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為何失去優勢

發表:2013-11-07 09: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1月07日訊】製造業已經進入智慧化工業革命時期,中國製造業有望通過改進技術提升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價值,步入「智」造時代。

在經歷了以低成本取勝、勞動密集型、量大於品質、帶來巨大能源消耗等粗放式增長之後,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全球經濟的下滑、中國經濟的轉型、環境問題的整治、勞動力成本與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人民幣的升值以及勞動人口結構改變等帶來的種種挑戰。中國製造業將何去何從?

美國媒體稱,全球製造業正處於過渡之中。中國製造商的優勢在逐步喪失,每天都有大量消息表明,又有一名美國製造商在贏得(或者在奪回)一小塊的市場份額。

據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11月4日報導,事實上,私下裡中國人正變得孤注一擲。他們知道,他們不再是製造業低成本之地,但是對此他們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報導稱,許多公司整個的經營模式都是圍繞廉價勞動力建立的。而今這一優勢已一去不復返。大部分中國企業主都認識到,他們需要徹底改變關於質量和生產力觀念的看法。但是與此同時他們正在經歷嚴重的現金流轉問題,並且這一輕度的經濟衰退將會非常明顯。

報導指出,對這一新趨勢,中國製造商普遍的反應與上世紀80年代許多美國製造商的反應非常相似,因而取得的結果也大同小異。

以下是共同之處,而實際上這些反應都不會使中國的製造商變得更強大:

1. 否認——他們將目前的困境歸咎於外部的挑戰,而不認為是自身過時的經營模式造成的。

2.對僱員感到失望——中國的企業主對他們的工人感到不滿。過去,工人們毫無怨言地接受低工資和長時間的工作。現在,工人們要求提高工資,如果不喜歡這項工作,他們就會辭職。如果不當「獨裁者」,經理人員就不知道該如何管理,而獨斷專行在年輕一代中不那麼能玩兒得轉。

3.對銀行感到失望——中國銀行多年來一直在做維持增長所必需的事。現在低息貸款不見了,工廠債臺高筑。只有增長,它們才能還得起債,而只有揹負更多的債務,它們才能獲得增長。
這是一個典型的在現有企業模式下所無法解決的現金流問題。

4.將工廠搬遷到有大量廉價勞動力資源的地方——沿海的工廠在向內地搬遷,或搬遷到其他的亞洲國家,抑或搬往非洲。

5.專注國內市場——許多公司視中國的消費者為它們生存的唯一希望。認為中國政府會迫於內部「極端的」政治壓力,築起柵欄,保護這些公司免遭外來競爭的衝擊。

6.獲利後向外轉移——數百萬中國企業主都試圖從自己的企業中抽資,然後將資金轉移到美國、加拿大或者歐洲。他們將資產轉移到那些有法律強化財產權的國家。

報導說,中國政府有法律限制向境外轉移資產,但是民眾通常都能找到規避這些法律的途徑。他們從這些投資獲利的需求還在其次,他們首先考慮的是保護資本。

中國製造業未來十年何去何從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一方面,作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心,亞洲製造業的發展一直為全世界矚目,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另一方面,出口和投資是拉動中國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中的兩駕,兩者共享一個基礎,這就是中國的製造業。

製造業支撐著出口很容易理解。而製造業支持投資,就是用儲蓄購買大量製造業的產品——鋼鐵、水泥、設備等,然後進行安裝成為基礎設施。

中國在世界上雖然享有「製造大國」美譽,與最發達製造強國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縮小,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製造業面臨的挑戰要遠大於機遇。近年來,中國製造業面臨不少新問題,主要包括自主知識產權、人工成本和整體產業素養等三方面。

時至今日,中國製造業的總體水平仍處在國際產業鏈的末端,能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為數不多,這極大地限制了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及盈利水平的提高。目前製造業發展方式落後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生產模式已成為轉變我國發展方式的最大障礙。

近年,中國製造業面臨不少新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中國製造」的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上升很快。2008年,中國修訂了勞動法後,2008年~2011年中國法定最低工資的水平加快提速,去年各地的增長幅度平均在20%以上。此外,「十二五」規劃要求,大幅度增加勞動所得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市場與政策一起發力,推動中國製造業的人工成本更快增長。整體來看,中國與發達國家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距,大體從開放之初的100倍,收縮為目前的10倍。

此外,我們不可否認的一個現象就是:中國製造業的產業隊伍素質普遍不高且不穩定。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農民工就開始成為中國製造業的「主力軍」。農民工就業的最大特點,就是流動性太大。由於人員流動過於頻繁,中國製造業難以形成一支人員基本穩定的產業隊伍。

弄清楚中國製造業的現實後,我們要明白真正制約中國工業增長的是什麼?是市場需求。在當前,最現實的就是全球復甦的步子緩慢。從2008年危機衝擊中國以來,我們可以觀察到,每當發達經濟復甦的步子略略加快,中國沿海工業的訂單就上升,招工難的問題就突出,製造業的增長就強勁。

對中國經濟而言,一個可能的方向,就是把一部分中國製造出口的能力,轉過來為國內的消費市場服務。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製造業的改變,甚至是生產技術變革正在進行。但新工業革命、生產方式變化、製造模式變革是需要許多重要條件的。

新一輪工業革命即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實質是以計算機、信息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重大創新為代表的能夠導致工業、產業乃至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事件,它不僅會導致一批新興產業的誕生與發展以替代已有的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將導致製造業生產方式、製造模式甚至交易方式等方面的重要變革。

現如今,製造業已經進入智慧化工業革命時期,未來將朝向無人工廠發展。製造商通過改進技術提升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價值,全球「智」造正在成為時代潮流。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目前企業生產製造產品,首先是圈地蓋廠房,然後從全球採購原材料進行加工,最後進行全球銷售。這樣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問題?運輸成本高、搜尋信息難、交易成本大。

新的生產組織方式可能實現什麼?它可以真正做到「銷地產」。也許某些製造企業只需要在不同需求地放上幾臺網際網路連接的3D印表機,需要什麼樣的產品直接把原料拉到商店,列印後直接拿走就可以了。這樣運輸成本就大大減少,定制交易成本也大大節約,另外定制也沒有庫存,沒有多餘產品的浪費,於是整個社會資源就得到了很大的節約。

這些都將是製造業的突破和改革。可以預見,只要充分發揮中國製造業「後發優勢」,警惕陷入政策失當、體制缺陷,那麼在未來的下一個十年中,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進程一定會加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