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圖片來源:Win McName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3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否會讓台灣失去華府這一關鍵支持者,歷經數月的不確定性後,川普政府近期的挺台舉措,讓台灣在獲得華府更多支持一事,逐漸增強希望。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雖然台灣官員對擁有川普的支持保持樂觀態度,但仍謹慎以對。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於美東時間29日撰寫長文指「台灣敢於希望川普會支持它對抗北京」(Taiwan Dares to Hope Trump Will Back It Against Beijing)。
美國近日切斷了中國接觸高階技術的管道,並在公開聲明中納入必定觸怒北京的更強硬涉台措辭。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3月19日訪台,對缺乏能源的台灣推動天然氣銷售計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今年2月釋出先前凍結的8億7000萬美元對台軍援,且軍方有伯克級神盾驅逐艦「強生號」(USS Ralph Johnson, DDG 114)及海軍勘測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2艘海軍船艦通過台灣海峽。
根據一位知情的美國官員說法,美國國防部本月稍早流傳一份臨時內部指引文件,呼籲必須對中國採取更強硬威懾措施以保衛台灣不遭受侵略,但這項建議似乎沒有實施。
3月28日,因台灣向美國採購價值80億美元的F-16V戰機,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特地出席在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首架機出廠典禮。雖然低調,卻是台灣高階官員罕見訪美。
儘管這幾週來,川普撤回了對烏克蘭的支持,引發美國恐拋棄台灣的擔憂,但台灣官員對擁有川普支持一事日漸具有信心。
一位台灣高階官員在近日說,台美關係近幾週明顯升溫,但台灣不應該因此自滿,雙方存在「有助未來合作的良好環境」。
「華爾街日報」表示,台灣官員仍保持謹慎態度,他們明白川普政府做出的任何改變,仍是有可能被川普推翻;倘若美中關係出現重大變化,台灣可能再度陷入不穩定局勢,特別是川普政府內部,仍有聲浪主張台灣應該提高國防支出。
實際上,川普在過去一年來,就多次談到台灣國防開支不足,以及台灣「偷走」了美國半導體產業,而備受矚目的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就曾提及台灣與北京的關係類似於夏威夷與華府。
不過,就在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3月初赴白宮與川普會晤,並共同宣布對美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後,川普除了讚揚台積電,,以及形容魏哲家是來自台灣的「商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不僅僅是在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的態度也出現軟化,明言「台灣奪走了我們的晶片業。我不怪台灣,他們確實有一套。我怪的是之前坐在我這個位置的人。我們本可輕鬆護住晶片業。」
美國於本月中旬支持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不同往昔,沒有再提及「一個中國」政策。此外,美國國務院網站上月13日在美台關係頁面移除了「我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字句。
然而,即使台灣迅速提高軍事支出,官員也指過去8年來國防預算已經增加80%,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5%,但仍遠遠低於川普希望的10%。
賴清德總統2月14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宣布在新的一年,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 以上的目標;本月27日則在台南舉行台灣近代史上總統府首場「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除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出席外,芬蘭、以色列等國際上著名全社會防衛韌性國家等13個理念相近國家也派員出席。
其實,台灣軍費到底要占GDP多少才合理,近日再次成為美國參議院議題之一。根據中央社報導,美國重量級中國軍事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本月26日出席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同的威脅:當前地緣政治下的印太聯盟及責任分擔」聽證會時指出,台灣的經濟可能無法維持GDP10%的防禦支出,但至少應該跟美國一樣占GDP3.4%。
