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公立名牌大學和一家民營教育企業的戰爭,不是拉鋸戰,而是踢皮球戰,夾在中間的,是一家年學費達10萬元的貴族學校,和它的1000多名學生。
「鬧了半年,五一假期消停了幾天,但事情沒有完,」5月2日,張明(化名)對本報記者說,「我們現在暫且觀望,看看這1000多名孩子會怎麼被安置。」
張明是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以下簡稱「劍橋中心」)的申訴家長代表之一。這家被稱為中國最大的「劍橋國際課程學校」,是「洋高考」熱潮中的一塊跳板。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裡的學生們,都不打算參加國內的高考。家長們為他們繳納了每人一年10萬元的學費,希望他們在這裡完成4年高中學業後,直接報考境外高校。
然而,張明們為孩子設計的這一錦繡未來現在卻遭遇重創。
由於兩大合作方上海師範大學(下稱上師大)和優聯這兩大合作方之間的破裂,劍橋國際面臨停辦——一旦有招生資格的上師大撤出,無辦學資格的民營合作方上海優聯將無法把這所學校維持下去。按照協議,雙方合作的終止日,就是即將來臨的2013年5月18日。
「看上去這麼名牌和正規的學校,說停辦就停辦,這不是兒戲嗎?」這讓此前衝著「上師大附中」這個金字招牌而去的家長群情激憤。從去年12月起,他們到上海市教委申訴,在上師大行政大廳支起帳篷夜以繼日地申訴,最終驚動上海高層。
在市領導的關注下,4月26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上師大校長張民選與劍橋國際的100多位家長代表舉行了面對面的溝通會。「這次對話,上師大校長有了一個相對明確的態度。但問題能不能解決,還要看。」張明手持一份那次溝通會的會議紀要告訴記者。
品牌組合的光環
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創辦於2005年,是上海師範大學與上海優聯教育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簡稱優聯)合作舉辦的劍橋國際課程(IGCSE和A-Level)培訓項目。
劍橋中心號稱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劍橋國際課程學校,課程設置兩年國內高中傳統科目,兩年「A Level」國際課程。發展至今,學校已有A-Level學部(上海九亭校區)和IGCSE學部(上海市桂林校區)兩個校區,154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團隊,其中外籍教師68人。在校學生超過1000人。
上海師範大學屬下的上師大附中,是上海8所「一流一等市重點」高中之一,人稱「八大金剛」名校;民辦教育機構優聯,則是上海知名的高中國際化教育機構;優聯的負責人梁洵安是業界知名的「留洋推手」,據稱「在10年間將100多位學子送進牛津和劍橋大學等世界一流名校」 並因此在去年還被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授予 「傑出貢獻獎」;劍橋考試學院的品牌就更是不在話下。
這幾個金字品牌組合在一起,對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的吸力不言而喻。「當初把孩子送來,很大因素就是衝著上師大附中的牌子來的。」張明說,基於此,家長們不惜重本,以期讓孩子從這裡起跳,考取一家優秀的國際性大學。
「這些學生的父母都有不小的財力,而且生源優質,孩子的學習成績必須比較優秀。」劍橋國際的一位教師介紹說。
這樣的教育平臺,自然價格不菲。劍橋中心的一位家長向記者出示的票據顯示,這裡每人每學年的學費達10萬元。以全校1000多名學生計,學校一年的學費收益即超億元,4個學年就是4億元。
一切看來都是完美的組合,資源、品牌、金錢的合作各得其所。然而,學校的危機隱患似乎從一開始就種下了。
這從上師大和優聯合辦劍橋中心的協議中可見一斑。
內鬥與分裂
據瞭解,上師大和優聯合作創辦的劍橋中心,是作為繼續教育的一個培訓項目。由上師大提供品牌、場地和辦學資格,由優聯出資並控股,為項目運營商。知情人士透露,上師大在項目中股份佔比不到10%,對常規運作參與較少。雙方合作分三個時期:2005年12月7日至2010年12月7日,為優聯與上師大雙方的第一次協議合作期。2011年5月18日至2013年5月18日,為雙方第一次續簽協議合作期。
兩次合作協議的期限都比較短,一次5年,一次只有2年。兩次協議之間的2010年12月8日至2011年5月17日,則是無協議合作期,雙方在無任何協議依據之下維持了6個月的合作。
「第一次只簽5年,是因為已經夠4個學年一屆了。那5年裡上師大發現,劍橋國際的運作並不規範,所以5年到期後,就有過終止合作的猶豫,但又沒下得了決心,所以第二次就簽了2年,相當於過渡期。「一位知情人士介紹說。
