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原貌被3D復原 美呆了 (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22日訊】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稱萬春園)組成。佔地350公頃。其既有宮廷建築的富麗堂皇,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清雅優美,可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但因戰爭不幸慘遭焚燬,原貌遺失。近日網上傳出了一組圓明園原貌3D復原圖片,網友驚呼:美呆了!
















以下內容引自《新紀元週刊》

圓明園昔日盛景

圓明園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區,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所組成,與頤和園相毗鄰。始建於康熙46年(1707年),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五朝皇帝,長達153年的持續營造擴建過程,集中國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既有宮廷建築的富麗堂皇,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清雅優美,同時也吸取了歐洲園林的建築精華;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又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也被譽為「萬園之園」及「東方凡爾賽宮」。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中的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園內各殿堂內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傢俱擺設,並陳列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

不幸的是,這一中國史上最雄偉的帝王宮苑,於咸豐十年(1860年)慘遭英法聯軍野蠻的掠奪焚燬,以後又經歷了八國聯軍侵入和無數次的毀滅和掠奪,一代名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如今只能從一些西洋樓的斷垣殘壁中,遙想當年的美麗盛景,真可謂中國文化史上最大的一件浩劫與悲哀,徒留後世無限的悵惋唏噓。

火燒圓明園的原因

若問當年英法聯軍以何理由或是何藉口燒燬圓明園?沒有多少人能答得上來。也許有人會認為:是帝國主義霸權侵略、對外擴張的野蠻本性所致。不過,根據大陸論壇及博友姚小遠的看法,「圓明園的被焚燒是咎由自取」。他分析,如果梳理歷史脈絡,會發現如下兩點:第一、圓明園是大清帝國的皇家園林,跟中國人民無關。由於咸豐皇帝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準則,當時英法兩國被徹底激怒,為了報復,英國專使額爾金準備燒燬紫禁城,後來為了照顧滿清王朝臉面(當時英法正與清方談判《北京條約》),才另外選擇了圓明園。
第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純屬於大清帝國咎由自取,因為無論怎樣,比起中國在那場戰爭中所喪失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皇帝的圓明園實在算不了什麼。對圓明園的大肆渲染和對國土淪喪的隻字不提或是輕描淡寫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英法聯軍放火報復的憤怒譴責與對清朝專制制度暴行的有意隱瞞,同樣構成鮮明的對比;正是通過如此處理,圓明園才能在「政治動員」中發揮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熱情緒之外,還能把社會輿論導向現實政治所需要的主題上。

需要說明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報復行動是公開聲明的,而且還通過公函的形式,向大清帝國下達最後通牒。可見,從一開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則是把圓明園當做了傲慢無禮的大清帝國的一個標誌。

圓明園非一次性全毀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其主體結構還在,據同治年間的調查報告稱,尚存建築約有20處沒被燒燬。慈禧太后有心重建圓明園,經兩次折騰,都因資金不足或群臣反對而作罷。

60歲生日那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整修了清漪園,後更名為頤和園。比起圓明園,頤和園只能算是慈禧太后的一個心理補償罷了。這個心理補償的代價是慘重的,甲午海戰之後,清朝就奄奄一息了。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而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也進一步破壞圓明園遺址。1917年以後,大量農民進入圓明園開荒種地,挖山填湖,山形水系受到了嚴重破壞,整個福海都被填平,這種行為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因此這個帳,不能全算在列強身上。

是否重修圓明園的見解

如今是否重修圓明園,曾引起了大陸學界與網民廣泛熱論。在陸媒發起的網路投票中,77%的網民選擇反對重建圓明園,認為「歷史不容抹殺」,應保留圓明園焚燬後的遺蹟以警示國民勿忘國恥;近21%的網民則表達了贊成,認為「重建或修復圓明園可以恢復民族往日榮光,撫平這段歷史創傷」。

而大陸研究古建築學郭黛姮教授認為:「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我們都研究過,但僅靠這些資料就要原樣復建圓明園是不可能實現的。當初那些材料許多都是從海外進口的,現在國內也找不到,而且目前工匠要達到當時的技藝也有困難。」而專研清代歷史的王道成教授則認為:「現在的圓明園遺址早就不是圓明園燒燬後的廢墟了,為什麼不就地整修保護呢?」他希望有生之年還能目睹圓明園的盛景。

圓明園文物的回歸與歷史意義

根據陸媒報導,大陸圓明園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表示,圓明園文物不只一次被外敵洗劫,流失文物估算有一百萬件。他說,「有些文物沒有標籤本身證明是圓明園的,一百年之後我們根本無法分辨。拋去這些無法分辨的,目前其實已知的圓明園文物大概也就是一萬件左右,這些是百分之百確認是圓明園的。」

今年4月,法國總統來華訪問期間,法國皮諾家族對外宣布將圓明園青銅鼠首兔首贈還中國。6月28日,法國皮諾家族即從文物原持有人手中買下了這兩件獸首,無償捐贈給中國,比預計提早了兩個月。兩尊獸首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同時,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有關獸首的價值見仁見智,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單純從藝術價值來看,獸首的價值並不高,但是從綜合價值,特別是其激發普通百姓對於文物回流關注的角度來說,是有史以來份量最重、價格最高、影響最大的圓明園文物。其實,文物回歸不是單純的索要,所體現的不僅僅是文物回歸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和文化遺產的重視,它昭示了一個國家或者政府履行保護文化遺產責任的決心。

文物能夠從海外回到中國固然是好事,如果沒有回來,但引發了全民的關注,也是一種「勝利」。就像2009年鼠首和兔首在巴黎拍賣之後,並沒有被帶回中國,但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譴責,中方也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今天,這兩件獸首,能無償獲得捐贈,就是最好的例證。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