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蚣蝮鍾情於水 放置橋頭做守護神(圖)

發表:2013-05-10 14: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鼓樓以南,後海以東,地安門以西的馬路上有一座漢白玉砌的石橋,在馬路擴建的時候,都沒敢動那座石橋,在石橋的東邊下面,你會看到,河道的左右有兩隻年代久遠基本看不出樣子的石雕鎮水神獸,據說如果動了它們,北京會被水淹……」曾有網友發布了一條關於北京石雕神獸的微博,被眾多網友轉發。


照片上的石獸其實是叫蚣蝮(bā xià),乃傳說中龍的九個兒子之一。

喜歡水的龍子叫「蚣蝮

微博發出後,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網友就表示,既然是放在橋樑邊上的,可能與水有關,而南京網友「谷小俊」則表示,在南京中華門城堡下面也有這樣的石獸。根據傳說,如果石獸移動,城市就會被淹。

根據傳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它們各自也有喜好和分工,而蚣蝮則對水特別鍾情,常常棲息在水邊靠近橋的位置。它的頭部有點像龍,但比龍頭扁平些,有點獅子模樣。

古人相信,蚣蝮的水性非常好,因此還視它為橋的守護神。修橋之時,常常將它的形象放置於橋頭或橋身。相傳,蚣蝮嘴大肚子大,能吞吐江河,肚子裡又能盛放非常多的水,所以它還常常被用作建築物的排水口。它能夠保佑橋樑避過災害,也能保佑通過橋下船隻的行船安全。

七橋瓮彫刻有蚣蝮

實際上,除了北京的古橋邊有石獸蚣蝮,在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南京,同樣看得見蚣蝮的身影。位於秦淮區紅花街道七橋村的七橋瓮。這座古橋建於明代初年,是南京最大的石拱橋,當時叫做上坊橋。清代,此橋改稱七橋瓮,因橋有七孔而得名。

資料記載得很明確,七橋瓮全長89.60米,寬13米,高25米,中間的橋瓮最大,其餘兩兩相對。這座明代古橋設計別緻、工藝精巧,體現了明代橋樑建築的卓越成就。

七橋瓮橋拱上方兩翼各彫刻15只面目猙獰的怪獸,這就是蚣蝮。三十隻橋拱上方的蚣蝮左右一一對稱。這蚣蝮的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與獅子的腦袋有點相似。不同的是,蚣蝮頭頂有一對龍角,身體上有龍鱗。

除了橋拱上的蚣蝮,在距離七橋瓮兩三米遠的河水裡,也能看到蚣蝮的身影。水中的蚣蝮位於橋墩兩側。七橋瓮一共有七座橋墩,橋墩兩頭的巨石上各彫刻著六隻分水獸蚣蝮,前突約三米。不僅能夠分水,對過往船隻也有導航作用,

由於南京連日陰雨,河水的水位比較高,站在橋上,只能看到水中蚣蝮的頭部,依然能辨認出它們精美的花紋,身上還有龍鱗狀的裝飾。

南京現存的多座古橋上,也都有蚣蝮。比如,江寧區東山街道高橋社區的後潘村,有一座建於清末的仙惠橋,其橋身一側也彫刻了兩個精美的蚣蝮頭,用作排水。

傳說中的龍九子

(1)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形象常被雕在大門上,寓意可以緊閉。

(2)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3)狻猊:形狀像獅,好煙火,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4)贔屓:也稱龜趺。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

(5)螭吻: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形象被塑在殿角、殿脊、屋頂上。

(6)狴犴: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監獄門上可見其形象。

(7)蒲牢:像龍,好鳴叫。人們將其形象置於鐘上,求其聲大而亮。

(8)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彞器上多刻其形象。

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從明代開始,民間對於龍的九個兒子的名字和本領,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李東陽收錄在其《懷麓堂集》裡的是目前流傳得較廣的一種「龍九子」說法。另外,明代文人陸容的《菽園雜記》、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並不統一。

李東陽說,龍的九子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贔屓、螭吻。而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是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並不是說龍的兒子正好就有九個。



来源:金陵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