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
【看中國2013年09月06日訊】中國知名企業家王石在微博上發出警示,指李嘉誠都在拋售中國資產,提示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加大。近期香港首富李嘉誠連續拋售上海、廣東等地物業,涉及金額達410億港元。
9月4日,中國知名企業家、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在其新浪微博上發出博文:「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北京、上海的物業,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發出此內容的背景為跟進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北京一高價新地王誕生新聞,近日北京農業展覽館一塊地皮落槌價每平米高達7.3萬元人民幣。
據鳳凰財經報導,最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相繼宣告或將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及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涉及金額約為410億港元。李嘉誠這一系列的減持中資項目也引來外界頗多猜測。
與此同時,經濟人士也觀察到,李嘉誠及其子李澤鉅父子近兩年持續擴展海外帝國版圖,尤其在英國2010年即收購了英國EDF電網、2011年收購英國水務公司、2012年收購天然氣供應企業WWU,同時加速收購英國公共資產,其中包括正在洽談曼徹斯特機場的收購。兩年多時間內,李家在中國內陸和香港以外完成了11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868億港元。評論人士指李嘉誠「棄中、棄港投歐洲」的動作應該來自於李嘉誠對內地及香港經濟格局和發展趨勢的判斷。
「李嘉誠是個有敏感政治嗅覺的人」
「李嘉誠總是有敏感政治嗅覺的商人」
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當時很多外資企業大舉撤資中國時,李嘉誠逆流而上,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最大投資者,後來李嘉誠將中國大陸投資項目組成「長江基建」,在中國能源建設中佔有很大份額。李嘉誠也於「六四事件」後獲得香港另一商業電臺「新城電臺」牌照,北京大型綜合物業項目「東方廣場」為其標誌性投資。
中國財經網站「金融界」9月3日以「首富李嘉誠為何變心了」發起討論,指從李嘉誠的投資節奏可以看出,香港乃至內地的投資環境已然發生變化,對資金的吸引力不斷下降。李嘉誠撤資表面上看與中國經濟下滑,房地產泡沫將崩盤有關。更重要的是作為商界領袖的李嘉誠此番動作,除了經濟利益之外,更有深層次的考量--政商關係。李嘉誠作為頂端商人,一貫政治經濟嗅覺靈敏,他似乎已經預料到未來的政治動向和經濟前途。內地的政商環境急劇惡化,逼迫有選擇的企業火速逃離。而李嘉誠作為港商,同時撤資內地和香港也有港府的因素,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是向香港回歸後惡化的商業環境,以及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不滿。再者,李嘉誠商業帝國的轉移也是狙擊政治對手的利器。
李克強會不會在三中全會拿出經改措施?
「商人用腳投票緣於政治環境惡化」
在上世紀80年代加入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曾執筆《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著有《中國80年代政治改革的臺前幕後》一書的中國學者吳偉,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近年中國投資的政治環境惡化,政府之手操控各個領域,經濟領域也不能倖免,加之官員和利益集團在經濟領域普遍衍生的腐敗現象,都是投資環境惡化的原因,很多內陸企業家已經"用腳投票"作出選擇,轉移資產到海外投資等:「從總的來說,是政治環境在惡化,不但比80年代惡化,現在甚至比胡溫時代也好不到哪兒去,官方一直說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但是這個改革,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也許今年的三中全會會有點動作,但直到現在在經濟改革或政治改革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動作。」
吳偉認為只要政改不行,其他的諸如經濟改革也很難行:「政治改革也講了30多年了,八十年代趙紫陽在政改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在1989年之後基本都退回去了,而且叫‘進一步退兩步’,現在政府的控製程度、體制的集權化程度,比1989年前更嚴重。」
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早前也表示:「中國目前行政干預的廣泛存在和國有經濟對制高點的控制已經愈發尖銳,中國已經到了一個如果不全面地推進各項改革就會引發嚴重經濟和政治問題的一個關鍵歷史機遇和關節點上。」
(原標題:王石:李嘉誠都拋了,要小心)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