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廣東42縣有466名常委 超中央規定

發表:2013-08-18 10: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18日訊】「官」太多,要減減數量?看來是這樣的。至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向了這一目標:嚴格控制機構編製,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在此之前,還有中組部的「先聲」: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了一份《關於認真做好市、縣、鄉黨委換屆工作的通知》(中組發〔2010〕20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縣級黨委常委職數一般為7至9名。而目前的情況是,全國各地的縣級黨委職數普遍在11名或以上。這意味著,全國各地縣級,都面臨著給常委職數做「減法」的苦惱。

廣東也不例外。記者調查發現,廣東省42個縣中,共有466名常委,平均每個縣11.1名。不過,南澳、仁化卻是很好的榜樣:這兩個縣的常委職數,分別是8名和9名。

榜樣是怎樣煉成的?

根據能查閱到的公開資料,目前,仁化縣和南澳縣的常委人數未超過9名。這兩個縣,可謂在「減官削職」方面「先行一步」。

南澳縣的秘訣是「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本縣人口少、地方小的特點,刪減沒有必要的常委職數。南澳是全廣東縣委常委人數最少的,僅8名。除了一正兩副三書記之外,常委中只包含了常務副縣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5人。南澳縣由海島組成,面積130平方公里,人口7萬。「比有的地方一個鎮還小,怎麼好意思弄那麼多領導?」南澳縣一位幹部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因此,別的地方一般任常委的縣委辦主任、大的鎮的黨委書記,在該縣都不任常委。

仁化縣國土面積是南澳縣的17倍,人口是它的3倍。雖然如此,該縣常委也僅為9人。其秘訣在於黨委「減副」和常委「兼職」。黨委「減副」——該縣未配備專職副書記,而別的縣一般都有兩名黨委副書記,而常委「兼職」——該縣常務副縣長區毅明,還兼任組織部部長,而一般地方,這兩個職位都是由不同的人員擔任,而且都位列常委。

韶關市新豐縣、乳源縣,汕尾市陸河縣等為10名常委配置。這三個地方,人口均在35萬以下。

職數設定考慮發展水平

通常,常委職數的設定,當地的發展水平和人口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例如,山西省便規定,「人口較多、經濟發展較好」的縣市,可以在中組部規定上限之外增設一名常委。「人口較多」,是指當地戶籍人口在30萬以上:「經濟發展較好」,是指當地GDP超過50億元或者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若以此為標準,廣東多數縣都可增設常委。

廣東省縣級常委的平均數是11.1,11名常委是常態。此外,也有少數地方常委是12名或13名。但這些地方,多有一些挂職領導,而他們是不佔當地編製的。

梅州市梅縣,一個美麗宜居的山區縣,總人口62萬。打開梅縣人民政府官方網站「領導之窗」一欄,可以看到,梅縣配有一正三副共4個書記,另有常委9人,也就是說,梅縣黨委常委人數為13名。

7月31日,梅縣縣委辦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名副書記中,其中一名為梅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管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劉許川,「劉副書記是挂職的,新職務5天前剛剛公示結束,擬任平遠縣委副書記,提名為平遠縣長候選人。」

另一名縣委常委曾利蘭(女)同時任南口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這契合了《通知》中關於「市縣黨委領導班子中至少要配備1名女幹部」的要求。

該工作人員表示,近幾年來梅縣常委一直保持在12-13人。

陽江市陽東縣是個濱海小城,背山面海,總人口約49萬。根據陽東縣人民政府官網的材料顯示,該縣共有12名常委,其中一名為挂職副書記。

記者查閱42個縣的人民政府網站發現,縣委常委為12人的情況不止出現在陽東縣,梅州豐順縣、湛江市徐聞縣等多地同樣也為12人。

做「減法」有難處

2010年10月,中組部的《通知》趕在各地市縣換屆年之前出臺,其用意不言而喻:總結上次換屆以來地方黨委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經驗,進一步落實常委會集體領導和常委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落實黨政交叉任職要求,解決黨政班子分工重迭等問題,增強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

根據慣例,一正兩副三書記在縣級常委配置中是毋庸置疑的,佔據3個名額。按照中組部「縣委常委人數一般為7-9名」的規定,僅剩下4-6個常委名額。

單從職能分工來看,4-6人的名額是遠遠不夠分的,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宣傳部長、紀委書記、常務副縣長几乎鐵定佔據了5個「席位」。而武裝部長、黨委辦主任也不遑多讓。還有一些大鎮的領導,也要擔任縣委常委。

例如,河源市紫金縣,縣府所在地的紫城鎮黨委書記張金波是紫金縣委常委;梅州市梅縣,南口鎮黨委書記曾利蘭是梅縣縣委常委;湛江市遂溪縣楊柑鎮黨委書記歐小松同樣是縣委常委。

地方黨委配置常委的人數,往往結合的是工作分工,慣常思路是一項重要分工配備一名常委。河源市下轄的5個縣中有4個為12人常委配置,7月31日,當地一縣府官員在談及此事時就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哪方面的分工都很重要,去掉哪一位(常委)都不合適。」

「現在事權下沉,基層事務繁多,如果常委過少,領導工作忙不過來。」一名地方幹部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地級市常委一般是11名,如果下面是9名,對口接待都很困難。

因此,一些地方黨委在調整分工、配置常委時,也在嘗試著做一些合併、交叉任職。例如,陽西縣宣傳部長陳裡焱(縣委常委)兼任該縣重點鎮溪頭鎮黨委書記。

專家:部分官員在乎常委待遇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似乎並不認同基層的「叫苦」。7月31日,他告訴記者,出現常委職數超額的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是地方官員「官本位」意識太濃厚。

「比如說,你是個副縣長,但不是常委,你參與到縣域範圍內重大決策的力度和程度,和你是常委是有很大差距的。」竹立家認為,常委和非常委官員所掌握權力的大小不同,使得部分官員熱衷於常委席位,「想盡辦法要名額。」

竹立家認為,除了權力大小,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刺激著常委人數有增無減:常委待遇。在一些地方,常委能夠享受到車輛、辦公、薪酬等諸多方面優於非常委的待遇,而且同樣的職務,常委的晉陞途徑會多很多。一旦開了「常委待遇」的口子,部分官員享受到了這些待遇,想把口子紮住,就會受到抵制。竹立家認為,目前地方官員配置超員的現象,不僅僅侷限於縣委常委,人大、政協均不同程度存在。

對於中組部「縣委常委人數一般為7-9名」的規定,竹立家認為,「規定最重要的就是其權威性。一旦規定被隨意破壞,就失去了其權威性。」



来源:南方農村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