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航海測量發明--牽星術(圖)


中國使用指南針導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採取,並經阿拉伯人把這一偉大發明傳到歐洲。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在《自然辯證法》(Dialectics of Nature)中指出:「磁針從阿拉伯人傳至歐洲人手中,時間是在1180年左右」。1180年是我國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中國人首先將指南針應用於航海比歐洲人至少早80年。

著作《夢溪筆談》的北宋科學家沈括,在製作和應用指南針的科學實踐中,發現了磁偏角的存在。沈括精闢地指出,這是因為地球上的磁極不正好在南北兩極的緣故。指南針及磁偏角理論在遠洋航行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人們獲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類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從此開闢了許多新的航線,縮短了航程,加速了航運的發展,促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指南針對航海事業具備重要的意義。

英國的漢學家、科學史專家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995年)說:「你們的祖先在航海方面遠比我們的祖先來得先進。中國遠在歐洲之前懂得用前後帆的系統御風而行,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在中國航海史上從未用過多槳奴隸船。」

牽星術

所謂牽星術,就是利用天上星宿的位置,以及其與海平面的角高度,來確定航海中船舶所走位置與航行方向的方法,因此又稱為天文航海術。

早在秦漢時代,人們已經知道在海上乘船看北斗星就可以辨識方向。到印度取經學習的東晉僧人法顯在乘船回國時說:「大海瀰漫,無邊無際,不知東西,只有觀看太陽、月亮和星辰而進。」

直到北宋發明指南針之後,人們仍以觀看星體位置及其高度,作為導航的輔助手段。大約到了元明時期,我國天文航海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已經能夠觀測星的高度來訂定地理緯度。

牽星術的工具叫牽星板,用優質的烏木製成。一共十二塊正方形木板,最大的一塊每邊長約二十四厘米,以下每塊遞減二厘米,最小的一塊每邊長約二厘米。另有用象牙製成一小方塊,四角缺刻,缺刻四邊的長度分別是上面所舉最小一塊邊長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一。


鄭和航海圖中的牽星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若是用牽星板觀測北極星,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邊緣是北極星,下邊緣是水平線,這樣就可以測出所在地的北極星距水準的高度。高度高低不同,可以用十二塊木板和象牙塊四缺刻替換調整使用,求得北極星高度後,就可以計算出所在地的地理緯度。



責任編輯:予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