據記者瞭解,雙方的矛盾由來已久,劍橋中心不屬學校性質,只能算一個培訓機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而優聯方也不具備辦學條件,因此不能收取學費。而只有上師大才具備這一資格,所以上師大同時是劍橋中心的資金託管方。
「上師大認為自己要為自己的品牌擔責,所以為了規範化管理,必須控制部分辦學保證金以保運轉更加穩定,這和優聯的訴求產生了衝突。」上述知情人士稱。
而優聯方面則不滿上師大「搶權」,指責後者「卡經費撥付,讓優聯四處舉債,卡密碼賬戶不讓中心正常工作,卡合同簽約讓團隊人心惶惶,卡招生權力讓中心斷絕財源」,懷疑上師大要「驅逐梁洵安和優聯公司接管地盤」。
不穩定的合作終於在2012年底崩盤。
2012年11月1日,優聯與上師大雙方簽署了一份《關於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協議到期後善後處理的補充協議》,約定第二次協議於2013年5月18日到期後雙方不再續簽,且自該補充協議簽訂之日起,雙方均不得以「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名義對外進行招生。
據上師大校長張民選向家長代表們稱,主動提出終止合作協議的是優聯。另有知情人士稱,優聯當時正與另外一家機構洽談合作以取代上師大,但最終沒能談攏。另外,優聯方上報了一個中心的新名,但至今未獲上海市教育部門核准。
對於雙方的終止合作,家長們起初毫不知情。直到去年年底的一次家長溝通會上,才由梁洵安告知家長們,「對大家來說,就像晴天霹靂。」張明描述說。
風波由此爆發。
對決僵局
得知劍校國際即將停辦後,12名家長起草了給上師大張民選校長的一封信。向上師大討說法的訴求開始啟動。「最理想的結果是雙方繼續合作,共同負責,保持原生態。」張明說。
這是一場迷茫而艱難的持久戰。
今年3月24日晚,部分家長在上師大校園裡支起帳篷,日夜駐守式表達訴求,要求上師大繼續與優聯合作,或退一步,明確表態如何對在校的1000多名學生負責,拿出保證管理團隊和教師隊伍穩定的具體方案。
「我們願意高價將孩子送進這所學校,主要是衝著上師大附中的牌子來的,現在學到一半卻被釜底抽薪。」 一名來自浙江的家長顯得後悔莫及,他的孩子去年考上的是浙江省重點高中,因為考慮到要出國,最終選擇了這裡,沒想到落到如今的結果。
在家長們的壓力下,今年4月1日,合作雙方又簽署了《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過渡期管理協議》,再次明確雙方不再續約、劍橋國際停止招生。但雙方承諾協議終止後,在剩下的3年過渡期內,在讀學生可以繼續使用「上海師範大學劍橋國際中心」名義,雙方共同保障教學質量、穩定教學秩序。
優聯方面表示,合作方變更不會影響在校生課程及考試安排,今年將與滬上其它中學合作建立新的招生渠道。
4月24日夜,上師大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詳細告知雙方合作終止的期限,並稱,「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鄭重承諾,不管出現何種情況,將對劍橋中心(桂林校區、九亭校區)在讀學生負責。」
但家長們對這些承諾並不滿意,「上師大拿什麼具體的措施來為這批孩子負責?」他們要求雙方繼續維持原先的合作,直到劍橋中心在讀生全部畢業為止。
4月23日,優聯發給上師大等機構的一份函件,令家長們更加緊張。這份文件稱,優聯「放棄對上海師大劍橋國際中心的權力,全部交由上海師範大學接管」。並「要求上師大黨委在5月1日前派出管理人員,與我司洽談接管方案」。
一場場的溝通都沒有結果。上師大與優聯又相互發函,宣示自己剋日撤離,1000多名學生成了被互踢的「皮球」。
三方矛盾愈演愈烈,終於引起上海市領導關注。4月26日,在上海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大樓,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上師大校長張民選與部分家長見面溝通,對話從上午9點持續到零點30分,三方才達成一份「臨時協議」。
一份有三方代表簽名的會議紀要顯示,這一臨時協議的要點是:上師大與優聯分家,由優聯接盤劍橋中心。但並無辦學資格的優聯要找到合適的合作機構才能啟動繼續招生。也就是說,連上師大劍橋國際這個名稱,以後也不能再使用。
「原來我們堅持上師大和優聯保持原先的合作,直到學生畢業,現在看來不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明確由優聯來接盤,暫時觀望一段再說。」張明對本報記者說。
她表示,事情鬧到目前這個格局,部分家長認為有被辦學機構「聯合欺騙」的嫌疑,不排除未來通過司法渠道求得問題的解決。
原標題:貴族生的等待:劍橋國際「停辦風波」調查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