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鞦韆」的起源(圖)


鞦韆是我國民俗中最常見的娛樂活動,人人都會蕩鞦韆,可是「鞦韆」一詞究竟是怎麼來的?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鞦韆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需要上樹採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籐條的搖蕩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鞦韆最原始的雛形。至於後來繩索懸掛於木架、下拴踏板的鞦韆,春秋時期在我國北方就有了。據《藝文類聚》引述古籍記載,「鞦韆」本來是北方山戎的習俗,在寒食節這一天蕩鞦韆遊戲,用以鍛練身體的靈巧性。齊桓公打敗山戎後,這項遊戲隨即傳入了中原。北方寒冷,為結實起見,鞦韆的繩索多用獸皮製成,因此「鞦韆」的繁體字寫作「鞦韆」,偏旁都是「革」。

關於「鞦韆」一語的來歷,唐人高無際在《漢武帝后庭鞦韆賦》的序中寫道:「鞦韆者,千秋也,漢武祈千秋之壽,故後宮多鞦韆之樂。」高無際的意思是說「鞦韆」一詞乃是「千秋」的轉寫,後宮中為漢武帝祝千秋之壽,有蕩鞦韆這項遊戲,後來就乾脆用「鞦韆」來稱呼了。五代時期的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也寫道:「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蕩鞦韆的習俗流傳很廣,杜甫有詩「萬里鞦韆習俗同」。北宋時蕩鞦韆蕩出了新的花樣,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又有兩畫船,上立鞦韆,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候監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鞦韆,將平架,觔斗擲身入水,謂之‘水鞦韆’。」「水鞦韆」非常類似今天的跳水運動,是宋代雜技的新發展,在中國雜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頗有影響。



来源:家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