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被水所淹的地方現成了一片草地,成片的碎石圈還稀分布著,放眼望去,頗為壯觀。(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08月18日訊】今夏遼寧省遭遇嚴旱情,由於少雨,碧流河水庫水位下降,一部分水庫淹沒區逐漸浮出水面。在水庫位於營口蓋州市楊屯鄉蘇子峪的淹沒區,連片的碎石圈在青草叢中若隱若現,而其中幾塊刻有特殊花紋的疑似古墓石塊。大連考古研究所專家從石塊花紋推測,石塊年代應在漢代以後,而考古學研究者劉俊勇則表示,該地區若真有墓葬或有關建築,在明代前後的可能性較大。
陸域面積萬餘平方米,這些石圈到底是啥? 8月13日,當記者到達碧流河水庫位於蓋州市楊屯鄉蘇子峪的淹沒區時,也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原本是碧波蕩漾的水面,現在已是青草依依,附近農家的牛群在這裡悠閑地吃著草。就在這片草地上,還依稀分布著成片的碎石圈,已露出水面的面積大約在萬餘平方米,放眼望去,頗為壯觀。
據青年網報導,一位劉大爺稱,自己自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就在此地居住,他在觀察了這幾塊大石頭後果斷地說,它們來自「將軍墳」!
劉大爺表示,這些石塊應該是當年公社建房之時,從附近山溝裡的「將軍墳」搬過來的,但是因為「將軍墳」地處山溝深處,他一直未曾親見。而傳說中的「將軍墳」所在地,目前已經淹沒在水庫中。
這些石塊真的來自「將軍墳」嗎?劉大爺口中的「將軍墳」又是什麼?據稱,當地曾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早在三國時期,遼東郡侯公孫度曾與曹魏作戰,遭遇曹魏大將軍司馬懿追殺,被亂箭射殺後葬於此地。一同被追殺的還有公孫度的孫女,葬在蓋州市什字街鎮李屯村塔後。人們口中的「將軍墳」就是公孫度之墓。傳說公孫墓園曾毀於戰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人看見墓碑上刻有「公孫」字樣,因字跡太過模糊所以不辨其名,而該墓碑大約毀於1958年。
按照傳說,「將軍墳」與當地「蘇子峪」的地名還有所關聯。營口市民俗學家宗海麗在所著《碧流河的傳說》一書曾略述:當年公孫度曾救過一個孤兒,公孫度戰亡後,孤兒為其收屍葬於此,並立碑標記,銘勒「蘇子峪」,「蘇」字諧音「輸」,表明公孫度戰敗於此,「子」取「孫」的一部分,寓意「公孫」,「峪」字寓意山溝。
責任編輯:呂仁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