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30日訊】Stephen Roach:是的,隨著債務上限「最後一分鐘」協議的達成,美國避開了又一顆子彈。但在明年初的下一場債務危機到來前,我們僅有90天的時間來彌合兩黨分歧。引爆美債炸彈的導火索正變得越來越短。而在美國這一「功能失調」政府走向深淵的同時,作為其最大外國債主,中國也危如累卵。
一切開始得毫無徵兆。早在2000年,中國僅持有約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約佔美國3.3萬億美元公共債務的2%。但之後兩國數據均出現了「大爆炸」。美國債務膨脹到接近12萬億美元(如果把政府機構間持債均計算在內,債務總額是16.7萬億美元)。截至2013年7月,中國持有的美債份額也上升至接近11%(1.3萬億美元)。加上中國持有的約7000億美元美國機構債(房利美和房地美債券),其所持美國政府和准政府債務總額高達2萬億美元,這無論從何種標準來看,都是非常巨大的數額。
中國不斷購買美債,這構成了捆綁全球兩大經濟體的核心。中國並非是出於仁慈而購買美債,也並非是因為把美國看作是財富和繁榮的光輝典範。中國購買美債,顯然也不是因為其收益率誘人且看上去無風險。同樣,也不可能是出於同情——中國不會為了緩解美國財政邊緣政策之苦而買入美債。
中國買入美債,是因為這與其貨幣政策、其過去33年來一直依賴的出口導向型增長相符。自從1994年起,中國一直錄得大量經常賬戶盈餘,其外匯儲備現已逼近3.7萬億美元。
中國已經把約60%的外匯儲備重新投入於美國政府債券,以期限制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如果中國買入的美元數額減少,那麼人民幣匯率將會比現在升值更快(自從2005年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35%),這將影響其競爭力和出口導向型的增長。
而這一安排也甚合美國心意。美國有巨大的國內儲蓄缺口,因此其經常賬戶長期為赤字,需要外國投資者來填補融資空白。美國政界人士把這視為理所當然,他們認為這是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特權。在被問及美國對外國債主的依賴時,他們經常自鳴得意地反駁:「他們除了這兒還能去哪兒?」我在國會作證時曾多次聽到這種說法。
當然,美國還在其他許多方面受益於中國的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的大量購債,幫助美國壓低了利率——可能壓低了多達1個百分點——這給其他資產市場提供了廣泛支持,如股市和樓市等。此外,美國中產階級消費者從中國廉價商品中獲得的巨大益處也無需多言,特別是在就業和實際收入增長陷入困境的情況下。
20多年來,這種互利共存的模式一直運行得很好,彌補了兩國固有的儲蓄失衡,同時滿足了各自的增長議程。但過去只能是過去。如今,一場地震就在眼前,美國近期的財政鬧劇很有可能成為引爆點。
中國已作出改變其增長方式的戰略決定。2011年3月的「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一個實現更平衡增長模式的廣泛框架,增長將更多依賴於國內私人消費。這些計畫將付諸行動。今年11月中國還將召開一次重大會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這將成為新領導團隊面臨的一次重大考驗,他們需要提供詳細的政策改革議程,來實現這種經濟增長模式轉變。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已經向中國發出了明確警告,當然這不止是唯一警告。在後危機時代,美國的需求疲軟(特別是消費者需求)極有可能持續下去,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國外市場,美國需求減少意味著中國出口商受損。以美國為首的排華風潮也是一大威脅——在2012年政治週期中,國會兩黨這種歸咎他人的遊戲已達到新的高度。並且,現在美國債務的安全性也岌岌可危。經濟警鐘很少如此響亮,中國需要做出明確反應的時間已到。
再平衡是中國的唯一選擇。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惡化、收入差距拉大等內部因素均要求中國改變原有模式,主要來自美國方面的外部因素也要求其迫切作出調整。
中國的再平衡將減少儲蓄盈餘,放緩外匯儲備累積速度,並減少對美元計價資產的「貪婪」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減少購買美國國債是一個完全合理的副產物。長期依賴中國來解決財政問題的美國人,這下可能不得不支付更高價格來獲得外部融資。
最近,中國評論員已經提到「去美國化」的必然性。對中國而言,這並不是一場力量競爭。中國應該拿出更清醒的戰略,來做正確的事,以在未來幾年保持經濟較快增長和實現發展使命。
美國將會發現,如何應對一個截然不同的中國也同樣是個迫切的問題。對雙方而言,相互依賴從來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策略。中國已經首先明白這一點,其源源不斷購買美國國債的日子即將到頭。
来源:WSJ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