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於錢財的態度充滿智慧。紀曉嵐認為勤儉者為天下最富之人,貪饞者為天下最窮之人;劉伯溫在得到皇帝賞賜的大量財物後,卻善於散才之道。
紀曉嵐論貧富的故事
有一次,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閑暇無事,在文津閣與紀曉嵐和和珅閑談。乾隆問和珅和紀曉嵐道:
「二位愛卿,你們說天下什麼人最富?又什麼人最窮?」
愛捧場和討好乾隆的和珅 ,搶先說道:「聖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以為陛下最富。最窮的算乞丐,他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這話沒有說錯,但乾隆聽後沒有吭聲,把臉轉向紀曉嵐:「紀愛卿,你再說說。」
紀曉嵐不願與和珅當面爭鋒,所以不說話,現在乾隆點到自己,只好說:「回聖上,臣以為天下最富之人是勤儉者,天下最窮之人是貪饞者。只要勤儉,即使家徒四壁,也會慢慢富起來。如果既貪且饞,萬貫家財,也要揮霍乾淨。」
「嗯,說得對!」乾隆連連點頭。
和珅只從實處著想,專拍乾隆馬屁,沒有站在高處,從人的立身準則上考慮,所以遭到冷遇。
紀曉嵐這種貧富觀點,時時流露出來,還有一個故事為證。紀曉嵐有一次陪同乾隆,在避暑山莊附近閑逛,無意中走進一座村落。這村子不大,只有二三十戶人家。房屋矮小,牆壁剝落,顯得很窮。村裡有座似廟非廟、似祠非祠的建築。裡面的一座神龕上,供有兩尊菩薩,一是財神爺,一是藥王爺。
這樣的供奉,乾隆看後,覺得新鮮。乾隆指著神龕,對紀曉嵐說:
「紀愛卿,你替它們寫副對聯如何?」
紀曉嵐面對兩位不同類型的菩薩的一座神龕,也頗有感觸,隨口吟道:
有錢難買命;(這是指財神爺)
無藥可醫貧。(這是指藥王爺)
這副對聯,可說是滿含深刻的生活哲理。「無藥可醫貧」,也是他的勤儉致富觀點的又一次流露。
勤儉致富是我們國人的傳統美德。清人陸以恬的《冷盧雜識》中,記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是杭州吳山,有人擺攤,出售秘法三條:一曰「持家必發」,二曰「飲酒不醉」,三曰「生虱斷根」。為了表示秘法之「秘」,用厚紙密封,慎而重之地擺著,標價銅錢三百,結果購買者發現,這三條的答案是六個大字:「勤儉、早散、勤捉。」事雖滑稽,但道理是無可非議的。
劉伯溫散財的傳說
劉伯溫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及後來的大預言《燒餅歌》,因劉伯溫功高蓋世,朱元璋經常賜予俸祿、山林及田地。劉伯溫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像平常人那樣將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而是每次得到賞賜後就用不同的方式去散財。
浙東某縣山區,山民自明朝後期開始就流傳著一個家喻戶曉的劉伯溫以詩歌暗語的方式讓有緣人取財的故事。這首詩刻在山溪岩壁上:
上五里,下五里,若要金銀竹橋裡。
在這個岩壁旁有一座竹橋,橫跨在溪水之上,距上游及下游五里各有一個村莊,橋的對面山腳邊有一個非常小的廟宇,供周圍村莊的人們去燒香禮佛。周圍山清水秀,曲逕通幽,是一個非常僻靜安寧的地方。但自從劉伯溫的詩在民間流傳開了以後,這座竹橋便成為尋財盜寶的貪財者想入非非的所在,小小竹橋拆了建、建了拆,風風雨雨多少年,歷盡磨難,曾讓無數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其實,能取意外之財的人都是大德大智大慧的,況且眾所周知,劉伯溫是能預測未來之人,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錢財落入那些貪財斂財的小人手裡,因此乘興而來之人總是敗興而歸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有一天,有一個家貧如洗但有滿腔報國之志的窮秀才,進京趕考偶而路過此地。由於趕路飢渴,沒有糧食果腹,遂用溪水洗臉及充飢,當他抬起頭來時,猛然看到岩壁上的這首詩,心中好奇,似有所悟,環顧四周,當他看到山腳下那座小小的廟宇時,恍然大悟,詩的謎底呼之而出。
他立即大步朝廟裡走去,來到大殿,上香禮佛之後,見過廟中主持,秉告劉伯溫詩的謎底就在此廟中。大家都驚呆了,他一語道破:「竹與燭同音,國師將謎底隱在了詩歌中。」
主持查看了連接兩個燭臺的古老的燭橋,燭橋沈重無比,經歷了數百年的煙熏火燎,已無人知其本來面目,現經過了和尚們近兩個時辰的擦拭,方顯出了金光閃閃的真容。劉伯溫的苦心安排,終讓寶物有了主人。
後來此秀才考上了功名,為官清廉,主持公義,晚年也學劉伯溫的助後人之法,在他的家鄉,設立了狀元山。山區哪個窮人如考上了狀元,就將此山作為獎勵。
責任編輯:李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