,三者的順序,其實就是習茶者的次第,茶人由初入門、繼而登堂入室所必經之路,對茶人來講更是三位一體。

茶之雅趣能引人入勝,例如:賞心悅目的茶席、雋永古雅的茶器、香甘重滑的茶湯,甚而良辰美景、知音幽會的品敘,悉為茶趣。

但就是有人喜歡龍井、不愛碧螺春,獨好春茶、不飲冬茶,使用茶器擅用銀壺、不喜鐵壺的情形,都是由人的主觀性情,以及對茶、對品茶、對泡茶的理解程度與經驗習性所致。

茶人茶德之形成

茶趣、茶境、茶德三者到最後、最重要的,應該是茶人所具備的道德修為,也就是茶人之德。「茶德」往往是影響到茶文化的本質與內涵的關鍵所在,也影響到整個東方茶文化的興盛與規模。

茶事能否成為茶人終生的興趣或成就志業,關鍵在於是否在品茗過程中,清晰愉悅的體驗到美好的境界?

高山浮雲海龍井述江南

一茶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位深入的品茗者,不難從一片茶葉,品嚐出日月山川蒙太奇。高山浮雲海、龍井述江南,一杯茶,含納大自然日月、山川、草木、嵐露與手澤的精華,飲茶不失為身在俗塵,卻能直接回歸大自然懷抱的好辦法。

如果你沏的是明前龍井,茶湯的味韻和氣場,將帶領你進入秀麗的江南水鄉,細雅靈活的西湖龍井,散發出人文書香與南宋精雅的氣息;如果你品的是端午過後的大禹嶺,那渾厚、細緻的花果、煉乳香息,讓人彷彿登上了中央山脈在觀賞雲海,立在巍峰上,那千萬年簇成的青松巨柏向你微笑招手。

「茶境」是指在飲茶時自然產生的深刻體驗;一甌茶含納多少肉眼所見不到的「自然與人文」的奧妙,茶席間透過茶人的傳遞,茶香流轉與湯韻迭變具是活的,時時刻刻、婉轉變化著,霎那間散到每一位茶友的靈臺與胸腹間久久不散,展現出種種茶韻的內、外茶境,有的人喜歡說成是「茶禪」,但此處稱為「茶境」比較合理恰當。

品茶過程中身心也會產生內境,身體的四肢百骸、週身穴竅、經絡臟腑、血液肌膚、五官腦腑、松果頂門等等,受茶湯沁潤洗禮之後的綜合美好感受。譬如:茶人啜茶之後,產生「舌底鳴泉」──茶湯滲入舌根不斷生津的現象。「兩腋生風」──茶氣充沛、茶韻周天循環,身體因而輕盈飄飄然。「高大磅礡」──飲用採自野生高大的茶樹,氣貫頭頂、韻達腳底,胸腹間如排山倒海的暢快。

現代品茗記錄

筆者自1992年起,開辦‘中國歷史名茶沏賞雅集’以來,就積極作歷史名茶的現代品茗記錄。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這用在大眾飲茶的情形也很貼切,通常嗜好飲茶的人,習慣喝自己家鄉的茶,或者以時下流行的茶為主軸,不會主動去瞭解久遠歷史名茶。近二十年來臺灣資深茶人或茶藝老師,對中國各地區的名茶產生極大的興趣與收藏、買賣,影響所及內地、香港、星馬風起雲湧、群起效之,紛紛禮遇聘請茶人,到上述各地授課教學。

譬如:2011年第一次收到武夷醉西施名茶,允為高級班之上課教材,在畢業的最後一堂課讓學員認識,品飲之後個個霎時身心軟綿、慵懶舒泰,在此情境下,確立了醉西施之味韻、氣場與美學品味的記錄,與武夷醉貴妃名茶相較差別甚大。

西施不就是貴妃嗎?古人立意命名既精準且言之有物,在沒得到正確的茶品之前,成百上千五花八門、稀奇古怪的武夷名欉名號,都會讓人感覺到不可思議,在不了了之下,大概會說這些是否都是過去文人的文思夢囈?

其實古人立意和命名很精準且言之有物,貴妃茶飲後的味韻、氣場和美感猶如人面見正宮娘娘,但見貴妃端莊賢淑、不茍言笑,飲過醉貴妃恰似喝了一點酒,面目開始產生微醺,這是因為茶氣聚集在松果體,造成飲者惚兮恍兮的酩酊狀,但娘娘仍舊正心端坐、母儀天下,與醉西施主動開放、拉近人我是非距離的陶醉完全不同。

中國茶既帶有美好的花果豐味,更是調節人體的「萬病之藥」。

透過茶,有人文思泉湧、妙語如珠,吟詩做對、手舞足蹈,身心的暢通、生活的經驗、旅行的見聞,大大有助於品茶者的內境、外境連通亨達。

所以,我們才會說:「茶中有德,能變化氣質。」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