梅惠琳在證詞中支持美國在國防層面必須對台灣提出更多的要求,畢竟台灣正面臨中共真正又迫切的入侵威脅。若台灣希望美國在爆發衝突時出手幫忙,進而須冒著跟中共爆發重大戰爭的風險,台灣確實需要為遏止戰爭做出更多貢獻,且在必要時取勝。
梅惠琳提及,中共花費數十年落實軍隊現代化,目前正進行強化指管及後勤的最後步驟。一旦這些問題解決,共軍將向習近平通報,已準備好武力攻台,而這時間點可能落在未來3至4年。她指出,因兩岸軍力嚴重失衡,若無美國援助,台灣無法完全自衛。若無美國直接軍事干預,台灣不可能擊敗中國。
梅惠琳表示,最佳短期解決方案是,台灣須發展出能抵擋共軍登陸30天的能力,「直到美軍大規模到達戰區,就是對中國嚇阻的核心」。而台灣除增加軍費,還需要從美國購買合適的武器。她建議台灣繼續大量採購防空、反裝甲及反艦飛彈,美國則須優先快速且可靠地交付台灣這些關鍵武器系統。
她在談到台灣的結語強調,台灣增加軍費,與其說是要分擔美國負擔,不如說是台灣在對抗中共動用武力時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以及台灣需要在美國為保衛台灣而可能犧牲軍人生命情況下,展現對自身防衛的認真態度。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近日披露五角大廈內部文件指出,美國已經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將嚇阻中共奪取台灣跟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
「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美台互動升溫,但部分觀察人士仍憂心華府與北京會達成「重大交易」,其中包括美方承諾不會再干涉台灣問題。
獲得川普提名擔任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本月在聯邦參議院對他的人事案聽證會上,指台灣對美國「非常重要」,但卻也否認台灣的自治攸關美國的生存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
問題關鍵在於,烏克蘭是否會成為台灣的樣板,或是川普希望藉由限制對烏克蘭的支持,將更多注意力和火力轉移至台灣。
一位親北京的評論人士認為,川普拋棄烏克蘭,預示著台灣未來的命運。台灣一位安全部門官員指出,他們觀察到北京鼓勵的疑美論「台灣是美國棄子」有增加現象。不過,相反地,川普政府官員卻越來越常談到,台灣是美國撤回援烏克蘭行動的受益者,並稱對烏克蘭削減的任何金援,可以用來武裝與訓練台灣。
在此期間,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3月再次強調:「我們認為不應以武力、脅迫或任何強迫手段改變台灣現狀。這一直是川普總統的政策,也將持續是他的政策。」
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認為,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緩解了川普對台灣的最猛烈抨擊,這有助於美台關係正面發展。
鍾志東說:「台灣是美國致力對抗中國下的重要戰略前哨站,但當美國想與中國往來,台灣也可能成為美國願意擺脫的戰略負擔。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取決於美中關係的狀態。當美中關係惡化,美國更可能涉入台海安全議題,反之亦然。」
中國國台辦官網本月26日上線「台獨打手、幫凶迫害台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引發關注。
美國國務院一位發言人28日在回應中央社詢問信件時直言,中共呼籲私人舉報所謂「台獨幫凶及其同夥」的「迫害或鎮壓」行為,是不負責任的,應該受到譴責。
這位發言人表示,這項最新舉措是中共在針對台灣及其支持者,進行更大範圍的恐嚇行動典型,威脅著世界各地的言論自由,並破壞印太區域穩定。
國務院說,中共的威脅和法律壓力只會是惡化緊張局勢,破壞兩岸和平穩定。面對中共挑釁及不負責任的行為,美國將會繼續支持台灣。
此外,台灣近期頻傳海纜受損事件,南華早報本月22日報導,中國專家開發了深海電纜切割裝置,能夠在水深4000公尺切斷世界上最堅固的深海通訊設備或是電纜,有擾亂全球通訊的能力。這是第一次有國家公開擁有能夠破壞深海關鍵設施的裝置。
中央社24日據上述報導詢問國務院,中國號稱擁有的強大電纜切割裝置是否已經引發疑慮;在強化關鍵通訊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及韌性方面,台美有無合作機會。
國務院發言人28日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譴責中國任何非法切斷海底電纜的企圖。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美東時間本月13日刊出喬治城大學教授白曼(Daniel Byman)及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防安全部門總裁瓊斯(Seth Jones)聯名發布的「如何強化台灣—美國必須協助台灣因應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專文。
學者們在文中呼籲川普政府支持台灣發展強大低軌衛星通訊系統,以緩解中共破壞電纜對台灣聯外通訊造成的衝擊;並建議台灣政府定期向大眾通報中共行動,協助分辨真實威脅及錯誤資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