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期間,「頌聖」和「歌德」登峰造極。
【看中國2014年01月21日訊】最近,歌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一首歌曲《平易近人》受到中國官方媒體高度肯定,卻也是網民冷嘲熱諷的話題。
有「愛國歌手」、「大愛藝人」之稱的深圳影視歌三棲藝人馬仕健日前還應邀赴京,在義工春節晚會上表演。官方報導說,馬仕健這首「紅遍大江南北的《平易近人》,引發了台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本週他還憑另一首「大愛」歌曲在深圳獲頒原創歌手傑出成就獎。
馬仕健去年12月創作並在網上公布了《平易近人》演唱視頻,歌頌國家主席習近平。歌中唱到,「老百姓啊都說您笑容可親,老百姓啊還說您身體力行,您曾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老百姓的聲音您銘記於心。偉大的總書記敬愛的習主席,華夏兒女跟隨您攜手向前進,偉大的總書記敬愛的習主席,中華民族有了您一定會復興!」
此歌問世後受到新華社、人民網等官媒表彰,讚其「傳遞正能量」,「唱響時代最強音」,預言其「將唱響一個新時代」;同時也受到網民譏嘲,謂之諂媚拍馬,反而作踐了歌頌對象。
他則辯解說,自己決無譁眾取寵之意;《平易近人》「不但是歌頌我們偉大的習主席,我是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早日復興,早日實現中國夢。」 他還說,習主席比歌裡唱的更平易近人。
就在大致那段時間,朝鮮歌頌偉大領袖金正恩的頌歌《我們除了他誰都不認》問世,網民冷嘲熱諷,遠觀之餘不免讓人聯想中國不少歌頌英明領袖、歌頌盛世的革命歌曲。
頌聖文化、歌德主義
相對於曾經風靡全國的《東方紅》和《春天的故事》,《平易近人》目前還沒有成為主流頌歌。中國媒體評價曰,《平易近人》是當今華語歌壇上「屈指可數的愛國歌曲」。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對BBC中文網說,譏嘲馬仕健或許有借題發揮的因素在內,但這件事本身可以看作歷史悠久的「歌德主義」的延續,歌德是歌功頌德的縮略。
「歌德主義」這個詞文革十年浩劫結束後在中國知識界流傳甚廣,屬70年代後期的「熱詞」之一。
曾任職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的中國資深學者資中筠把這種現象稱為「頌聖」文化。她對當下中國文場士風怪象的診斷是:「頌聖文化又一次抬頭,而且隨著國力的加強愈演愈烈。」
在一篇關於中國60多年來文化現狀的文章裡,資中筠寫道,中國「士」文化傳統經過文革毀滅性破壞、改革開放以來被拜金主義和思想鉗制兩面夾擊而「逼良為娼」,發展到現在主流文化中「一切新老傳統的特點中唯有頌聖文化如魚得水」。
換而言之,精神文明非但沒有與物質文明同步進化,反而出現了在言論空間較前寬鬆的環境下,「自覺地揣摩上意的風氣卻更盛」,不同形式的頌聖「充斥於媒體乃至日常生活,人們對此習以為常,已經麻木」。
頌聖歌德遭網民唾棄時,又有源源不斷新的頌聖歌德的「官話」出現。
幾年前四川汶川地震後,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堅持主流、正面輿論導向,作詩《廢墟下的自述》,死去的災民「只盼墳前有電視,看奧運。縱做鬼,也幸福。」此文立刻被網民口水淹沒、板磚拍殘。
同樣遭遇的還有「含淚勸家長」之類文字,勸孩子因豆腐渣校舍倒塌埋葬喪生的家長不要再給政府添亂,也被網民痛斥。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後作詩稱縱作鬼也幸福的山東作協官員遭到網民痛斥。
資中筠說,今之頌聖多數言不由衷,「人人都做兩面派,絲毫沒有歉疚感」,文化不斷低俗化,文人不斷犬儒化。
(本文節選)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