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塞恩與他的妻子薩利希(臉書圖片)
【看中國2015年05月27日訊】(許家棟編譯/綜合報導)據美國《紐約時報》引述伊斯蘭共和國官方通訊社(IRNA)報導說,本週二(5月26日),在伊朗監獄被關押長達10個多月之久的美國《華盛頓郵報》伊朗裔記者芮塞恩在伊朗法庭參加第一次聽證會。《華郵》指責伊朗法庭沒有正義,芮塞恩一案是伊朗內部鬥爭的一個棋子。也有分析指,秘密審判是伊朗強硬派意圖增加核談判難度。
據IRNA官方通訊社報導,39歲的記者、《華郵》駐伊朗德黑蘭分社社長賈森•芮塞恩(Jason Rezaian)週二在伊朗「革命法庭」(Revolutionary Court)出庭,被伊朗當局指控涉嫌為敵對政府充當間諜、併進行反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宣傳。
但指控十分模糊,沒有說明他到底為誰充當間諜以及要獲取哪些情報。芮塞恩的兄弟阿里(Ali Rezaian)說:「這一說法毫無根據。我認為,你能夠想像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不想讓人看到缺乏證據。」
芮塞恩最多可能面臨10年至20年徒刑
報告沒有提供進一步的細節,但根據在伊朗最初的聽證會上檢察官宣讀的罪名來看,《華盛頓郵報》稱,芮塞恩最多將可能面臨10年至20年徒刑。
去年7月22日,芮塞恩、他的妻子耶加內·薩利希(Yeganeh Salehi)和另外兩名攝影記者在德黑蘭被拘留,後來除了芮塞恩以外,其他人均被釋放。芮塞恩出生在美國,並在美國度過他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他同時擁有美國國籍和伊朗國籍,但伊朗不允許伊朗國民同時擁有其他國籍。
美國官員已在不同場合、多次向伊朗施加壓力,要求釋放芮塞恩等獲刑的美國人,包括在德黑蘭核計畫談判的場邊會談中。伊朗與世界大國都希望在今年六月底達成一項全面的核計畫協議。
芮塞恩的妻子Salehi身著傳統黑色伊斯蘭面紗,靜靜地不說話,在聽證會後拒絕了等待記者的採訪要求。她看起來很沮喪,用頭巾摀住臉,乘一輛黃色出租車離開了。
上週,芮塞恩的律師阿山(Leilah Ahsan)說,Salehi是阿布扎比全國性報紙《The National》的記者,她和一名外國媒體的自由攝影師也將接受審判。攝影師的姓名尚未被公布出來。
華郵:伊朗審判系統無一絲一毫正義
《華盛頓郵報》譴責對芮塞恩的拘留和案件的處理。
這家報紙說,儘管他的母親瑪麗在伊朗呆了兩個星期,但仍不被允許出席審判。《華盛頓郵報》補充說,Salehi也被禁止參加聽證會,並將被分開審訊。
《華盛頓郵報》執行編輯Martin Baron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系統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正義,目前,一個無辜的好人卻命運難料。伊朗對我們同事所做的一切不光彩的事情,只能會恐嚇了國際社會。」
《華盛頓郵報》國際編輯道格拉斯.傑爾(DOUGLAS JEHL)說:「指控荒唐可笑。傑森只是作為一名記者在做事,包括收集信息、核實信息,最終將其發表。」
被分配負責芮塞恩案件的法官Abolghassem Salavati素以嚴厲審判而著名。他曾主持過無數的政治性敏感案件,包括2009年在伊朗總統選舉示威活動中被捕的那些抗議者。
IRNA稱,芮塞恩的聽證會將在幾個小時後結束,而Salavati將決定下一個日期,但他沒有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無國界記者組織說,目前伊朗監禁著64名記者和網路寫手。
伊朗內鬥籌碼 阻礙核談判?
BBC記者說,這起案件是在伊朗與西方核談判展開之際發生的,因此非常敏感。
也有分析說,對芮塞恩的起訴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歐巴馬政府與伊朗政府達成核協議的難度。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認為,德黑蘭的強硬派系正利用起訴芮塞恩一事來破壞兩國外交進程,並令支持核談判的伊朗總統魯哈尼(Hasan Rouhani)難堪。
《紐約時報》去年12月報導,魯哈尼冒著政治地位不保的風險強調說,他已經決定要達成一項核協議,並準備對那些寧可繼續被制裁也不希望與西方達成協議的伊朗保守勢力開戰。魯哈尼說:「有些人可能不想看到制裁被解除,他們的人數並不多,卻想把水攪渾。」
4月2日,伊朗與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在瑞士洛桑就伊核問題達成框架性解決方案,為達成最終全面協議奠定了基礎。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2日發表社評文章,言辭譴責伊朗司法部門對芮塞恩犯有間諜罪的起訴,指出,芮塞恩完全是無辜的。《華盛頓郵報》還指出,芮塞恩一案是伊朗內部鬥爭的一個棋子。
伊朗與世界六強(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德國)的核子談判必須在今年6月30日之前達成伊朗限縮核計畫,以換取世界六強取消對伊朗制裁,並達成最終協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