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開鑿充滿著神奇(組圖)


在前秦建元二年(三六六年)。有一位出家人「樂僔法師」,因為住城市寺院,覺得人多口雜,他想找一個清淨之地修行,於是,他來到了三危山

三危山之南,是鳴沙山,峰巒起伏。黃沙接天。西北方是戈壁茫茫的大沙漠。但,他在三危山的河谷,卻找到了甘甜的泉水,又有林木蒼鬱。

樂僔法師先祭拜山神土地。夜夢山神土地來告:「你勿供奉我。」「那供奉誰?」山神土地答:「此地蓮花童子滿山滿谷,諸佛菩薩亦居於此,你當供養蓮花童子及諸佛菩薩。」


敦煌三危山

樂僔法師醒來後。看著三危山,不禁駭然:此時的三危山射出萬道金光,輝煌聖潔,在光中出現千百萬的「蓮花童子」,腳踩寶蓮花,手上持蓮花,身放多色光。

又看見:尊尊如來、尊尊菩薩、尊尊羅漢,……姿態栩栩如生。有的跏趺而坐。有的雙手合掌。有的飛天神足。有的講經說法。有的低眉含笑。有的金剛怒目。

這位樂僔法師看見蓮花童子,又看見飛天仙女。於是他想建一寺在此。

夜夢中──蓮花童子現身告訴他:「這座三危山,就是自然的大寺院,不用另建寺院,只在山中壁上,建窟洞供奉即可。」

樂僔問:「你是誰?」蓮花童子答:「我是大白蓮花童子是也!」「我如何供奉你?」

蓮花童子答:「不必另設主窟供養,但,任何一窟都有蓮花童子即是。」樂僔法師說:「明白。」

於是樂僔法師四處遊說,三危山有佛祖顯靈,募款建三危山石窟,終於建造了第一個石壁洞窟。後來的法良和尚,繼樂僔法師之後,大泉山谷,漸漸的興旺起來,來來往往的官員、商人、紳士、百姓,紛紛加入建洞窟。


敦煌莫高窟

於是:唐代時,已建一千個洞窟,取名「千佛洞」。這就是敦煌千佛洞莫高窟的由來。而蓮花童子,真的,個個石窟均有,絕不是蓋你的。

樂僔法師是誰?法良和尚是誰?盧師尊是誰?全是密、密、密也!

你可以說,這是個美麗的傳說,神話,但確實可以找到有關的文字記載。莫高窟的《李君莫高窟佛龕碑並序》中,有一段文字:

「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有沙門樂僔,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常)杖錫林野。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險,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屆此,又於僔師窟側,更即營建。伽藍之起,濫觴於二僧。」


敦煌第45窟(盛唐)佛龕全景

又有人根據這段文字具體化為一個故事:

相傳,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敦煌有個名叫樂僔的和尚對佛一心供養,非常虔誠,經常身披袈裟,手持禪杖四方雲遊。

有一天,樂僔雲遊到了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經過一天的奔波,他又餓又渴,十分疲憊,坐在綿軟的沙灘上歇息。這時候,夕陽西下。金色的余輝映照在三危山上。他驀地抬頭一看,奇蹟出現了:對面的三危山金光萬道,放射著五顏六色的耀眼光環。三座危峰的金光中化作「三世佛」顯出真容,倏地一晃,好似有無數菩薩在誦經說法。金光明暗交替地閃爍著,又隱約看到飛天仙女在金光中飛舞:有的在散花,有的在彈奏樂器……一心持戒修行、禮佛誦經的樂僔被這佛國奇景炫惑了,他認為三危山上的金光就是佛光顯現。這佛光照在他身上,頓感身心愉悅,疲憊盡消。心想,找苦苦尋求、頂禮膜拜的佛祖靈光不就在這三危山嗎?還要到那裡去追尋呢?他決心就在此修行拜佛。

於是,樂僔四處募捐化緣,請來工匠,在大泉河西岸的峭壁上開鑿了一個石窟。莫高窟的第一個石窟就這樣於1600年前在這塊沙漠聖地上誕生了。從此,三危山下的峽谷燃起了拜佛的香火,響起了誦經的木魚聲。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又有一個和尚來到大泉河谷,也在一個雨後傍晚看到了三危山上的「佛光」,堅信這兒是佛祖聖地,在樂僔首開的洞窟旁邊,又開鑿了第二個洞窟。這個和尚名叫法良。

此後,一代又一代的佛門弟子、達官貴人、商賈百姓都在這裡捐資開窟,火建寺院。洞窟的規模也漸漸擴大。僧侶們來來往往,香客、朝拜者絡繹不絕。絲綢之路的興旺,佛教文化的交流,更使莫高窟紅火起來。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